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The Reaping)Blu-Ray.Remux.1080p.VC-1.TrueHD.DD51[Blu-ray].ts
        《荒野大飚客》(Wild Hogs)Blu-ray.REMUX.1080p.AVC.H264.PCM5.1.DD51
        [北极传说].Arctic.Tale.HD.DVD.REMUX.1080p.DDPlus.DD51.F@Silu.vol3.2.PAR2
网上的高清资源发布一般遵循以下的命名规则:影片名称(中文+英文).来源.压缩或处理方式.分辨率.视频编码.音轨格式—制作小组名称@发布网站。由于命名中各规格都是靠小数点隔开的,因此像H.264这样的名词往往直接简写成H264,以免影响阅读。
        片源来源
        Blu-ray和HD DVD
        网上常见的高清资源大多是从高清影碟上复制下来的,按照其来源的不同,可分为Blu-ray Disc和HD DVD片源。Blu-ray Disc,通常简称为Blu-ray或BD,即我们耳熟能详的“蓝光”光盘。其实,从技术基础来看,BD和HD DVD都应该被称作“蓝光”光盘,因为这两个标准都采用了波长为405nm的蓝色激光作为读写光源。由于过分强调生产线以及设备的兼容性,HD DVD虽然成本较低,但在技术优势上不如BD。BD光盘的单层容量为25GB,而HD DVD只能做到15GB,存在明显的差距。随着东芝宣布放弃HD DVD的决定之后,HD DVD将会日渐没落。
        处理方式
        HD Remux、HDre、HDRip
        HD Remux,简称为Remux,通常是指将BD或HD DVD影碟中的视频与音频内容以无损的方式提取出来并封装到特定格式(通常为TS)的文件里面的处理方法。它没有经过任何方式的重编码,视频和音频方面讲究“原汁原味”。不过,Remux电影会没有原盘中的播放菜单和花絮,而且,电影容量很大,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需要较长的下载时间。
HDre是为了在容量、画质和音质上取得较好的平衡,将高清视频流进行重编码的处理方式。它不对音频流进行重编码,因此能保持不错的音质表现。HDre处理的电影最起码能达到720p以上级别的分辨率,因此也隶属于高清影片行列。
HDRip对视频流和音频流均进行了重编码,体积进一步缩小,画质表现稍逊于720p、优于DVD Rip,而且体积也接近于后者。一部完整的HDRip电影一般只占用2GB到3GB存储空间,便于影音发烧友之间的交流。当然了,由于画质比720p要差一点,HDRip通常被划分为“标清”的行列。
        720p、1080i、1080p、a1080、a720、816p
        这三个是用于标识高清影片分辨率的关键指标。其中,数字后跟随的i和p分别是Interlace scan(隔行扫描)和Progressive scan(逐行扫描)的缩写,而数字反映的是高清影片的垂直分辨率。像720p,就是指1280×720逐行扫描,1080i就是1920×1080隔行扫描,这是一种将信号源的水平分辨率按照约定俗成的方法进行缩略的命名规则。达到720p以上的分辨率,是高清信号源的准入门槛,720p标准也被称为HD标准,而1080i/1080i被称为Full HD(全高清)标准。
部分影片的分辨率为a720和a1080,是采用了变形技术以获得更高的画质。a1080一般包括1440×1080和1280×1080两种规格,纵向分辨率都达到了1080p的标准,通过播放时的横向扩展,实现接近Full HD的清晰度。a720与a1080类似,通过播放时的横向扩展,实现接近720p的清晰度。a720一般采用960×720的规格,也有更低到852×720的。而816p并不是一种标准的分辨率,它是在做重编码的时候,为了有效的利用码率,缩减容量,利用AVS软件将上下黑边裁掉。如1920×1080分辨率的电影比例为1.78∶1,实际内容则为2.35∶1的宽银幕,在去除黑边后则为1980×816。也可以采用变形技术将横向像素减少到1440,最后成了1440×816。
        视频编码
        H.264、VC-1、MPEG-2、X264
        目前,在BD和HD DVD上得到广泛应用的高清视频编码格式主要有H.264、VC-1和MPEG-2这三种,从压缩率和对硬件性能要求来排序的话,H.264>VC-1>MPEG-2,而画质表现并不绝对,总体来说VC-1比较不错。H.264是由ITU-T(国际电信联盟)和ISO/IEC MPEG共同开发的,通常也被称为AVC。现在还有一种叫X264的格式,其实是H.264的变种,它提供了免费、开源的编码器,常见于HDre和HDRip格式。简单地说,H.264就是一个标准,而X264是执行这个标准的一个具体产品。VC-1是由微软主导的一个编码格式,在硬件性能需求和视频体积上做到了较好的平衡,而MPEG-2由于技术基础较为成熟,在早期高清领域的应用范围也很广。
        DD5.1、DD Plus、Dolby TrueHD、DTS、DTS HD、LPCM
        DD5.1:即传统的Dolby Digital 5.1(杜比数字5.1,AC-3),它能够提供入门级的立体环绕多声道的体验。DD5.1的压缩率相当高,编码率较低(最高只有640Kbps),在发烧级的高清音频应用中难免捉襟见肘。占用空间小、便于网络传输是DD5.1音轨的两大优点。
DTS:DTS是“Digital Theatre System”的缩写,属于有损压缩技术。与DD5.1相比,DTS的编码率在1.5Mbps以上,能够实现更好音频回放效果。
DD Plus:Dolby Digital Plus,也可以写成“DD+”,它是目前高清应用中常见的音频技术,它具有7.1或以上数量的声道,编码率范围较广,最高可达6Mbps。DD Plus可以做到音质和容量兼顾,已经得到了高清业界的广泛认可,适用于广播级别的高清应用领域。
Dolby TrueHD:它采用了100%无损压缩编码方式,最高支持18Mbps的编码率和八个24bit/96kHz全频带声道。由于编码率码率较高,Dolby TrueHD音轨占用的存储空间、对传输带宽的要求也是相当惊人的,难以应用于广播系统当中。
DTS-HD:DTS-HD技术以7.1声道为起点,最高可以支持32声道的环绕声回放,采样率从8KHz到192KHz,编码率可达1.5Mbps。DTS HD是Dolby TrueHD最为强大的竞争对手,在高清影音市场拥有较好的前景。
LPCM:LPCM是线性脉冲编码调制(Linear Pulse Code Modulation)的缩写,是一种以连续线性取样方式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音频技术。LPCM音频不经任何压缩,它在保证良好音质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数据量。
        TS AVI MKV WMV
        我们通常将以上这四个术语理解成高清视频文件的扩展名,但更准确地说,这应该是高清视频最常见的四种封装格式。一些读者在HD DVD里还看到过.evo的文件,这才是真正的文件扩展名。从理论上说,封装格式与视频的编码格式以及音频格式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  | 
| 在下载高清资源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像.par2这样的文件。其实,它是一种校验文件。在利用BT、eMule下载大文件的时候,很可能会发生错误,导致高清视频下载完成但在播放的时候出现各种故障。因此,人们一般利用.par2文件对高清资源进行校验,以备出现问题的时候由下载者利用QuickPar软件修复。一般来说,.par2文件的体积越大,其纠错能力就越强。 | 
现在,TS格式已经成为了网上应用最广泛的封装格式,在“Remux”片源里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而且,一些比较高端的音频技术,如DTS-HD,只能以TS的格式封装起来。至于AVI,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封装格式,但属于较为落后的规格,对新兴视频编码和音频编码的兼容性较差。MKV和WMV的片源也比较丰富,但总体来说还是不如TS格式,而且,PowerDVD并不支持MKV的封装格式。
        写在最后
        经过对高清资源命名方式以及相关名词的讲解,相信各位读者都掌握了不少与高清电影相关的知识。根据这种命名规则,用户就能够根据自己电脑配置的高低、对画质和音质以及容量的要求选择不同的编码格式、分辨率或音轨格式的高清影片进行下载。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