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lab4

OS-lab4

系统调用

系统调用的流程

按照上述的流程逐个分析。

  • user/syscall_lib.c

    这个文件位于user文件夹下,也就是用户程序可以调用的函数,相当于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程序的一些库函数。里面定义了一系列系统调用函数如syscall_putcharsyscall_yeild等,而这些函数都通过调用msyscall实现。

  • user/syscall_wrap.S

    这个汇编文件定义了msyscall函数,也就是通过一个syscall指令使得操作系统陷入内核。经过lab3中的异常分发,就能够定位到处理syscall这类指令引起的异常的函数。

  • lib/syscall.S

    这个汇编文件定义了handle_sys函数,也就是专门用于处理系统调用异常的函数,准确地说,这个函数是预处理一些信息。首先是保存现场关中断;接着需要判断CP0_CAUSE寄存器中的BD位,也就是判断是否是延时槽指令,根据这个修改CP0_EPC的值(我觉得有点奇怪,按照计组p7,这一过程是交给硬件来完成的);接着取出系统调用号处理后获得对应系统调用函数的入口地址;最后将前四个参数载入到a0-a3中,后两个参数压栈,并跳转至对应的系统调用,返回后弹栈。

  • lib/syscall_all.c

    这个就是内核态具体处理系统调用的文件,所有的系统调用最后都会到这里。

    sys_yield函数用于进行进程调度。首先是将内核栈复制到TIMESTACK中,然后调用sched_yeild进行调度。
    sys_mem_alloc函数用于在指定虚拟地址处分配一页给对应的进程。首先需要判断标志位信息和地址合法性,写时复制是不被允许的;接着获得进程控制块;使用page_alloc获得一页内存,再使用page_insert加入到页表中,并增加引用。
    sys_mem_map函数用于将一处虚拟地址所在的页面映射到另一处地址,也就相当于这一页内存可以被两个进程共享访问。首先需要对这两个地址向下取整;然后判断标志位和地址合法性接着分别获取两个进程的进程控制块;再使用page_lookup查找源页面,并使用page_insert加入到目标进程的页表中。
    sys_mem_unmap函数将指定虚拟地址的映射关系移除。先找到进程控制块,然后使用page_remove移除映射关系。

上面就是第一部分主要完成的内容,实现了用户态函数调用到操作系统内核实现的完整过程。

进程间通信

  • user/ipc.c

    这个文件中定义了进程间通信基本的函数ipc_sendipc_recv

    ipc_send函数用于尝试发送信息。主体是一个循环,利用系统调用函数不断判断是否能够发送,若不能发送则调用syscall_yeild进行调度。
    ipc_recv函数用于接收信息。首先是调用syscall_ipc_recv接受地址信息,然后设置接收进程的信息,返回接收到的信息。

    这两个函数的核心分别基于两个系统调用syscall_ipc_can_sendsyscall_ipc_recv

  • lib/syscall_all.c

    这个文件最后两个函数就是进程通信需要实现的两个函数。
    sys_ipc_can_send函数用于尝试向目标进程发送信息。首先判断地址的合法性;然后获取目标进程;判断目标进程的接收状态,如果不能接收则报错,可以接收则则设置相关的信息,并利用page_lookuppage_insert把源页面共享给目标进程,最后要关掉目标进程的接收。
    sys_ipc_recv函数就是设置进程使得进程能够接收消息。首先判断地址合法性,然后设置接收状态为可接收,并修改进程运行状态为不可运行,最后进入进程调度。

fork

fork函数用于创建一个子进程。

  • lib/syscall_all.c

    fork函数首先需要通过sys_env_alloc来创建一个进程。具体做法则是通过env_alloc得到一个空闲的进程,接着将KERNEL_SP的内容复制到env_tf中,将pc值设为epc,这样子进程就会从父进程fork的地方开始执行,然后设置a0寄存器为0,这样就能保证子进程fork的返回值是0,最后设置进程状态为不可执行,此时子进程的页表等信息还没有设置,所以还不能执行,返回子进程进程号。

  • user/fork.c

    创建进程后,需要利用duppage给子进程设置页表,也就是将父进程的页表复制一份给子进程。对于只读页面、共享页面、写时复制页面只需要按照原来的标志位,以用syscall_mem_map共享给子进程即可,可写页面则需要加上写时复制标记PTE_COW保护,这里需要给子进程和父进程都加上。由于这是用户态程序,所以不能直接访问页表,而是需要通过指向页表的指针vpt来完成。

  • lib/suscall_all.c

    接下来需要给子进程设置缺页处理函数,这一操作通过系统调用syscall_set_pgfault_handler完成,对应内核态函数sys_set_pgfault_handler。这个函数先找到进程控制块,然后给env_pgfault_handler赋上缺页处理函数的地址,给异常处理栈env_xstacktop赋值,然后返回。

  • user/entry.S

    上面的系统调用在实际运行中,载入的函数是__asm_pgfault_handler,这个函数定义在user/entry.S中。但这个函数只完成了处理参数和返回恢复现场的操作,具体缺页处理则是跳转到__pgfault_handler函数,由这个函数来完成。

  • user/fork.c

    这个真正的处理函数是pgfault,这个函数用来处理写时复制引起的缺页异常。首先需要判断这一地址所在页是否是写时复制页面;接着将地址向下取整,在用户栈的位置分配一页,将源页面的内容复制过去,然后把新的页面映射到原来的虚拟地址上,把新的页面的映射移除。

  • user/syscall_all.c

    进行到这里,子进程执行的条件就都具备了,这时候需要设置子进程的状态,让子进程可以运行。也就是通过系统调用sys_set_env_status完成。首先判断状态的合法性,然后获取进程控制块,将进程的状态赋值。

上面的流程全部完成后,返回子进程的进程号,fork函数就基本完成了,但还有个细节没有做到。在给子进程设置了缺页处理函数后,子进程能够处理写时复制异常,但父进程似乎没有设置。因此在写时复制机制完成前,也就是duppage之前,需要利用set_pgfault_handler设置缺页处理函数。

现在fork函数就算完成了。在之后父进程或子进程遇到写时复制异常处理时,就是通过触发异常,经过异常分发确定为写时复制异常,然后通过一个函数跳转到这个进程安装的缺页异常处理函数。这个函数page_fault_handler位于lib/traps.c中,这个函数首先将进程的执行现场复制到临时的Trapframe中,再复制到异常处理栈中,最后设置epc的值,使得接下来进程会进入缺页异常处理函数。
从这个异常处理过程中可以看出微内核的设计思想,真正处理异常的函数处于用户态,交给用户进程来完成,而内核只进行异常分发,跳转到对应处理函数的过程。

梳理一下lab4的整个过程,首先是实现了从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完整的系统调用流程,中间涉及到了MIPS的函数传参的规定和用户态内核态的转换;接着是完成了进程间通信;最后实现了从创建一个新进程、设置页表和异常处理函数、最后使这个新进程能够正常运行正常处理写时复制的完整过程。
最后的fork函数涉及到了很多系统调用,尤其是缺页异常函数,在完成缺页处理的过程中,首先是触发异常陷入内核,经过异常分发后进入缺页异常处理函数page_fault_handler,接着转到用户态的_asm_pgfault_handler函数,在取出异常指令地址后进入处理异常的核心函数pgfault,处理完后逐层返回。

posted @ 2020-06-23 17:46  p_wk  阅读(28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