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改变世界

抗干扰的秘诀:分类、整理与专注

2016-11-10 20:47  追忆似水流年  阅读(23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最近在读一本书《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佐藤可士是日本的一名工业设计师,著名的优衣库(UNICLO)服装品牌的设计就出自他的名下。佐藤可士在书中极力推崇整理的思想和极简主义的思想,他的工作室只有桌子、椅子和雪白的墙面,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他认为要把所有可能干扰设计的因素去除,然后才能专注于要设计的东西,这样才能设计出既契合主题又简洁实用的作品。这让我想起我们单位的一个领导, 也是类似的风格。进入他的办公室,办公桌空无一物,只有一本书和一把折扇,电脑显示器放在旁边的桌面上。房间里的沙发,茶几也都是空空如也。领导日理万机,不可能没有一些文件、档案之类的东西,但作为领导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很多问题,所以在他那里一切有可能干扰的因素都被排除在外了。

        例子有点极端,但还是让我深受启发。这两件事情让我总结出做事的三个重要方法:一是排除一切干扰;二是要专注;三是一次只做一件事(还是专注)

        现代社会,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的流动越来越自由。然而信息流动自由,信息呈现爆炸态势的同时,很多垃圾信息、无效信息也开始充斥人们的视野。信息量大未必是好事,太多的信息反而增加了许多干扰因素。所以与信息贫乏的时代相比,信息时代的要点不是去寻找信息,而是去挖掘和甄别有效信息。RSS阅读器是一个获取、筛选信息的有效工具。作为信息时代的社会人,不应只会上那几个门户网站,说白了门户网站上99%的新闻实际上跟自己毫无关系,对自己的成长也毫无助益。更不用说很多为了吸引眼球制造出来的新闻,点击、彷徨之中,生命也在不知不觉地消耗。

         做事之前第一步,就是要排除无效干扰。怎样排除干扰?整理。整理的核心是什么?分类。分类的过程其实就是整理的过程,而整理文件、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思维有序了,思想自然就深刻了,实践自然也充满成就感、效率和美感。人会更倾向于选择做事,做更多的事,创造更多的财富。

         正如物质之于意识,实践之于理论,现实世界之于信息世界,整理也分为实物的整理和思想的整理。实物的整理需要人动手去做,既然要亲自去做,就要先摈除懒惰、不想动的心理。所以实物整理可以锻炼人做事的意识、意志和精神,其成果给人以清爽、整洁。思想的整理很大程度上源于写作。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或者几个)主题,表达了作者某一方面思考。在学术界,成果和思想是以文章(学术论文、专著)作为具体体现的。姑且先不议论国内学术界这些文章如何缺乏原创性,如何垃圾,我认为只要写成了成品,发表出来了,即使对读者没什么帮助,但对于作者总归是有所助益的(只要不是胡乱地复制粘贴拼凑而成的就行)。至少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学习了别人的思想,或是对别人的思想做了总结,这个过程往往会产生自己新的思想。所以我向来认为高校教师、学者是一个非常好的认识自我和世界的职业。如果再结合实践的工作,那么这种认识就更加深刻了。所以,写作是个一举两得的工作:既整理了自己的思想,又产生了一些成果,让自己很有成就感,何乐而不为呢?这也让我理解了网络上为什么这么多人写博客、发帖子、分享体验、社交互动、微博、留言,等等,大家本质上是都有表达的欲望的。与微博不同,博客由于文章长度的限制,要求作者必须好好组织自己的思想,而不能只把自己的碎碎念写出来。所以相对来讲,博客是整理思想、整理知识的极佳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