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层交换机出现的背景 早期的网络中一般使用二层交换机来搭建局域网,而不同局域网之间的网络互通由路由器来完成。那时的网络流量,局域网内部的流量占了绝大部分,而网络间的通信访问量比较少,使用少量路由器已经足够应付了。 但是,随着数据通信网络范围的不断扩大,网络业务的不断丰富,网络间互访的需求越来越大,而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4-21 15:50
Star*S
阅读(48)
评论(0)
推荐(0)
摘要:
二层交换设备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它对数据包的转发是建立在MAC(Media Access Control )地址基础之上的。二层交换设备不同的接口发送和接收数据独立,各接口属于不同的冲突域,因此有效地隔离了网络中物理层冲突域,使得通过它互连的主机(或网络)之间不必再担心流量大小对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4-21 15:44
Star*S
阅读(45)
评论(0)
推荐(0)
摘要:
由于CSMA/CD算法的限制,以太网帧必须不能小于某个最小长度。以太网中,最小帧长为64字节,这是由最大传输距离和冲突检测机制共同决定的。 规定最小帧长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A站点已经将一个数据包的最后一个Bit发送完毕,但这个报文的第一个Bit还没有传送到距离很远的B站点。B站点认为线路空闲继续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4-21 15:03
Star*S
阅读(176)
评论(0)
推荐(0)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