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应用】RAG 详细介绍和 Java 项目使用 RAG
第一部分:RAG 深度解析
1. 什么是 RAG?
RAG 的全称是 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即 检索增强生成。它是一种将信息检索(IR)系统与大型语言模型(LLM)相结合的技术范式。
- 核心思想:在LLM生成答案之前,先从外部知识库(如公司文档、数据库、网页等)中检索与问题相关的信息片段(Context),然后将问题和检索到的信息一同提供给LLM,让LLM基于这些精准、最新的信息来生成回答。
- 要解决的问题:
- LLM的幻觉(Hallucination):LLM可能会生成看似合理但实际不准确或完全错误的信息。
- 知识滞后性:大多数LLM的训练数据有截止日期,无法获取训练时点之后的新知识。
- 无法访问私有/特定领域知识:LLM对企业内部、特定领域的非公开知识一无所知。
 
RAG巧妙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让LLM的回答变得更准确、更可追溯、更及时。
2. 为什么 RAG 如此重要?
RAG已经成为构建企业级AI应用(如智能客服、企业知识库问答、内容创作辅助等)的事实标准架构。因为它:
- 成本效益高:不需要为了融入新知识而对LLM进行昂贵的全量微调(Fine-tuning)。
- 可扩展性强:知识库可以轻松更新,只需向向量数据库添加新文档即可。
- 可信度高:生成的答案有据可查,用户可以追溯答案的来源,增加了透明度和可信度。
- 灵活性好:可以轻松切换底层LLM(如从GPT-4换为Claude或本地部署的Llama),而检索部分基本不变。
第二部分:RAG 底层架构深度分析
一个典型的RAG系统可以分为离线处理和在线查询两个管道。
1. 离线处理管道(索引构建)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将原始知识库处理成可供高效检索的结构化格式。
a. 数据加载(Data Loading)
- 来源:PDF、Word、PPT、HTML、Markdown、TXT、数据库等。
- 工具:Java中可使用Apache Tika来解析和提取各种格式文档中的文本内容。
b. 文本分割(Text Splitting)
- 为什么:LLM有上下文窗口限制,不能将整本书直接塞给LLM。需要将长文本切分成更小的、有意义的“片段”(Chunks)。
- 方法:通常使用滑动窗口式的分割,并保持句子或段落的完整性。常见的策略有按字符数分割、按标记数分割、按递归结构分割等。
- 关键考量:块大小(Chunk Size)和块重叠(Chunk Overlap)是超参数,需要根据文档类型和任务调整。
c. 向量化/嵌入(Embedding)
- 是什么:使用嵌入模型(如OpenAI的text-embedding-ada-002、SentenceTransformers)将文本块转换为高维空间中的向量(一组浮点数)。
- 核心:语义相似的文本,其向量在空间中的距离也更近。这是实现“语义检索”而非“关键词匹配”的基础。
d. 向量存储(Vector Storage)
- 是什么:将上一步生成的向量及其对应的原始文本块存储到向量数据库中。
- 为什么需要专门的数据库:传统数据库无法高效处理高维向量的相似度搜索(最近邻搜索)。
- 主流向量数据库:Chroma(轻量、简单),Pinecone(全托管、强大),Weaviate(开源、功能丰富),Milvus/Zilliz(开源、高性能),Qdrant(开源、Rust编写),Redis(通过RedisStack模块也支持向量搜索)。
2. 在线查询管道(检索与生成)
当用户提出一个问题时,系统执行以下步骤:
a. 查询向量化(Query Embedding)
- 使用与离线处理相同的嵌入模型,将用户的问题(Query)转换为一个向量。
b. 检索(Retrieval)
- 在向量数据库中执行相似度搜索(如余弦相似度、欧氏距离、点积)。
- 找出与“查询向量”最相似的K个文本块向量(K通常为3-5),并返回这些文本块对应的原始文本。这一步也称为“上下文检索”。
c. 提示工程与生成(Prompt Engineering & Generation)
- 构建提示(Prompt):将检索到的文本块(作为Context)和用户的问题,按照精心设计的模板组合成一个提示。
- 示例模板:“请根据以下背景信息回答问题。如果背景信息不相关或无法从中找到答案,请直接说'根据提供的信息,我无法回答该问题'。 背景信息: {context_chunk_1} {context_chunk_2} ... 问题:{user_question} 答案:”
 
- 示例模板:
- 调用LLM:将组装好的提示发送给LLM(如OpenAI API、Azure OpenAI、或本地部署的Llama 2等)。
- 获取并返回答案:LLM基于提供的上下文生成答案,应用将答案返回给用户。
d. 可选:后处理与引用
- 可以对答案进行后处理,如格式化。
- 非常重要的一步:将答案中引用的部分与检索到的源文档片段对应起来,提供给用户,实现可追溯性。
第三部分:Java 项目使用 RAG 的方式方法
Java生态系统拥有强大的库和框架,虽然不像Python社区在AI领域那么“原生”,但完全有能力构建强大的RAG应用。
方案一:纯 Java 实现(核心层)
这种方式要求你集成各种Java库,手动构建RAG的每个组件。
- 
文档处理: - Apache Tika:用于解析各种格式的文档,提取文本内容。这是Java生态的标准工具。
- Apache PDFBox:如果专门处理PDF,这也是一个优秀的选择。
 
- 
文本分割: - 可以使用简单的基于字符长度的分割,或者利用Apache OpenNLP、Stanford CoreNLP进行句子分割,以实现更智能的块划分。
- 示例(简单版):public List<String> splitText(String text, int chunkSize, int chunkOverlap) { List<String> chunks = new ArrayList<>(); int start = 0; while (start < text.length()) { int end = Math.min(start + chunkSize, text.length()); // 最好在句子或段落边界处截断,这里简化了 String chunk = text.substring(start, end); chunks.add(chunk); start += (chunkSize - chunkOverlap); } return chunks; }
 
- 可以使用简单的基于字符长度的分割,或者利用
- 
向量化/嵌入: - 选项A(推荐):调用外部嵌入API。例如,使用HTTP客户端(如OkHttp或Spring WebClient)调用OpenAI的Embeddings API或Hugging Face的Inference API。- 优点:简单,性能好,效果最佳。
- 缺点:产生网络调用费用和延迟。
 
- 选项B:使用本地Java嵌入模型。例如,使用Deep Java Library (DJL)或TensorFlow Java API来加载和运行Hugging Face上的SentenceTransformer模型(如all-MiniLM-L6-v2)。- 优点:数据不出局域网,无网络延迟。
- 缺点:需要管理模型文件,消耗本地计算资源。
 
 
- 选项A(推荐):调用外部嵌入API。例如,使用HTTP客户端(如
- 
向量数据库: - 选择提供Java客户端的向量数据库。
- Redis:通过Jedis或Lettuce客户端连接,并使用RedisSearch模块。
- Weaviate:提供官方的Java客户端。
- Milvus:提供官方的Java SDK。
- Chroma:主要提供Python和HTTP API,Java可通过HTTP客户端调用。
- Elasticsearch/Solr:虽然不是专门的向量数据库,但新版本都支持向量搜索,且有极其成熟的Java客户端。
 
- 
LLM调用: - 同样使用HTTP客户端(OkHttp,WebClient)调用外部LLM API(如OpenAI GPT, Anthropic Claude, Azure OpenAI)。
- 或者使用DJL本地部署和调用开源LLM(如Llama 2)。
 
- 同样使用HTTP客户端(
方案二:使用 LangChain4J(高阶推荐)
LangChain4J是流行框架LangChain的Java版本。它极大地简化了RAG应用的开发流程,提供了高度抽象和开箱即用的组件。
- 
优点: - 声明式构建:用流畅的API链式调用,几行代码就能搭建RAG流程。
- 组件丰富:内置了多种文档加载器、文本分割器、与众多向量库和LLM的集成。
- 减少样板代码:无需手动处理HTTP请求、JSON解析等底层细节。
 
- 
Maven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dev.langchain4j</groupId> <artifactId>langchain4j</artifactId> <version>0.29.0</version> <!-- 请检查最新版本 -->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dev.langchain4j</groupId> <artifactId>langchain4j-open-ai</artifactId> <version>0.29.0</version> </dependency>
- 
示例代码(使用LangChain4J + OpenAI + Chroma): import dev.langchain4j.data.segment.TextSegment; import dev.langchain4j.model.embedding.EmbeddingModel; import dev.langchain4j.model.openai.OpenAiEmbeddingModel; import dev.langchain4j.model.openai.OpenAiChatModel; import dev.langchain4j.retriever.EmbeddingStoreRetriever; import dev.langchain4j.store.embedding.EmbeddingStore; import dev.langchain4j.store.embedding.chroma.ChromaEmbeddingStore; public class RagService { public String answerQuestion(String question) { // 1. 初始化模型和存储 EmbeddingModel embeddingModel = OpenAiEmbeddingModel.withApiKey("your-openai-key"); EmbeddingStore<TextSegment> embeddingStore = ChromaEmbeddingStore.builder() .baseUrl("http://localhost:8000") .build(); var chatModel = OpenAiChatModel.withApiKey("your-openai-key"); // 2. 创建检索器 var retriever = EmbeddingStoreRetriever.from(embeddingStore, embeddingModel); // 3. 创建并执行RAG链 var answer = chatModel.generate( "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information}}。 问题: {{question}}", TemplateVariables.of( "information", retriever.retrieve(question), // 自动检索并嵌入 "question", question )); return answer; } }(注:以上为示意代码,实际使用请参考LangChain4J官方文档) 
架构建议与最佳实践
- 异步处理:文档加载、嵌入、存储等离线任务通常是IO密集型或计算密集型的,应使用Java的CompletableFuture或Project Loom的虚拟线程进行处理,提高吞吐量。
- 微服务架构:将RAG系统拆分为独立服务:
- 索引服务:负责离线处理文档,向向量数据库填充数据。
- 查询服务:提供在线API,接收用户问题,执行检索和生成流程并返回答案。
- 这样便于扩展和维护。
 
- 缓存:对常见的查询或其嵌入结果进行缓存,可以显著降低延迟和API调用成本。
- 评估:建立评估体系(如使用ragas等框架)来衡量检索精度、答案相关性等指标,持续优化 chunk size、embedding model 等参数。
总结
对于Java项目而言,构建RAG应用有两种主要路径:
- 追求灵活和控制力:选择纯Java实现,自主选择每个环节的最佳组件(如Tika+OpenAI API+Redis)。
- 追求开发效率和成熟度:强烈推荐使用 LangChain4J 框架,它能屏蔽底层复杂性,让你快速构建出生产可用的RAG应用。
RAG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但其“检索-增强-生成”的核心思想非常稳固。希望这份详细的介绍能帮助您在Java世界中成功落地RAG应用。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NeoLshu,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neolshu/p/19120360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