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改变世界

非技术(三)——比较优势

2005-07-09 11:36  FantasySoft  阅读(138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在非技术(二)——机会成本中,我们提到了机会成本这个概念,而另外一个概念——比较优势则被用来描述不同生产者的机会成本之间的差异。 正是因为比较优势的存在,贸易也就随之产生了。理性人会从事拥有比较优势的生产活动,然后通过贸易去获得其他生活必需品。在讨论比较优势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与比较优势相对的一个概念——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是从投入方面去考量生产者的生产效率,如果一个生产者在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总量少于另一个生产者的话,那么前者相对于后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拥有绝对优势。这样的描述似乎有点抽象了,我们来举个例子吧(例子引自曼昆《经济学原理》)。
        假设世界上有两种物品——土豆和牛肉,而且世界上有两个人——一个牧羊人和一个农民,土豆和牛肉都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他们每天会工作8小时,其生产效率见下表:

 

生产一盎司所需要的时间(分钟)

8个小时的产量

牛肉

土豆

牛肉

土豆

农民

60

15

8

32

牧羊人

20

10

24

48


        从上表可以看出,牧羊人在生产这两种产品上都拥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也就是牧羊人在生产土豆和牛肉上相对于农民来说拥有绝对优势。既然是这样,那么是不是意味着牧羊人可以自给自足,不和农民发生贸易关系呢?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考量他们生产土豆或是牛肉的投入,还要考虑一个重要的因素——机会成本。简单地说,牧羊人一天花了3个小时生产土豆,那么这3个小时就不能用来生产牛肉了,也就是说在这个简单的假设下,牧羊人生产土豆的机会成本是通过失去了多少牛肉来考量的。 根据上面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农民和牧羊人在生产土豆和牛肉的机会成本:

 

1盎司的机会成本

牛肉(根据放弃的土豆)

土豆(根据放弃的牛肉)

农民

4

1/4

牧羊人

2

1/2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在生产土豆上的机会成本是较低的,那么他相对牧羊人来说就拥有比较优势了。因此,牧羊人即使在生产土豆上拥有了绝对优势,也会专注在拥有比较优势的生产活动上——生产牛肉。因为牧羊人为生产牛肉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几盎司的土豆完全是可以通过贸易得到的,而且会得到更多。《经济学原理》中提到的另外一个例子更加说明了比较优势在贸易中的主导作用:泰格伍兹拥有剪草的绝活,他修剪一块草坪的速度要比一个剪草工人快多了,但是他会去剪草吗? 不会。不是因为他厌恶剪草,而是因为他可以利用剪草的时间赚到更多的钱,譬如拍广告。还记得一个故事说到的,比尔盖茨在街上看到了一张100美元的钞票,他没有弯下身来去拣,因为拣钱的时间里他损失的不止100美元。也许这个故事有点夸张了,但是说的也是相同的道理——理性人会从事拥有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的生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