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程序开发过程 简记与概述(结对团队博客 01 )

导读:

  为了较为完善的实现软件工程的程序设计,对程序开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笔者结合作业,进行学习并记录,对程序的完整开发流程记清楚,弄明白,在后续的实际工作中高效地进行工作,实现从编程小白到了解系统架构的码农的转变。

一、程序开发过程

设计程序的目的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解决某一问题或者优化某一流程而进行设计。而一般,程序设计开发遵循着以下步骤:(1)需求分析、(2)程序设计、(3)编写阶段、(4)测试阶段、(5)运行阶段,那么每个阶段在实际开发中,需要做些什么呢,了解这些,我们才会对程序设计开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后续实际工作程序开发有一个较为全面做准备。

(1)需求分析

简单来说就是对客户提出的要求,进行分析提取,得出具体需求,转化为我们程序员可以理解并实现的需求与功能。但是仅仅如此简略地了解,是没有作用的。再说具体一点,需求分析,需要分析:(1)找出实体(程序对象)(2)实体(对象)的属性(3)实体(对象)的行为。举几个具体例子。

(1)要实现四则运算,则实体(对象)是计算器,属性是加减乘除,行为是读入/输出。

(2)要实现两文件的信息对比,则实体是 文档对比器(眼睛),属性是存储,行为是对比。那么需求分析完成了,需要形成 需求分析文档而编写需求文档,要描述什么样的功能和特点的产品,通过哪些功能来实现商业目的,功能/非功能需求版块,功能的优先级等等,一般该文档由(大厂)产品经理,产品市场经理、商业分析师编写 / (小厂)高级主管或者甚至创始人撰写。

(2)程序设计

在程序设计这一阶段,需要对需求分析文档内的每个实体,每个功能建立对象模型,将需求和问题映射到能够被编程语言(笔者使用是java)识别和描述的对象,对象功能和对象行为域。而映射工具就是面向对象建模语言,有许多种建模语言,笔者所学习使用的是UML建模语言,UML定义了用例图,类图等等九种图,可以多方位地描述问题,将问题和需求 映射为 程序(系统)。(关于UML设计文档,稍后在第二篇中进行补充说明)

 (目前学习到的uml思维导图)

(3)编码阶段

参照设计文档进行编码,同时编码也分为 代码编写 ,编译,单元测试。想要用代码实现功能,需要有规范的代码,好的注释。(此阶段暂无补充)

(4)测试阶段

单元测试 -> 集成测试时 -> 系统测试 -> 验收测试。

单元测试是从程序内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测试内容:模块接口测试:边界测试:路径测试;错误处理测试;步骤:设计测试用例;创建被测模块的驱动模块;利用驱动模块建立测试环境,进行测试。

驱动模块:相当于所测模块的主程序,它接收测试数据,把这些数据传送给所测模块,最后再输出实际结果

集成测试又称为组装测试或联合测试,需要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说明书和详细设计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组装。组装的方式有两种:(1)一次性组装方式(2)增殖式组装方式,一次性组装发现错误时不易找到具体错误的位置。而增值式组装测试先对一个个模块进行模块测试,然后将这些模块逐步组装成系统,能较早发现错误。

系统测试,子系统(软件)作为系统的一部分,要与数据以及人员结合在一起,与需求比较,发现问题。

验收测试,该测试是以用户为主的测试,要保证用户参与其中,由用户设计测试用例。对核心业务和功能进行测试。

 

posted @ 2021-09-26 22:27  pioner  阅读(271)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