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M的实质
PDM的实质
现在,关于PDM的概念,有无数种解释,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惟恐与别人 完全雷同,显得自己水平不够,结果是言者云山雾罩,听者更加糊涂。在这里,我们不想再 发明一种关于PDM的定义,而只想说明一个事实:PDM实际上是大批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 建设发展到-定阶段,开始大量出现"信息孤岛”现象,致使信息化技术无法实现客户预期 效益,搞得客户难于接受后必然出现的一种"信息化集成思想、PDM与其说是一类新技术 或新软件产晶,还不如说是将现有技术和软件产品发展并推向"无孤岛集成应用”的思想。
在这里,我们可以用最常见的机械产品制造业为例,简单的说明目前普遍存在于制造业 企业中的"信息孤岛”现象。
一个机械产品制造商要进行产品设计制造,在信息化时代,它肯定会用CAD软件进行 设计,过去往往以二维设计为主,现在则越来越多的转变为三维设计,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会 有下述情况发生:
孤岛之一
首先,产品中并非所有零部件都是自己设计的,一般有20%到70%都是外购件,这些外 购件是上游供应商的产品,在上游供应商手中儿乎肯定有CAD设计图纸甚至三维模型,但 传统上,供应商只会提供产品简要图样和实物,不会提供CAD设计图纸或三维模型,即使 想提供,也往往缺乏安全有效的手段,因此制造商要想完成产品设计,一般需要重新在自己 的CAD系统中绘制外购件,甚至重新建立外购件三维模型以便搭建自己产品的三维数字样 机。在上述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外购件信息在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经历了由"电子数据, 纸介质数据,电子数据"的转换过程,既费时费力,又可能出错。
孤岛之二
我们再看产品制造商内部,当用CAD软件完成产品零部件设计后,在一个有严格设计 质量控制规范的企业中,并不能立即将其作为生产加工的依据,而是必须经历校核和审批过 程,在当前的大多数制造业企业中,这一过程的完成方式是首先将产品设计图纸由电子数据 打印为纸介质,再将纸介质图纸经过校核和审批过程,审查人员提出意见后又让设计人员在 CAD软件中对电子数据进行修改。然后再次转换为纸介质,如此周而复始,直至审批通过。
在这一循环往复过程中,又存在大量“电子数据,纸介质数据,电子数据"的转换过程。这 又是一个耗费资源、耗费时间、而且会导致数据发散、安全性很差的过程。
孤岛之三
此外,在上述产品设计过程中,如果不使用产品电子数据管理工具,电子数据的杂乱存 储、版本混乱、查询困难几乎是难于避免的,尤其是在使用三维CAD软件后,这种文档的 混乱存储几乎是致命的(因为极有可能导致产品三维模型残缺不全,无法使用),这与纸介 质产品数据被资料管理部门妥善地分类、分版本管理的情况形成强烈反差。实际匕一旦将 电子数据打印转换为纸介质数据就几乎无法再保证两者的一致性,因此经常出现生产现场所 使用的纸介质数据与设计部门自以为在生产现场使用的数据对不上号的现象。
孤岛之四
当产品设计完成后,为了进行工艺设计和生产组织,还需要设计人员根据产品设计结构 汇总统计出产品的明细表和汇总表,这些表格中无非描述了产品本身的属性信息以及产品中 的零部件属性和装配关系信息,其实这些信息本来就包含在产品的CAD设计图纸和三维模 型中。现在它要通过手工方式完成“电子数据一>纸介质数据”的转化过程。所有从事过产品 的汇总和明细表格手工统计的人都知道,这一过程是多么吃力而不讨好。
在产品设计完成后,一般还要进行工艺设计,大家立刻会想到CAPP系统,CAPP系统 确实可以帮助工艺人员加速工艺设计过程,但产品工艺设计是以产品结构设计为基础的(需 要基于产品设计物料清单),而现在往往是工艺设计人员必须按照设计人员提供的产品明细 和汇总表格以及纸介质格式的设计图向CAPP系统重新录入一遍产品信息、零部件属性信息 和零部件装配关系信息,然后才能开始进行工艺设计。在这•过程中产品设计物料清单又经 历了 "电子数据・>纸介质数据,电子数据”的转换过程,这又是 次重复劳动、不仅费时费 力,而且极易出错。
孤岛之五
淡到工艺设计,由于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采用了数控加工设备,它们也开始面临两个 新问题:首先,很多企业采用了CAD甚至三维CAD软件,但却未装备CAM软件,因此数控 加工设备的操作人员往往需要依据设计人员提供的二维纸介质图纸手工编写数控加工代码, 这实际上乂是一次通过手工方式完成“电子数据,纸介质数据,电子数据”转换过程。其次, 企业即使采用了CAM系统直接接收来自CAD系统的模型,生成数控加工代码,但他们还发
现所购买的CAPP系统往往只能定义和管理非数控加工工艺过程,不能有效管理数控加工数 据,而很多加工过程实际上是数控和『•数控混合加工过程。其结果是,既然CAPP和CAM系 统所生成的电子数据相互孤立,统一不到一起,就只能依靠人工手段来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
了。
孤岛之六
待到工艺设计完成,该组织生产了,大家立刻会想到ERP系统,很多ERP系统在宣传 中说只要“儿分钟"就可以制定出生产调度计划,但一般不告诉客户完成儿分钟计划所依据 的原始数据往往需要手工录入以周为单位的时间,而11无法验证其正确性,而这些数据中的 大部分恰恰是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物料以及物料变化过程信息,这些信息本来就存在于产品的 CAD设计数据和CAPP工艺数据中,但现在还需要ERP系统的使用人员根据设计和工艺部门 所提供的纸介质产品设计和工艺统计汇总报表再录入一次。在这一过程中又出现了产品设计 和制造物料清单再次由"电子数据,纸介质数据,电子数据"的转换过程,这是再一次针对 产品数据的重夏劳动、其工作量之大、出错概率和不可验证性之高,几乎可以让企业ERP 系统的使用者"疯狂)
其实不仅仅是ERP系统,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使用到的其它信息化系统,比如质量管 理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实际上都需要以产品设计和工艺信息为依据才能工作,这些信息本来 是包含在设计和工艺电子数据中的,但现在仍然需要再经历一次"电子数据,纸介质数据, 电子数据"的转换过程。
处处皆孤岛
经过I:述漫长的过程后,产品终于生产出来了,我们可以看到,产品数据在供应商与制 造商之间,在制造商内部的设计人员和审核人员之间,在设计人员和工艺人员之间,在设计 人员、工艺人员和生产计划管理人员之间经历了无数次“电子数据,纸介质数据,电子数据" 的转换过程,各类人员或团队内部也许已经可以用信息化手段基于电子数据L作,但各类人 员或团队之间却不得不依靠纸介质数据搭桥,因此各类人员或团队成为实现了内部信息化但 相互间却无法用信息化手段传递信息的"信息孤岛工
当然,当产品制造完成后,事情并未立即结束,产品还会销售给客户,这时制造业企业 可能面临两种状况。第一种:制造业企业本身也是其下游制造业企业的供应商。关于供应商 与制造业企业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前面已经简要描述。第二种:制造业企业直接面向最终用户。无论是哪一种,实际上都会面临一个产品售后跟踪问题,如果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 现了问题,服务部门当然有责任向设计部门通报所发现的问题出现在哪种产品、哪个生产批 次、甚至哪一台套中,但设计部门可能会发现他们已经找不到出问题的产品的生产批次所对 应的设计或工艺电子数据了,因为早已进行了设计更改,电子数据早就变了,这时唯•的依 靠就是期望从资料室所保存的纸介质档案中找到对应的设计图纸或工艺文件。然后再来一次 “纸介质数据,电子数据”的转换过程。
PDM的实质一一一在孤岛间架设产品电子数据桥梁
以上简要描述了在采用CAD/CAE/CAM/CAPP、ERP等信息化技术后,存在于制造业企 业内部、制造业企业之间、以及制造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PDMiE是在 这种背景诞生的所谓"新思想”,它叫什么名字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本质就是要在 企业中各个业已存在的"信息孤岛”之间架设"信息桥梁",而在"信息桥梁”上跑来跑去 的主要是产品从概念诞生宜至废弃为止的各种电子数据。这些数据在制造业企业内、以及制 造业企业间、甚至制造业企业与其客户间本来就在传递,只不过在没有信息化工具的时代, 这些数据主要以纯纸张形式生成、传递、变化、消灭,在未实现PDM的信息化时代,则往 往是在各"信息孤岛"内部以电子数据形式生成,转变为纸介质后再在"信息孤岛”之间传 递,其间当然存在大量的数据丢失、错误、延误,而这些现象恰恰是而临越来越大竞争压力 的制造业企业所难以继续容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