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关于EOM(Enterprise Operating Model)企业经营模型(7)

Posted on 2008-03-09 22:17  n216  阅读(1068)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
    上一章讲述了EOM(企业经营模型)在经济学、企业经营、企业信息化三个方面的重大意义。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从对EOM理论分析,逐步过渡到对EOM和企业信息化现实的分析。我们将按照EOM的理论,去分析中国企业信息化现状,让大家逐步地去认识EOM和企业信息化的关系,认识到EOM对企业信息化究竟产生什么影响。
    中国的企业信息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从单一系统到综合系统、从单点到网络、从简单电脑代替手工到电脑整合业务发展过程。其对企业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的具体工作主要由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工作者、软件公司、商品化软件销售商和代理商来实施。而软件公司、商品化软件销售商和代理商发展势头十分明显。
但是,正是由于这些发展让我们看到存在着许多问题。
1
 总体上
    虽然国家对企业信息化在政策、产业化、标准化等方面给与大力支持,但是总体上来说,企业信息化还是依赖于企业自身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和投入。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般而言、发达地区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比较充分、经济落后地区的企业信息化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大型企业的企业信息化投人巨大发展较快、中小企业由于认识、管理和资金等问题,企业信息化发展较慢。整个企业信息化好像处在一个市场化的、无序的发展状况。没有一个标准去评判企业信息化总体上的发展程度。我们只能说,有发展,但是发展的标志是什么,发展的阶段是什么,发展的目标是什么,我们都很难给出一个科学的定义。
2
 跨行业
    企业信息化在跨行业这个领域几乎没有什么起色、除了国家颁布的一些标准化信息之外,除了各个企业都使用相同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软件windows office、财务软件、软件控件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系统级的应用软件。绝大多数人认为不同企业的产品和业务以及管理相差太大,坚信跨行业的应用软件是不存在的。尽管它们看到了相同的办公软件在跨行业的企业中使用。它们会辨称,办公软件与产品业务无关,处理的都是共性的东西,所以可以实现跨行业共享的。同理,由于财务是各个企业共有的需求,所以一些商品化财务软件产生出来了,但是,并非所有企业都使用商品化的财务软件,有的自我开发,有的则包含在其他应用系统之中。此外,不同行业的财务制度有所不同这也造成了财务软件不能大规模的跨行业推广。
    其实企业信息化并不是指单个企业的信息化,企业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交流和共享的需求。在中国跨行业的企业间的交流和共享系统还没有出现,从这个意思上来说,我国的企业信息化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3
 行业内部
    在一个行业内部,不同的企业在涉及到业务和管理方面往往会使用自己开发的软件。即使两个企业的产品和业务相近或相同,但是都被所谓环境不同、需求不同、不一样就是不一样的理由,从头开发出两个系统来。以银行业为例,很难找到这家银行和那家银行使用的相同的系统。即使那些坚持企业间业务差别很大的人,也不再坚信一定要使用不同的系统,而是抱着有可能使用相同的系统看法。这种对同行业使用相同系统的期盼,反过来说明了企业信息化的独立性非常明显。
同理,同行业间的企业信息交流和共享也比较少。
4
 企业
    企业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单位,许多问题在企业反映最直接。
    1
 就企业而言,企业最高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认识程度是第一重要的,这说明两方面问题,第一,如果最高管理者重视企业信息化,说明企业信息化的确给企业经营活动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第二,如果最高管理者不重视,说明最高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或者说企业信息化的作用还没有显现。最高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认识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程度。
    2
大型企业对企业信息化越来越重视,长期的企业信息化工作给企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因此大型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也在逐年加大。而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投入不够,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影响不大,因此,企业信息化进展缓慢。信息化巨大投入是影响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而信息化巨额开销从很大程度来说是由于应用系统定制开发方式造成的。
    3
 许多企业信息化发展比较充分的企业到如今也面临了结构性调整,许多应用系统都是应业务的需求在短时间开发出来的,企业没有总体上的规划,因此系统间存在着重复信息、重复功能、功能交叉、信息没有标准化等问题。许多系统中即包含业务功能又包含管理功能。没有总体上的构架或构架不科学是企业信息化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4
许多企业面临这需求不断增加而应用系统开发无法满足的矛盾。这种需求将随着企业发展将越来越多,需求驱动开发的模式,将会使应用系统的开发越来越多,由于采用定制开发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员和时间,因此,这个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5
 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的经营模式、管理水平是密切相关,不同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反映在需求上的也是不同的。即使在一个企业内部不同的部门的管理者(或相同部门的不同的管理者)都会因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不同从而提出不同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反映在应用系统中就会使人感到无所适从,增加了应用系统变动性。
    6
企业信息化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许多企业管理还处于对产品、业务进行统计阶段,而重要的是产品评估和设计,业务模型的建立、企业决策等方面还远没有涉及。
    7
 企业在信息化初期成本主要用于设备和开发费用上,随着应用系统的不断增多,企业在应用系统上的人力投入和费用投入再不断增加,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这种比重将会超过应用系统开发比重。
    8
企业最初都是采用自己的电脑人员开发各种应用系统,需求和开发结合最为紧密,但是开发技术、开发管理、开发成本并非最佳。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企业开始将应用系统开发工作交给了软件公司,自己的电脑人员,变成了需求和开发之间的桥梁。许多开发工作不再取决于企业自己而取决于软件公司。由于需求和开发相对脱节,项目开发往往超出预期的开发时间。
    9
 现代企业不仅存在地区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而且还存在着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但是目前绝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在这个方面有所进展。除了有一些上级部门或监管部门强制要求的数据传输系统。
5
应用系统
    从一个应用系统开发全过程来看,应用系统的启动来源于需求,用电脑实现需求,就是开发。这个开发我们称之为需求驱动定制开发模式。企业的需求是五花八门,需求的水平是高低不平的,从统计学来说,企业的需求只可能出于平均水平。采用平均水平的需求,即使采用最好的技术开发出来的应用系统其也是一个平均水平的。平均水平的应用系统必然无法适应需求的各种变化,因此,几乎所有的应用系统就在需求变更中不断地去修改、升级、维护上,这种模式,必然将把企业业务部门、企业的电脑部门和软件公司三者长时间捆绑在这应用系统上。使得应用系统的实效和成本大受影响。
6
软件公司
    软件公司是某种意义上是企业电脑部门在市场上的延伸。它的行业特性非常明显,很少有跨行业的软件公司存在,一些软件公司只为一家企业服务,但是许多软件企业主要从事行业内专用系统的开发,但是需求驱动开发模式,必然让软件公司派人到现场开发,而每个系统开发都需要不同的开发人员,大量开发人员使得软件商品化成为梦想,尽管这个梦想在软件公司仍然保留着。一些软件公司试图通过对一个企业软件系统的改造,使其变成行业内通用的产品,以减少开发成本,提高软件的利润率。但是这个进展十分缓慢,许多公司只能是采用先拷贝后修改方式,降低一些开发成本。
    依靠开发人员数量发展软件,而大量的人力成本,必然增加了软件开发成本。开发时间的要求过紧,开发人员只能采用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开发软件,使得开发人员没有时间优化技术、进行技术积累;使得开发人员的价值变低。有人戏说开发人员是“IT行业的农民工。多数软件公司处在一个只能吃饭不能发展的状况。
7
 软件技术
    
在企业信息化大潮中,软件技术主要在开发工具、在功能控件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例如,BI、中间件、数据库、网络技术等,其主要目的是具体解决开发中的环境、功能和效率问题,虽然国内外也提出了一些企业级的全面解决方安案,例如ERPCRMHR,但是这些理念和产品鲜有成功的案例。即使有所谓的成功的案例,我们也只能说起成功是局部的、个案和意义不大的。其最主要原因是这些理念是从下往上形成的,其包含了许多国外的环境因素和不全面的地方。因为在中国还没有一个应用级软件产品在全行业所有企业中推广和使用。

结论:中国企业信息化还处在一个自发的、无序的发展状态,企业很少有信息化总体构架,需求驱动、定制开发、开发成本高、技术低、软件商品化举步艰难。还没有形成同行业企业之间、跨行业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面对这样的现状,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只有商品化软件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如何才能使软件商品化,软件商品化真的能解决以上问题吗?我们将在以下章节中给出我们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