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截器【Interceptor 】和过滤器【Filter】区别
过滤器【Filter】Filter 是在 Servlet 规范中定义的,是 Servlet 容器支持的。
Filter实现了javax.servlet.Filter接口,主要的用途是设置字符集、控制权限、控制转向、做一些业务逻辑判断等。
工作原理是:
只要你在web.xml文件配置好要拦截的客户端请求,它都会帮你拦截到请求,此时你就可以对请求或响应(Request、Response)统一设置编码,简化操作。
同时还可进行逻辑判断,如用户是否已经登陆、有没有权限访问该页面等等工作。它是随你的web应用启动而启动的,只初始化一次,以后就可以拦截相关请求。
只有当你 的 web应用停止或重新部署的时候才销毁。
Filter可以认为是Servlet的一种“加强版”,它主要用于对用户请求进行预处理,也可以对HttpServletResponse进行后处理,是个典型的处理链。
Filter也可以对用户请求生成响应,这一点与Servlet相同,但实际上很少会使用Filter向用户请求生成响应。
使用Filter完整的流程是:Filter对用户请求进行预处理,接着将请求交给Servlet进行处理并生成响应,最后Filter再对服务器响应进行后处理。
Filter有如下几个用处:
- 在HttpServletRequest到达Servlet之前,拦截客户的HttpServletRequest。
- 根据需要检查HttpServletRequest,也可以修改HttpServletRequest头和数据。
- 在HttpServletResponse到达客户端之前,拦截HttpServletResponse。
- 根据需要检查HttpServletResponse,也可以修改HttpServletResponse头和数据
- 例如解决跨域可以使用过滤器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import javax.servlet.*; impor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quest; impor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sponse;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 * * 功能描述: 解决跨域问题 * */ @Component public class SimpleCORSFilter implements Filt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destroy() { } @Override public void doFilter(ServletRequest request, 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FilterChain chain) throws IOException, ServletException { HttpServletRequest httpServletRequest =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httpServletResponse =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httpServletResponse.setHeader("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ServletRequest.getHeader("Origin")); httpServletResponse.setHeader("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POST, GET, OPTIONS, DELETE"); httpServletResponse.setHeader("Access-Control-Max-Age", "3600"); httpServletResponse.setHeader("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Origin, No-Cache, X-Requested-With, If-Modified-Since, Pragma, Last-Modified, Cache-Control, Expires, Content-Type, X-E4M-With,userId,token"); httpServletResponse.setHeader("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httpServletResponse.setHeader("XDomainRequestAllowed", "1"); chain.doFilter(request, response); } @Override public void init(FilterConfig filterConfig)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 } }
拦截器【Interceptor 】是在 Spring容器内的,是Spring框架支持的。
拦截器是在面向切面编程中应用的,就是在你的service或者一个方法前调用一个方法,或者在方法后调用一个方法。
基于JAVA的反射机制。拦截器不在web.xml,是在spring MVC中配置
拦截器,在AOP(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中用于在某个方法或字段被访问之前,进行拦截,然后在之前或之后加入某些操作。
拦截是AOP的一种实现策略。
在WebWork的中文文档的解释为—拦截器是动态拦截controller调用的对象。它提供了一种机制使开发者可以定义在一个controller执行的前后执行的代码,也可以在一 个 controller执行前阻止其执行。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可以提取controller中可重用的部分的方式。
当你提交对controller请求时,ServletDispatcher会根据你的请求,去调度并执行相应的controller。在controller执行之前,调用被Interceptor截取,Interceptor在controller执 行前后执行。
SpringMVC 中的Interceptor 拦截请求是通过HandlerInterceptor 来实现的。
在SpringMVC 中定义一个Interceptor 非常简单,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要定义的 Interceptor类要实现了Spring 的HandlerInterceptor 接口,或者是这个类 继承实现了HandlerInterceptor 接口的类,
Spring 已经提供的实现了HandlerInterceptor 接口的抽象类HandlerInterceptorAdapter ;
第二种方式是实现Spring的WebRequestInterceptor接口,或者是继承实现了WebRequestInterceptor的类。
(1 )preHandle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 该方法将在请求处理之前进行调用。SpringMVC 中的Interceptor 是链式的调用的,在一个应用中或者说是在一个请求中可以同时存在多个Interceptor 。每个Interceptor 的调用会依据它的声明顺序依次执行,而且最先执行的都是Interceptor 中的preHandle 方法,所以可以在这个方法中进行一些前置初始化操作或者是对当前请求的一个预处理,也可以在这个方法中进行一些判断来决定请求是否要继续进行下去。该方法的返回值是布尔值Boolean类型的,当它返回为false 时,表示请求结束,后续的Interceptor 和Controller 都不会再执行;当返回值为true 时就会继续调用下一个Interceptor 的preHandle 方法,如果已经是最后一个Interceptor 的时候就会是调用当前请求的Controller 方法。
(2 )postHandle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 ModelAndView modelAndView) 由preHandle 方法的解释我们知道这个方法包括后面要说到的afterCompletion 方法都只能是在当前所属的Interceptor 的preHandle 方法的返回值为true 时才能被调用。postHandle 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当前请求进行处理之后,也就是Controller 方法调用之后执行,但是它会在DispatcherServlet 进行视图返回渲染之前被调用,所以我们可以在这个方法中对Controller 处理之后的ModelAndView 对象进行操作。postHandle 方法被调用的方向跟preHandle 是相反的,也就是说先声明的Interceptor 的postHandle 方法反而会后执行。
(3 )afterCompletion(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 Exception ex) 该方法也是需要当前对应的Interceptor 的preHandle 方法的返回值为true 时才会执行。顾名思义,该方法将在整个请求结束之后,也就是在DispatcherServlet 渲染了对应的视图之后执行。这个方法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进行资源清理工作的。
拦截器(Interceptor)和过滤器(Filter)的执行顺序
过滤前-拦截前-Controller处理-拦截后-过滤后
过滤器(Filter)使用
Servlet 的 Filter 接口需要实现如下方法:
void init(FilterConfig paramFilterConfig)– 当容器初始化 Filter 时调用,该方法在 Filter 的生命周期只会被调用一次,一般在该方法中初始化一些资源,FilterConfig 是容器提供给 Filter 的初始化参数,在该方法中可以抛出 ServletException 。init 方法必须执行成功,否则 Filter 可能不起作用,出现以下两种情况时,web 容器中 Filter 可能无效: 1)抛出 ServletException 2)超过 web 容器定义的执行时间。doFilter(ServletRequest paramServletRequest, ServletResponse paramServletResponse, FilterChain paramFilterChain)– Web 容器每一次请求都会调用该方法。该方法将容器的请求和响应作为参数传递进来, FilterChain 用来调用下一个 Filter。-
void destroy()– 当容器销毁 Filter 实例时调用该方法,可以在方法中销毁资源,该方法在 Filter 的生命周期只会被调用一次。
拦截器(Interceptor)使用
interceptor 的执行顺序大致为:
- 请求到达 DispatcherServlet
- DispatcherServlet 发送至 Interceptor ,执行 preHandle
- 请求达到 Controller
- 请求结束后,postHandle 执行
Spring 中主要通过 HandlerInterceptor 接口来实现请求的拦截,实现 HandlerInterceptor 接口需要实现下面三个方法:
- preHandle() – 在handler执行之前,返回 boolean 值,true 表示继续执行,false 为停止执行并返回。
- postHandle() – 在handler执行之后, 可以在返回之前对返回的结果进行修改
- afterCompletion() – 在请求完全结束后调用,可以用来统计请求耗时等等

通常来说,用户通过浏览器发起Request进入服务器后侧处理顺序如下
Client -> Listener -> ServletContainer -> Filter -> Servlet -> Interceptor
过滤器是在请求进入tomcat容器后,但请求进入servlet之前进行预处理的。请求结束返回也是,是在servlet处理完后,返回给前端之前。
一、过滤器是在拦截器之前进行的 ,过滤器能做的事拦截器都能做
二、拦截器做的事过滤器不一定做的了,就是说拦截器能做的事最多。
参考:https://github.com/zhonghuasheng/Tutorial/issues/197
https://www.cnblogs.com/junzi2099/p/8022058.html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