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中鸟——精神病人的生存现状》观后的一点思考

此文本是一篇毛概作业,记于博客,只为留下自己的一点感受。也望世间所有人都能被温柔以待。

 

写在正文前

“这是一座城,城里有太多你不知道的故事。”

两年前,偶然在电视上看见《人间世》这个纪录片,也许是由于生而感性的缘故,也许是出于自己对待人生的态度,不管为什么,就决定了一直跟完。总是在夜深时一个人静静地看,不刻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一节下来,泪流一次又一次,也有释然甚至开怀大笑的时候。

从小在大院子里长大,亲人很多,目睹过很多亲人和同村人的离去,每每都感到悲怆,但是直至三年前爷爷的过世,我才发现原来一个人也可以走得那么可爱。也是这几年,开始认真审视生死这个话题。人活于世为了什么,有人为钱,有人为欲,终其一生为各种事情操劳,但少有人为生而生,为活而活。而有意义的人生,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是对生死有过深沉的思考,或者从不思考。

不知不觉,第二季也结束了。感想很多,但今天只讨论下标题中的一节——“笼中鸟 精神病人的生存现状”。之所以决定写下这篇文章,有两个因素吧,一是觉得大学者,当立足世界,心系天下,本想讨论下和平亦或政治之类的话题,但细思了一下,自己的精神大厦根基都尚且不稳,何以谈及其他;二是因为我与这个话题与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借此机会,一表愚怀一下。

但是今天不谈死,只谈生,为何而生,怎样生。

 

正文

以下为观看视频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首先,如何评判一个人是精神病患者?

在视频12分钟时,一个精神病患者花季小女孩这样说到:“跟世人不和,才会被关在这里面(精神病院),其实我觉得世人有些也是有问题的,就是没有一个具体的评判标准。”

那我也了解了一下,百度百科对精神病的解释如下: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这样看来,那确实如小女孩所说,很多正常人都患有精神病,进一步了解下,才知道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精神病,只是程度的深浅不同。脱离了理性的控制,严重到威胁社会稳定亦或丧失独立生活能力时,就被判定为精神病患者。但是跟世人不和,也许着就是部分精神病患者的一个特性,过分敏感和怀疑,无法自控地会将社会的黑暗无限制放大。

在视频9分钟的时候,主持人对一个男子问到“这个病对你来说,最大的痛苦是什么?”,男子答到“不像正常人最痛苦。”说明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正常,而在对其他的观察和访问中也发现,其实除了极少的情况下,精神病患者表现与常人无异,言谈清晰,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只是往往想法过于极端,不能自控。如果有过失眠或者戒烟瘾酒瘾之类的经历,就不再那么难以理解了。

在一部一个抑郁症和惊恐焦虑双重精神疾病患者所写的书——《活下去的理由》中写道,“如果你以为一个抑郁的人想要的是快乐,你错了。他们根本不关心什么快乐,那太奢侈。他们只想脱离痛苦。他们想从着火的脑袋里逃出来,因为在那里,各种想法燃烧着。烟熏着,像各种旧物被纵了火。他们只想正常。如果正常是不可能的,那就清空自己。而我清空自己的唯一方式是停止活着。一减一等于零。”首先,从作者身上,我看见的是精神病不会影响一个人的本性,即便身陷痛苦的深渊,也仍然不愿伤害到身边一人,甚至还想着将自己在患病期间经历的至暗时刻分享出来,希望能够帮助到同样深陷焦虑抑郁的人们,也让常人对精神病患者有了更多的理解。其次,正如作者所说,无论怎样竭力改变,疾病的痛苦仍如附骨之蛆难以摆脱,只能自我自愈和救赎,血淋林的现实,是上帝抛下的骰子,平凡人只能被动接受。

所以,精神病只是一种很常见的病。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因为工作压力/生活环境等原因或轻或重患有这种病,所以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出口——关心和爱是生活唯一的出口。为了你,也为了他人,请保留一份善意。

 

对以往的人生是否满意?

开启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谈谈自己的一点经历。

我妈妈三四年前患过一次精神分裂症,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早几年我的叛逆和姐姐家庭的不顺,那种难过的感受对我来说挥之不去,但同时也让我更加懂得珍惜。妈妈患病的时候,我表哥对我说,不要去管外界的人的风言风语(因为我舅舅一直患有间接性精神分裂症,他从小遭受过很多非议),但我想的只是如果我妈不能治愈,哪怕医疗水平达不到我也要靠自己的努力让她恢复。从极度叛逆到两年后重返学校,也有很多非议,我学会了不去管别人的眼光,自己认为对就去做,是自己的错误承认并改正就是了。一直认为,不管怎样的人生,因为都是自己的选择,承认并接受,才能接着活得坦荡。所以,让我回答这个问题,我想我的回答是“很满意”。但是,这个回答的前提是我如今尚且拥有自由。

那对于铁窗里面的精神病患者来说呢?当记者询问了两个患者这个问题,一个头发花白满脸笑意的患者老人回答说“不满意,得了神经病还有什么满意”,同一个问题问到一个患者年轻人时,“很满意,酸甜苦辣,这才是人生。”

对于常人来说,每一天都是新生,每一天都可以重新开始,每一天的空气都可以是新鲜的,景色也是全新的。但是对于笼中的精神病患者来说,每一天所遇见的人都是重复的,饭菜是重复的,景色是重复的,一切都是重复的。如果可以避免新鲜事物的刺激带来的伤害,这样的局面也不是不能接受。但当我看见一个小女孩苦苦哀求父亲带她出去甚至不惜以撞墙跳楼做为代价,另一个小女孩用彩笔描绘着自己“笼之鸟”一样的人生用孱弱的声音说道自己就是这只鸟,一个花甲老人反反复复吟着“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时,我对“满意与否”又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当人们还拥有什么时,就会想着去追寻其他东西,但倘若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遗失了拥有的东西时,又会不顾一切地想要找回。但即便如此,自由的分量,从人一出生就与生命等价,任何人都不应该强制剥夺。在人尚对人生充满希冀,却被又剥夺了与生命等价的自由,又怎能谈得上满足?当然,残酷的现状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现实,我能想到的只有社会的保障制度。

视频拍摄在上海,算是在中国拥有最好医疗服务体系的地方了,那其他地方的残酷和恶劣也就可想而知。所以,这种病,也许残酷的并不是疾病本身,更多在于医疗服务的保障。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下,人会对当下的痛苦拥有更清晰更深刻的感受。作为一个人的自由,本应得到尊重和满足,继而才是满意与否。

 

是保护,还是爱的枷锁?

视频14分钟时,展示了一个与我同龄的女孩写给他爸爸的一封信,内容写到“爸爸,让我回去吧,回去上课,我真的无聊到想发疯,我只担心一件事,那就是我的考试,希望这个学期不会挂科”。看到这,我内心一纠,可能是来自于同龄人的同理心,也可能是由于我和她有过相似的家庭。从女孩爸爸的阐述中,我看见了自己家庭的影子,在我小时候,我的爸妈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打两次架,典型的不和谐家庭。而对孩子的影响,则是致命而深远的。从小我就学会了独立,在学习上也有了一份虚荣心,这是我想改变但现在还残留着的,后来的一些极端冲动,现在也改变了很多。不能说全部归结于家庭的不和谐,但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只是想说,一个家庭的关系很影响一个孩子。

再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有的很伟大,有的却显得很自私。伟大的如履薄冰,细心呵护,而自私的,可能就是强制孩子对自己的虚荣买单。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尽相同,但如今我深知了一条不变的真理,每个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唯一的不同只是在于有的做了充足的准备,有的毫不准备,有的做了错误的准备,有的不知道如何准备。

现实的残酷,每一天都在催促父母保持对孩子学习的警惕,但来不及明白父母的苦心,顶不住压力患病甚至自杀的例子实在太多。即便如此,也往往难以引发父母的深思反省,也许当是在想,这样的情况只是个例,自己的孩子足够坚强,也许忙于其他无暇顾及,所以一味保护,但实则却是在无声息中为孩子带上了沉重的枷锁。

当我看着那个父亲时,我体会到了他的无力,就像体会到了我父亲的一样。但我是幸运的,我父母在我迷茫叛逆的期间,给了我无尽的等待和信任,在我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的时候,给了我选择的自由,也对我的荣誉与否,表现得“漠不关心”。

 

写在正文后

有人说,人活得太久会变得越来越麻木,对于这个不完美的人间会开始变得视而不见一切都理所当然,看不到事情真相和背后意义。但我想说no,人生的意义,就是赋予人生意义。未知生,焉知死。为何生,又怎样生。我暂且给不了完整的答案,料想很多年后也未必能给出答案,也许,就在合眼的一瞬,一切都明了。

 

posted @ 2019-05-05 19:36  p0pl4r  阅读(188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