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基础问题

5.1 Spring 中的 bean 的作用域有哪些?

  • singleton : 唯一 bean 实例,Spring 中的 bean 默认都是单例的。
  • prototype : 每次请求都会创建一个新的 bean 实例。
  • request : 每一次HTTP请求都会产生一个新的bean,该bean仅在当前HTTP request内有效。
  • session : 每一次HTTP请求都会产生一个新的 bean,该bean仅在当前 HTTP session 内有效。
  • global-session: 全局session作用域,仅仅在基于portlet的web应用中才有意义,Spring5已经没有了。Portlet是能够生成语义代码(例如:HTML)片段的小型Java Web插件。它们基于portlet容器,可以像servlet一样处理HTTP请求。但是,与 servlet 不同,每个 portlet 都有不同的会话

5.2 Spring 中的单例 bean 的线程安全问题了解吗?

的确是存在安全问题的。因为,当多个线程操作同一个对象的时候,对这个对象的成员变量的写操作会存在线程安全问题。

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常用的 ControllerServiceDao 这些 Bean 是无状态的。无状态的 Bean 不能保存数据,因此是线程安全的。

常见的有 2 种解决办法:

  1. 在类中定义一个 ThreadLocal 成员变量,将需要的可变成员变量保存在 ThreadLocal 中(推荐的一种方式)。
  2. 改变 Bean 的作用域为 “prototype”:每次请求都会创建一个新的 bean 实例,自然不会存在线程安全问题。

5.3 @Component 和 @Bean 的区别是什么?

  1. 作用对象不同: @Component 注解作用于类,而@Bean注解作用于方法。
  2. @Component通常是通过类路径扫描来自动侦测以及自动装配到Spring容器中(我们可以使用 @ComponentScan 注解定义要扫描的路径从中找出标识了需要装配的类自动装配到 Spring 的 bean 容器中)。@Bean 注解通常是我们在标有该注解的方法中定义产生这个 bean,@Bean告诉了Spring这是某个类的示例,当我需要用它的时候还给我。
  3. @Bean 注解比 Component 注解的自定义性更强,而且很多地方我们只能通过 @Bean 注解来注册bean。比如当我们引用第三方库中的类需要装配到 Spring容器时,则只能通过 @Bean来实现。

@Bean注解使用示例: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AppConfig {
    @Bean
    public TransferService transferService() {
        return new TransferServiceImpl();
    }

}


5.4 将一个类声明为Spring的 bean 的注解有哪些?

我们一般使用 @Autowired 注解自动装配 bean,要想把类标识成可用于 @Autowired 注解自动装配的 bean 的类,采用以下注解可实现:

  • @Component :通用的注解,可标注任意类为 Spring 组件。如果一个Bean不知道属于哪个层,可以使用@Component 注解标注。
  • @Repository : 对应持久层即 Dao 层,主要用于数据库相关操作。
  • @Service : 对应服务层,主要涉及一些复杂的逻辑,需要用到 Dao层。
  • @Controller : 对应 Spring MVC 控制层,主要用于接受用户请求并调用 Service 层返回数据给前端页面。

 

5.5 Spring 中的 bean 生命周期?

  • Bean 容器找到配置文件中 Spring Bean 的定义。
  • Bean 容器利用 Java Reflection API 创建一个Bean的实例。
  • 如果涉及到一些属性值 利用 set()方法设置一些属性值。
  • 如果 Bean 实现了 BeanNameAware 接口,调用 setBeanName()方法,传入Bean的名字。
  • 如果 Bean 实现了 BeanClassLoaderAware 接口,调用 setBeanClassLoader()方法,传入 ClassLoader对象的实例。
  • 与上面的类似,如果实现了其他 *.Aware接口,就调用相应的方法。
  • 如果有和加载这个 Bean 的 Spring 容器相关的 BeanPostProcessor 对象,执行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 方法
  • 如果Bean实现了InitializingBean接口,执行afterPropertiesSet()方法。
  • 如果 Bean 在配置文件中的定义包含 init-method 属性,执行指定的方法。
  • 如果有和加载这个 Bean的 Spring 容器相关的 BeanPostProcessor 对象,执行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 方法
  • 当要销毁 Bean 的时候,如果 Bean 实现了 DisposableBean 接口,执行 destroy() 方法。
  • 当要销毁 Bean 的时候,如果 Bean 在配置文件中的定义包含 destroy-method 属性,执行指定的方法。

 

转载自http://www.cnblogs.com/zrtqsk/p/3735273.html

 

 

 

 三级缓存解决循环依赖

https://blog.csdn.net/seven_zhao/article/details/108527593

  • 一级缓存为:singletonObjects
  • 二级缓存为:earlySingletonObjects
  • 三级缓存为:singletonFactories

 

说一下 Spring Boot 自动装配原理呗?”

什么是 SpringBoot 自动装配?

我们现在提到自动装配的时候,一般会和 Spring Boot 联系在一起。但是,实际上 Spring Framework 早就实现了这个功能。Spring Boot 只是在其基础上,通过 SPI 的方式,做了进一步优化。

SpringBoot 定义了一套接口规范,这套规范规定:SpringBoot 在启动时会扫描外部引用 jar 包中的META-INF/spring.factories文件,将文件中配置的类型信息加载到 Spring 容器(此处涉及到 JVM 类加载机制与 Spring 的容器知识),并执行类中定义的各种操作。对于外部 jar 来说,只需要按照 SpringBoot 定义的标准,就能将自己的功能装置进 SpringBoot。

没有 Spring Boot 的情况下,如果我们需要引入第三方依赖,需要手动配置,非常麻烦。但是,Spring Boot 中,我们直接引入一个 starter 即可。比如你想要在项目中使用 redis 的话,直接在项目中引入对应的 starter 即可。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artifactId>
</dependency>

引入 starter 之后,我们通过少量注解和一些简单的配置就能使用第三方组件提供的功能了。

在我看来,自动装配可以简单理解为:通过注解或者一些简单的配置就能在 Spring Boot 的帮助下实现某块功能。

 

大概可以把 @SpringBootApplication看作是 @Configuration@EnableAutoConfiguration@ComponentScan 注解的集合。根据 SpringBoot 官网,这三个注解的作用分别是:

  • @EnableAutoConfiguration:启用 SpringBoot 的自动配置机制

  • @Configuration:允许在上下文中注册额外的 bean 或导入其他配置类

  • @ComponentScan: 扫描被@Component (@Service,@Controller)注解的 bean,注解默认会扫描启动类所在的包下所有的类 ,可以自定义不扫描某些 bean。

EnableAutoConfiguration 只是一个简单地注解,自动装配核心功能的实现实际是通过 AutoConfigurationImportSelector类。

 

第 1 步:

判断自动装配开关是否打开。默认spring.boot.enableautoconfiguration=true,可在 application.properties 或 application.yml 中设置

第 2 步 :

用于获取EnableAutoConfiguration注解中的 exclude 和 excludeName

第 3 步

获取需要自动装配的所有配置类,读取META-INF/spring.factories

不光是这个依赖下的META-INF/spring.factories被读取到,所有 Spring Boot Starter 下的META-INF/spring.factories都会被读取到。

所以,你可以清楚滴看到, druid 数据库连接池的 Spring Boot Starter 就创建了META-INF/spring.factories文件。

如果,我们自己要创建一个 Spring Boot Starter,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

 

第 4 步 :

到这里可能面试官会问你:“spring.factories中这么多配置,每次启动都要全部加载么?”。

很明显,这是不现实的。我们 debug 到后面你会发现,configurations 的值变小了。

因为,这一步有经历了一遍筛选,@ConditionalOnXXX 中的所有条件都满足,该类才会生效。

总结

Spring Boot 通过@EnableAutoConfiguration开启自动装配,通过 SpringFactoriesLoader 最终加载META-INF/spring.factories中的自动配置类实现自动装配,自动配置类其实就是通过@Conditional按需加载的配置类,想要其生效必须引入spring-boot-starter-xxx包实现起步依赖


 Spring用到哪些设计模式
 

工厂设计模式

Spring使用工厂模式可以通过 BeanFactory 或 ApplicationContext 创建 bean 对象。

两者对比:

  • BeanFactory :延迟注入(使用到某个 bean 的时候才会注入),相比于ApplicationContext 来说会占用更少的内存,程序启动速度更快。
  • ApplicationContext :容器启动的时候,不管你用没用到,一次性创建所有 bean 。BeanFactory 仅提供了最基本的依赖注入支持, ApplicationContext 扩展了 BeanFactory ,除了有BeanFactory的功能还有额外更多功能,所以一般开发人员使用 ApplicationContext会更多。

ApplicationContext的三个实现类:

  1. ClassPathXmlApplication:把上下文文件当成类路径资源。
  2. FileSystemXmlApplication:从文件系统中的 XML 文件载入上下文定义信息。
  3. XmlWebApplicationContext:从Web系统中的XML文件载入上下文定义信息。

单例设计模式

使用单例模式的好处:

  • 对于频繁使用的对象,可以省略创建对象所花费的时间,这对于那些重量级对象而言,是非常可观的一笔系统开销;
  • 由于 new 操作的次数减少,因而对系统内存的使用频率也会降低,这将减轻 GC 压力,缩短 GC 停顿时间。

Spring 中 bean 的默认作用域就是 singleton(单例)的。 除了 singleton 作用域,Spring 中 bean 还有下面几种作用域:

 

代理设计模式

代理模式在 AOP 中的应用

 

模板方法

Spring 中 jdbcTemplatehibernateTemplate 等以 Template 结尾的对数据库操作的类,它们就使用到了模板模式。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使用继承的方式来实现模板模式,但是 Spring 并没有使用这种方式,而是使用Callback 模式与模板方法模式配合,既达到了代码复用的效果,同时增加了灵活性。

 

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对象行为型模式。它表示的是一种对象与对象之间具有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发生改变的时候,这个对象所依赖的对象也会做出反应。Spring 事件驱动模型就是观察者模式很经典的一个应用。Spring 事件驱动模型非常有用,在很多场景都可以解耦我们的代码。比如我们每次添加商品的时候都需要重新更新商品索引,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观察者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 将一个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一个接口,适配器模式使接口不兼容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其别名为包装器(Wrapper)。

spring AOP中的适配器模式

我们知道 Spring AOP 的实现是基于代理模式,但是 Spring AOP 的增强或通知(Advice)使用到了适配器模式,与之相关的接口是AdvisorAdapter  。Advice 常用的类型有:BeforeAdvice(目标方法调用前,前置通知)、AfterAdvice(目标方法调用后,后置通知)、AfterReturningAdvice(目标方法执行结束后,return之前)等等。每个类型Advice(通知)都有对应的拦截器:MethodBeforeAdviceInterceptorAfterReturningAdviceAdapterAfterReturningAdviceInterceptor。Spring预定义的通知要通过对应的适配器,适配成 MethodInterceptor接口(方法拦截器)类型的对象(如:MethodBeforeAdviceInterceptor 负责适配 MethodBeforeAdvice)。

 

Spring事务 

 

我们知道如果想要保证事务的原子性,就需要在异常发生时,对已经执行的操作进行回滚,在 MySQL 中,恢复机制是通过 回滚日志(undo log) 实现的,所有事务进行的修改都会先先记录到这个回滚日志中,然后再执行相关的操作。如果执行过程中遇到异常的话,我们直接利用 回滚日志 中的信息将数据回滚到修改之前的样子即可!并且,回滚日志会先于数据持久化到磁盘上。这样就保证了即使遇到数据库突然宕机等情况,当用户再次启动数据库的时候,数据库还能够通过查询回滚日志来回滚将之前未完成的事务。

Spring 支持两种方式的事务管理

1).编程式事务管理

TransactionTemplate 不推荐使用)

2)声明式事务管理

推荐使用(代码侵入性最小),实际是通过 AOP 实现(基于@Transactional 的全注解方式使用最多)。

1) @Transactional 的作用范围

  1. 方法 :推荐将注解使用于方法上,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该注解只能应用到 public 方法上,否则不生效。
  2. 类 :如果这个注解使用在类上的话,表明该注解对该类中所有的 public 方法都生效。
  3. 接口 :不推荐在接口上使用。
  4. 我们知道 Exception 分为运行时异常 RuntimeException 和非运行时异常。在@Transactional注解中如果不配置rollbackFor属性,那么事物只会在遇到RuntimeException的时候才会回滚,加上rollbackFor=Exception.class,可以让事物在遇到非运行时异常时也回滚。
posted @ 2021-02-23 19:00  nkk  阅读(7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