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种类:
当前锂电池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有天然石墨材料、 人造石墨材料、 硅基等, 主流的负极材料是天然石墨材料和人造石墨材料, 由于两种材料在成本、 加工性能、 能量密度、 循环寿命、 快充倍率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天然石墨材料主要用于消费电子领域, 人造石墨材料逐步成为动力电池负极材料首选。

1.天然石墨
已批量应用于小型锂离子电池,容量可达360mAh/g,技术及配套工艺成熟, 成本低,但比能量已到极限, 循环性能及倍率性能较差,安全性能差,未来发展方向是低成本化,改善循环性能。
2.人造石墨
已批量应用于小型锂离子电池,并在动力电池上批量应用,容量可 350mAh/g, 技术及配套工艺成熟,循环性能好, 但比能量低,倍率性能较差,安全性能差;未来发展方向是提高容量、低成本化。
3.中间相碳微球
已批量应用于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和动力电池,容量可达 340mAh/g,技术及配套工艺成熟,倍率性能好,循环性能好,但比能量低,安全性能较差,成本高,未来发展方向是提高容量、低成本化。
4.硬碳
已产业化,小批量在动力电池中试用,商业化材料容量达到430mAh/g,首次效率>80%;可逆容量高,容量提升空间大,倍率性能好,安全性能好,但技术及配套工艺不成熟,首次效率低,成本高,加工性能差;未来发展方向是提高首次效率,降低成本。
5.硅碳合金
正处于开发阶段,用于超高容量圆柱锂离子电池,容量450mAh/g以上,首次效率>90%,300 次循环>80%;可逆容量高,容量提升空间大,安全性能比石墨类材料好,但技术及配套工艺不成熟,首次效率不高,成本高,加工性能差, 极片膨胀大,循环性能及倍率性能较差;未来发展方向是提高首次效率, 抑制膨胀, 改善循环性。
6.钛酸锂
已产业化,小批量在高功率动力电池中试用,容量达160mAh/g,倍率性能优异,高低温性能优异,循环性能优异,安全性能优异,但技术及配套工艺不成熟, 成本高,比能量低。未来发展方向是解决钛酸锂与正极、电解液的匹配问题,提高电池能量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