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份美国寄来的打印纸和一个美国电话,并不能让所有的客户信服。有人怀疑这些打印纸是马云他们自己在电脑上制作出来的,并不在网上,于是有人怀疑马云是个骗子。

  一周以后,也就是1995年的4月,马云凑够10万元钱,他、张英(马云夫人,也是杭电的英语教师)、何一冰(马云的大学同学,会编程)3人一起创办了浙江海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公司的实体就是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中国黄页。那一年马云刚好30岁。同年9月,马云辞去了学院的公职。

  公司开办时只租了一间办公室,办公室里只有一台电脑,就是马云从美国带回来的386。付完房租后10万元资金就所剩无几了。最凄惨的时候,公司账上只剩下200元。资金眼看告罄,但业务局面却迟迟打不开。

  中国黄页启动时的运营模式很简单:租用美国的服务器,把中国企业的资料(包括2000个文字和一张照片)翻译成英文用EMS寄到美国西雅图,让美国的合作者将其主页送到网上去;然后把网上的主页用彩色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用UPS寄回杭州。马云他们拿着打印件再去向企业收钱。如果企业不相信,马云他们会把主页的网址和美国的电话号码给企业,让他们查询。如果有,就收钱;没有,就不收钱。每个主页收费的价格是2万~3万元。

  但是中国黄页在国内业务的开展却很艰难。马云他们采用的策略是“兔子先吃窝边草”,几乎所有的朋友的公司和企业都被当成了目标。

  第一个付费的客户是杭州的一个四星宾馆。这是向朋友开刀的成果。宾馆老板是马云的朋友。这一单收了2万元,但其中的1.2万元被美国的合作方拿走了,因为按协议美方分成60%。辛苦半天马云他们只落下8000元。

  所有的朋友都被“宰”完了,马云他们不得不承担起宣传和普及互联网的重任。没钱做广告,他们就一家一家地演示游说。为了宣传互联网,马云不放过任何机会,也不管时间和地点。一位朋友曾在杭州的大排档里见到马云,此时的马云喝得有点醉,手舞足蹈,向身边的市民大侃互联网。朋友说起此事,马云毫不在意地说:“我有一副天生的好口才,为什么不能在大街上宣传我的公司?”

  一连数日不知疲倦地奔波,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马云他们终于拿回了第一单生意。是一家民营衬衫厂付的,虽然只有1.5万元,毕竟是中国黄页业务的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突破。

  为了拿下一家杭州企业的生意,马云一连跑了五趟。但企业老总老是怀疑电子商务是骗人的东西。任凭马云费尽口舌,老总还是将信将疑。面对这块难啃的骨头,马云没有放弃。走时他向老总要了一份企业的宣传材料,几天以后马云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又杀了回来,当企业老总看到了电脑上显示的自己企业的网页时,终于同意付款。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做成了几单生意,局面也慢慢打开了。但由于收入的大头被美方拿走了。于是马云有了自己做网页的念头。李琪的加盟使这一念头很快成为现实。

  草创时期的几个多月里,马云几人兜售的实际上是一种在国内还看不到的商品。

  几份美国寄来的打印纸和一个美国电话,并不能让所有的客户信服。有人怀疑这些打印纸是马云他们自己在电脑上制作出来的,并不在网上,于是有人怀疑马云是个骗子。尽管马云在老老实实做生意,但他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人当成骗子。也许是因为马云太超前了,也许这就是一个网络先锋一个互联网开拓者必须付出的代价。

  直到1995年7月上海开通了44K的互联网专线,马云才有了洗刷自己骗子罪名的机会。

  1995年8月的一天,在西子湖畔一间普通的民房里,马云找来一台486笔记本电脑,找来了望湖宾馆的老总,找来了杭州明珠电视台的记者;马云让记者把摄像机对准电脑,然后从杭州打长途到上海联网,三个半小时以后,终于从网上调出了望湖宾馆企业的主页……

  马云终于洗去了骗子的罪名。但怀疑马云是骗子的不仅是杭州的客户。

来自: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htm/2007-12-10/701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