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邻】动力电池热管理方式演变
目前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经历了几个阶段:
1. 自然冷却阶段
最初动力电池是没有热管理的,动力电池的冷却主要是依靠电池箱体与外界的自然风对流散热。一些电动自行车和小型的EV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自然冷却的电池包产热量少,没有强制冷却的需求,通常电池包的电量也小,约在十几kwh,续航约在100km左右。
自然冷却的电池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加热系统,低温的使用会导致电池续航衰减和电池的老化。

2. 强制风冷阶段
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慢慢的电池的发展重心从磷酸铁锂电池转到了三元锂电池,电池的产热越来越多。强制风冷是自然冷却和液冷的过渡阶段,通过在电池包内部增加循环风的管路,在一些产热量大的位置开设一些通风管口来增加散热。但是风冷的散热功率较低,散热效率较差,对于高续航的大容量电池包不适合。随着国标对电池包增加了IP67的防水等级要求,强制风冷也会慢慢淡出市场。

3. 液冷阶段
液冷,即冷却液循环冷却,目前电池包内的液冷常见的有特斯拉的蛇形管液冷系统和奥迪e-tron的底部水冷等,液冷系统内通常包含一个chiller(制冷)一个PTC加热器,以满足不同环境温度和工作状态下的制冷和加热需求。有的热管理系统还会和电机的热管理回路耦合起来,通过三通阀将电池包的热量导至电机散热器。



以下为新技术扩展,并未广泛应用,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多的为水冷板底部水冷。
4.冷媒直冷
冷媒直冷即采用制冷剂来对电池包进行冷却,不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冷剂温度降低可能在零下,有可能造成电芯温度控制上的难度,而且还要单独布置一套加热系统。

5.浸没式冷却
浸没式冷却,顾名思义,是将电池泡在一种绝缘导热材料中,理论上来说,可以保证电芯和冷却介质的充分接触,来保证散热,但是目前技术的实现还有很多问题,目前不是市场上的主流冷却技术。由于没有参加过浸没式冷却系统的设计研发,恕无详述,仅做概念扩展。



鄙以为,未来的热管理方式随着电池技术的更新而发展,延长电池寿命,降低热失控风险将成为短期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