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担心动力电池的安全?
如果说燃油车最怕发动机进水熄火,那么电动车最怕的就是“电”短路。

首先是对电池单体的泡水试验:把电池浸没在1米的水里8小时不出问题,为什么这么做,留个悬念,往下看。本次展示的试验是在泳池中倒入高浓度盐,浸泡电池三小时。主要是为了验证实际使用的涉水工况,如果电池包遇到积水,会不会短路起火?通过观察,三小时后的电池包,壳体完好,没有冒烟、没有起火,没有爆炸、没有漏电。

单体试验完成后,我们针对整车进行了超猛试验。
我们来到专业的涉水试验池旁,通常整车涉水试验,水深是300mm。

经过多轮试验,包括静态浸泡、全速冲击、慢速长时间行驶,在如此严苛的条件下,正常开出来,足以证明其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密封性,反过来讲,如果电池内部进水,是一定会短路失效的,也就无从谈起正常开出来了。
电池包壳体采用了罗杰斯BISCO高弹体硅胶系列密封垫,使其拥有IP68等级的防尘防水能力。在电池包组装完毕之后,将会针对电池包进行气密性检测,检测的内容包括热管水排气密性、水排气密性是否达到250kPa的标准以及整包气密性。搞密封我们是认真的。

IP68证书,请查收,图片中“水下1米,8小时无忧”就是前边为什么做这个试验的原因。不知道什么是IP68?往下看。
纯电动车电池包的工作环境,可用“极其恶劣”来形容,纯电动汽车为了使电池的续航最大化,体积通常比较大,无法放在舱内,最常见的办法就是吊挂在地板下方,整个壳体完全裸露在车外。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对电池包的密封性和壳体强度是极大的考验。国标GB/T 4208-2017有专门针对外壳防尘放水等级(IP代码)的评价,主要看IPXX的后面两位数字XX,第一位X是防尘等级从0到6,最高等级为6;第2位X是防水等级从0到8,最高等级为8,因此防尘放水的最高级别是IP68。
如上述所说,日常用车,对电池包的壳体强度也是极大的考验。小编再次提醒,遇事不要慌,壳体强度。

电池包这一核心领域,进行了平台化开发,有了自己的平台,才有创新设计的基础与可能。外部采用DP780高强度钢壳体+内支架+高强度筋+四周预留缓冲空间+高分子防护涂层,这样的设计,可以让电池包经受拉伸强度超过780Mpa,预留充足缓冲空间的设计,使电池受到冲击后外壳能够有效溃缩,进一步抵御碰撞和挤压所带来的冲击,即使严重碰撞也无法伤及电池模组。在壳体的外层,使用了高分子防护涂层,来缓冲碎石子的撞击以及避免泥土长时间附着所带来的侵蚀问题。

(1)机械试验:生产过程中进行了前后左右全方位挤压试验,压力值达到100KN以上;把电池包抵在破碎机的履带上,然后用机械臂进行挤压,看图感受,疼。将电池包挤压到变形量超过30%的时候停止。挤压后的电池包虽外部已经严重变形,但是整个电池包完全没有漏电的现象。

(2)高温烘烤:将电池放在大火上烘烤。150秒后,试验结束,底部的涂层有些烧化,除此之外,电池包的壳体结构依然完好,没有起火、爆炸,所谓真金不怕火炼,真正的强者也不怕火烤。

(3)针刺试验:用破碎锤的金属尖头(平时看见拆马路的那种),直接挤压电池的上壳体。看到壳体严重变形后,模组依然稳定如初,没有起火、没有爆炸、没有短路。

首先来到史上最糟糕路面,崎岖越野,碎石乱阵,这样的路面往往最考验一台车动力电池的防石击能力。行驶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小颗粒击打电池,而是电池表面与石头尖之间的飞快摩擦,电池从高处向石头乱砸。同时也伴随着最糟糕的尘土飞扬,多重考验,无论是电池壳体硬度还是密封程度,缺一不可。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块电池真的没事,我们将车开到实验室进行了拆解检查,我们发现,壳体看不出肉眼可见的变形,电池模组完好无损。不仅如此,电池壳体内无一丝灰尘,完全和出厂时一样干净漂亮,虽然外表已被小编弄得满身泥土,但是“内芯”扔是洁净无瑕,再次验证了“IP68不是吹的,搞密封,我们是认真的”

作为一款纯电动车,电池的安全绝不允许有任何忽视,电池包组装完成后,整个电池包系统在出厂前会经历多达66项高标准的严苛测试,包含56项电池包测试及10项整车级别测试,全方位保证电池包系统及整车的安全性。
车主均可享受电池终身免费质保,电池够硬气,承诺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