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锂电池企业有哪些原材料?
- 锂电池企业有哪些原材料?
锂电池原材料供应商通常有:
正极(LFP磷酸铁锂材料和NCM三元材料)
负极(目前以人造石墨为主)
电解液(目前以六氟磷酸锂为锂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组合的液态电解液为主)
隔膜
铜箔
铝箔
铝塑膜
辅料(NMP、CMC、PVDF、导电剂、添加剂、极耳、壳体、盖板、封口钉或者封口铝片、胶带)
大致是这些,我尽可能详细的列出所有原材料。
这么多原材料,让一个人来管理,那指定不现实。于是,根据相关人员对所接触原材料的熟悉程度,分类进行管理。你熟悉正极材料,那你去管理正极;你熟悉负极材料,那你去管理负极。不熟悉或者后面也不去了解,那对供应商管理一点好处都没有,大有鸡同鸭讲,不知所云。
但不是一来就有什么都明白的人,所以,当你发现你对面的电池企业SQE对你们的生产制造不熟悉时,请不要鄙视和忽悠他,尽可能的让他真正的了解更多制程工艺和控制点,对后面你们的接触,会有很大的好处,不然,他搬着主机厂对电池厂那一套下来,你可受不了。
- 锂电池原材料分类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要求,首先会把这些锂电池原材料基于风险和重要程度划分等级。
比如按照风险等级把四大主材(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分为了A类物料;把铝箔、铜箔、铝塑膜等划分为B类物料;把NMP、CMC等辅料划分为C类物料。
不同等级的划分,决定了他有不同级别的管理方式。理论上,越重要的物料,风险越大,那么他的导入和日常绩效管理也就要求越多越严格。
- 锂电池企业原材料供应商选择开发标准
供应商导入是第一步。无论什么物料,都需要先进入到客户的供应链体系里面去,整车厂这边也叫定点,获取供货资格。在你没有进入到客户的供应链时,其他都是浮云。
锂电池企业对供应商的开发大同小异。整体来说,是基于QCDS,也就是质量、成本、交付和服务四个维度来评价的,技术也可以单拎出来。
1、质量
首先要有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是最低要求;主材都要求IATF16949;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几乎也是标配,有些可能目前不强求,但根据供应商物料的实际情况,比如电解液企业的ISO45001大多是强制要求;至于ELV禁用物质诸如RoHs和Reach认证、排污及危化学品生产许可等,这些对于涉及的企业都需要做到。
当然,前面说的都是企业内部进行认证获取的基本要求,最简单的门槛,电池企业在筛选供应商时候会有其相关的质量要求,比如会有首次审核,比如依据VDA6.3的P1潜在供应商评价选择标准;会有质量协议及质量目标方面的要求。
2、成本
这个没啥可说的,物美价廉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3、交付
这个很多时候在质量协议里面进行了约束。对于各原材料企业,你要理解因为你的交付延期给电池厂带来的损失相比你这里的损失,那可能会是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增长。
电池企业生产延期,除了面临整车厂高额的停线索赔(可能是论小时计费),还有内部的停线损失(人工、损耗折旧等),所以除了供应商选择时候约定的延期交付责任,还有后面定期评审时候关于交付的评价
4、服务
这里的服务不要曲解,不是所谓的对客户的阿谀奉承和大吃大喝。同属于汽车供应链,你是否理解了客户的要求;对客户的投诉,是否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进行答复;与客户是否有共同的汽车行业语言…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合格率高、过程能力强、及时交付。
5、技术要求
这里单独拎出来一个-技术要求,大家都知道,给电池企业供货的产品,都会有一定的指标要求。这个要求,在供应商选择时候就可能已经经过双方技术人员的沟通,甚至在电池厂内部完成了相应的验证。
对于非成熟的产品,各材料企业一定要评估技术的可行性和生产的可制造性,不能闷着头签订了规格书,后面又以不能满足逼迫客户更改规格书的情况。
- 供应商日常绩效管理
前面经过导入的潜在供应商,会纳入电池厂的AVL也就是合格供应商名录里面。但不代表你就可以开始供货,还需要针对你提供的某一个具体的产品做APQP和PPAP,只有电池厂签署了PSW,才是对这个材料的认可。
开始批量供货后,日常绩效管理主要分为了两个部分。一个是年度评审;一个是绩效管理。
1、年度评审
年度评审就是对所供原材料的过程质量能力审核,有些企业甚至会有体系审核和产品审核的要求。由电池厂SQE执行,通常依据VDA6.3 P5-P7或者企业内部自定标准。
这里需要注意,按照VDA6.3的要求,在进行过程审核时候,审核员需对所审核过程了解,必要时候需制造专家协助,也就是,对正极材料的年度审核,审核员需要对正极材料制作熟悉;对电解液审核,审核员需要对电解液制造熟悉…其他材料要求一样。如果对所审核的产品不熟悉,那么审核过程可能会比较麻烦并且审核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此外,年度评审是根据材料的绩效评价和重要程度来制定计划的,比如对于前面提到的四大主材,可能每一个都需要进行年度评审,但对一些NMP、PVDF之类,可能三年才执行一次,并且审核的标准也不一样。
2、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在各材料企业给电池企业供货过程中,电池企业都会对原材料的交付绩效进行统计。交付绩效也是基于QCDS的维度,比如来料合格率、停线次数、交付及时率、8D响应速度等等维度来进行评价,可能是打分制,匹配相应的绩效等级。
对绩效好的可能会降低辅导和审核要求;对绩效差的会提出辅导和增加审核的要求;绩效差又不愿意改,合作态度不佳的,可能会触发供应商退出机制。
各原材料企业对电池厂的要求,材料企业一定要充分评估,评估充分后基于可行性、可制造性,千万不能先盲目承诺,后期达不到客户要求。
电池厂对材料企业的管理,也应该是结合实际的,不能照搬照抄整车厂对你的要求,那些要求,很多是不适用的,并且就目前供应商的实际情况,是达不到的,需要持续改善的。
电池企业和各材料企业的合作,应该是也一定是合作互赢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锂电行业发展。广大同行们如果有什么好的Idea可以进一步沟通,期待与您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