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面向对象
  在程序中使用对象来映射现实中的事物,使用对象的关系来描述事物之间的联系,这种思想就是面向对象。面向对象是相对于面向过程而言的,面向对象和过程都是一种思想,面向过程就是分析出解决问题所需的步骤,然后用函数把这些步骤一步一步实现,使用的时候一个一个一次调用。
面向对象是构成问题事务分解成各个对象,简历对象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一个步骤,而是为了描述某个事务在整个解决问题的步骤中的行为。面向过程中的执行者,变成了面向对象中的指挥者。

 

2.面向对象如何发挥作用
  简化复杂的东西,这就是面向对象需要发挥的作用,将一个复杂的需求,使用面向对象这种方法简化了整个需求,化繁为简。

 

3.面向对象有什么特性

  面向对象的特性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种: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
(1)封装性
  面向对象的核心思想,把对象的属性和行为堪称是要给密不可分的整体,将这两者“封装”起来,封装在对象中,将不想让外界知道的信息封装起来。
封装可以实现以下目的:
    1、 隐藏类的实现细节
    2、 使用者只能通过提供的方法来访问数据,从而可以在方法中加入控制逻辑,限制对变量的不合理的 访问。
    3、 可进行数据检查,从而有利于保证对象信息的完整性。
    4、 便于修改,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 封装的实际含义就是该隐藏的隐藏,该暴漏的暴漏。

(2)继承性
  主要描述的是类与类之间的关系,通过继承,可以在无须重新编写原有类的情况下,对原有类的功能进行扩展。子类继承父类,父类是类类中通用的共性,简而言之,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子类只能有一个父类,父类可以有多个子类,多个子类中存在相同属性和行为时,将这些内容抽取到单独一个父类中,那么多个子类无需再定义这些属性和行为,只要继承那个父类即可。

 

  继承的好处:
    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
    多个类相同的成员可以放到同一个类中
    提高了代码的维护性,如果功能的代码需要修改,修改一处即可。其实这也是继承的一个弊端:类的耦合性很强
    让类与类之间产生了关系,是多态的前提

super
super的用法和this很像
this代表本类对应的引用。
super代表父类存储空间的标识(可以理解为父类引用)
用法(this和super均可如下使用)
访问成员变量
this.成员变量 super.成员变量
访问构造方法(子父类的构造方法问题讲)
this(…) super(…)
访问成员方法(子父类的成员方法问题讲)
this.成员方法() super.成员方法(

 

(3)多态性

  多态性是指在一个父类中定义的属性和方法被子类继承后,他们可以具有 不同的数据类型或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这使得同一个属性和方法在不同的类中具有不同的语义。
    例如:“动物 Animal”的“吃 eat”方法,“猫 Cat”和“狗 Dog”都是“动物 Animal”的子类,但是它们的“吃 eat”方法功能不同。
  父类的引用变量指向子类对象
    父类类型 变量名 = new 子类类型();


4.类和对象,

  (1)在Java程序中类和对象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单元。类表示某类群体的一些基本特征抽象,对象表示一个个具体的事物。类是对象的模板,对象是类的实例(建筑图纸为类,建筑物为对象)。对象是根据类创建的,一个类可以对应多个对象
  (2)类的定义:创建对象的前提是需要定义一个类(盖房子需要设计图纸),类是Java中一个重要的引用数据类型,也是组成Java程序的基本要素,所有的Java程序都是基于类的。
  类是对象的抽象,用于描述一组对象的共同特征和行为。类中可以定义成员变量和方法,其中,成员变量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征,成员变量也称为对象的属性;成员方法用于描述对象的行为,可简称为方法。

 

  用 Java 语言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描述,是通过类的形式来体现的。怎么描述呢?对于事物的描述通常只关注两个方面:属性 和 行为。只要明确该事物的属性和行为并定义在类中即可。对象是指某一个具体的东西,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个体。类呢?类是对这一类具体东西的共同属性和方法进行提取,抽象出来的模板。

 

 

  一周的的学习就这么过去了,阿巴阿巴阿巴就完了,面向对象这一部分好难啊,纯理论,没有学习兴趣,一上课就犯困,天天哈切连天。先就这么过去吧 ,暂时也没别的办法,悟性低。唉~

前端复习了一下,别人复习是女娲补天,哪漏补哪,我不一样,我复习是盘古开天,既然都是漏的,那就是都没漏,理论不行,但是前端简单啊,这个我可以啊,轻轻松松就赶进度去了,不要着急,心态放平,选一个方向,定一个时间;剩下的只管努力与坚持,时间会给我们最后的答案。就这样!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