渗透测试十年回忆录:从漏洞扫描到社会工程的艺术
十年之后…渗透测试往事回忆
John Strand //
如今,我从事渗透测试已超过十年...
关于渗透测试,我形成了许多坚定的观点。我想通过这篇文章,分享这些结论背后的故事——包括我是如何变得愤怒、刻薄,并开始极力捍卫自己的理念和私有财产的。
是的...这看起来完全符合我的人生轨迹。
扫描仪时代的批判
我对当下许多测试者过度依赖漏洞扫描工具的现象持批评态度。多年前,我们测试某家网络环境干净的组织时,他们通过定期扫描清除了所有红色(高危)甚至黄色(中危)漏洞,为此相当自满。
他们确实有理由骄傲——过去几年里,无数应届毕业生组成的团队只会运行Nessus扫描后便离开。那些测试者连DHCP都配置不好,只会机械地复制工具结果到Word报告模板。
当然,如今这种情况绝不会再发生了。那还是个安全公司只追求利润的年代,和现在完全不同。
"讽刺。我懂这种语言。" ——Jack
突破常规的渗透
目标组织信心十足,因为99.9%的测试者当时几乎一无所知(不像现在,测试者都是经过严格审查的系统管理员和开发人员)。我们开始逐项分析服务,挨个检查banner信息。
在一台运行旧版Linux 2.x的系统上,我们发现其SSH banner显示这是roomwizard.company.com——这是个会议室预订系统,运行着完整的Linux系统,静候密码输入。
社会工程的艺术
数日暴力破解root密码未果后(期间还因SSH请求过载吃了苦头),我直接致电Room Wizard公司索要密码。
技术支持女士查询五分钟后,经过一小时等待,她说:"请不要黑掉Room Wizard"。我谎称需要更新SSH版本以通过DIACAP审计。最终她透露:"密码是全小写的pleasedonothacktheroomwizard"。
渗透测试的哲学
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最伟大的漏洞往往来自意想不到的途径。虽然我记不清利用MS03_026漏洞的次数,但这个案例永远改变了我的网络评估理念——真正的测试远不止于扫描结果。
正是这种思维方式,让我们的工作充满独特魅力,也确保了我们在这个行业的不可替代性。
-John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 公众号(办公AI智能小助手)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