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一些很基础的东西,但总有一种历久弥新的感觉,所以还是想花点时间在做一次笔记。
一些基础概念
- 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
- 二进制的进位制度;
- 十六进制的进位制度;
- 负数、小数如何用二进制表示;
- 符号位、溢出
- 二进制的原码、反码、补码的认识
- 二进制数的运算;
- 二进制如何表示英文字符、符号;
- 二进制数如何表示各种编码的字符;
篇幅有限,这些概念就不展开介绍了,主要是解释下面的位操作,以及位操作的应用场景。
用二进制与十进制表示数

图1
符号位与溢出
符号位:
符号位是用于表示一个数的正负的二进制位。在计算机中,有符号数通常使用最高位作为符号位:
- 如果符号位是 0,表示该数为正数。
- 如果符号位是 1,表示该数为负数。
无符号数指最高位不是符号位,整体都是数字。
溢出:
溢出发生在运算结果超出数据类型所能表示的范围时。
假设我们使用8位有符号数(补码表示),范围是 -128 到 127。
-
正溢出示例:
- 计算 (100 + 50):
100: 01100100 50: 00110010 ------------- 150: 10010110 (二进制 `10010110` 是补码表示的 `-106`)- 正确结果应该是
150,但超出了8位有符号数的范围,实际结果为-106。 - 这是正溢出。
- 正确结果应该是
- 计算 (100 + 50):
-
负溢出示例:
- 计算 (-100 - 50):
-100: 10011100 -50: 11001110 ------------- -150: 01101010 (二进制 `01101010` 是补码表示的 `106`)- 正确结果应该是
-150,但超出了8位有符号数的范围,实际结果为106。 - 这是负溢出。
- 正确结果应该是
- 计算 (-100 - 50):
符号位与溢出的关系:
符号位在溢出判断中起着关键作用:
- 当两个正数相加时,如果结果的符号位变为
1,则说明发生了正溢出。 - 当两个负数相加时,如果结果的符号位变为
0,则说明发生了负溢出。
位操作
在计算机,一切操作最终都会转为二进制,然后再进行位运算操作,几乎所有的计算机语言都支持对二进制的位操作。
向左移位 (<<)
定义:将二进制数的所有位向左移动指定的位数,右侧空出的位用 0 填充。
描述:左移操作相当于将数乘以 (2^n),其中 (n) 是移动的位数。
案例:
- 二进制数
5的表示是00000101。 - 左移 1 位后:
00001010(即10)。 - 左移 2 位后:
00010100(即20)。 - 公式:
5 << 1 = 10,5 << 2 = 20。
向右移位 (>>)
定义:将二进制数的所有位向右移动指定的位数,左侧空出的位用符号位填充(正数补 0,负数补 1)。
描述:右移操作相当于将数除以 (2^n),其中 (n) 是移动的位数(向下取整)。
案例:
- 二进制数
10的表示是00001010。 - 右移 1 位后:
00000101(即5)。 - 右移 2 位后:
00000010(即2)。 - 公式:
10 >> 1 = 5,10 >> 2 = 2。
位的或 (|)
定义:对两个二进制数的每一位进行逻辑或操作,只要有一个位是 1,结果位就是 1。
描述:用于将某些位设置为 1。
案例:
- 二进制数
5的表示是00000101。 - 二进制数
3的表示是00000011。 - 按位或操作:
00000111(即7)。 - 公式:
5 | 3 = 7。
位的与 (&)
定义:对两个二进制数的每一位进行逻辑与操作,只有当两个位都是 1 时,结果位才是 1。
描述:用于提取或保留某些位。
案例:
- 二进制数
5的表示是00000101。 - 二进制数
3的表示是00000011。 - 按位与操作:
00000001(即1)。 - 公式:
5 & 3 = 1。
位的异或 (^)
定义:对两个二进制数的每一位进行逻辑异或操作,当两个位不同时,结果位是 1;相同时,结果位是 0。
异或(Exclusive OR,简称 XOR)运算可以通过数学符号“⊕”表示, 具有交换律、结合律、恒等律等性质。
描述:用于翻转某些位或比较两个数的差异。
案例:
- 二进制数
5的表示是00000101。 - 二进制数
3的表示是00000011。 - 按位异或操作:
00000110(即6)。 - 公式:
5 ^ 3 = 6。
位的取反 (~)
定义:对一个二进制数的每一位进行逻辑取反操作,0 变为 1,1 变为 0。
描述:用于翻转所有位。
案例:
- 二进制数
5的表示是00000101。 - 按位取反操作:
11111010(即-6,在补码表示中)。 - 公式:
~5 = -6。
位操作总结
-
左移 (
<<) 和 右移 (>>) 用于快速乘以或除以 2 的幂。 -
位的或 (
|) 用于设置某些位为1。 -
位的与 (
&) 用于提取或保留某些位。 -
位的异或 (
^) 用于翻转某些位或比较差异。 -
位的取反 (
~) 用于翻转所有位。
这些位操作在底层编程、加密算法、图像处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需要牢记。
案例——按位与判断奇偶数
2个步骤即可:
- 将数字转换成二进制数;
- 判断最后一位,为0是偶数,否则为奇数。
案例——按位异或交换两个数字
利用按位异或操作的性质,可以通过以下步骤交换两个变量 A 和 B值,而无需使用临时变量,达到节省资源的目的。
交换步骤:

实例演示:
假设 A = 5,B = 3。
-
初始值:
- (A = 5)(二进制:
0101) - (B = 3)(二进制:
0011)
- (A = 5)(二进制:
-
第一步:(A = A \oplus B)
- (A = 5 \oplus 3)
- 二进制计算:
A: 0 1 0 1 B: 0 0 1 1 ----------- A ^ B: 0 1 1 0 (二进制 `0110`,十进制 6) - 现在 (A = 6),(B = 3)。
- A 现在存储了A和B的差异。
-
第二步:(B = A \oplus B)
- (B = 6 \oplus 3)
- 二进制计算:
A: 0 1 1 0 B: 0 0 1 1 ----------- A ^ B: 0 1 0 1 (二进制 `0101`,十进制 5) - 现在 (A = 6),(B = 5)。
- B 现在恢复为原来的A。
-
第三步:(A = A \oplus B)
- (A = 6 \oplus 5)
- 二进制计算:
A: 0 1 1 0 B: 0 1 0 1 ----------- A ^ B: 0 0 1 1 (二进制 `0011`,十进制 3) - 现在 (A = 3),(B = 5)。
- A现在恢复为原来的B。
案例——集合的操作
集合操作用于处理一组不重复的元素,常见的集合操作包括并集、交集、差集和对称差集。
1. 并集(Union)
- 符号:
|或union() - 规则:包含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
- 示例:
A = {1, 2, 3} B = {3, 4, 5} result = A | B # {1, 2, 3, 4, 5}
2. 交集(Intersection)
- 符号:
&或intersection() - 规则:仅包含两个集合中共同存在的元素。
- 示例:
A = {1, 3, 8} B = {4, 8} result = A & B # {8}
步骤演示:
假设我们给1到8的数字,编个编号 1-8,
如果某个数字在集合中,相应的位置为1,否则为0,
那么A集合 = 10000101,
B集合 = 10001000
result = A & B
result = {8}
3. 差集(Difference)
- 符号:
-或difference() - 规则:包含在第一个集合中但不在第二个集合中的元素。
- 示例:
A = {1, 2, 3} B = {3, 4, 5} result = A - B # {1, 2}
4. 对称差集(Symmetric Difference)
- 符号:
^或symmetric_difference() - 规则:包含两个集合中非共同存在的元素。
- 示例:
A = {1, 2, 3} B = {3, 4, 5} result = A ^ B # {1, 2, 4, 5}
5. 子集(Subset)和超集(Superset)
- 子集符号:
<=或issubset() - 超集符号:
>=或issuperset() - 规则:判断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或超集。
- 示例:
A = {1, 2} B = {1, 2, 3} is_subset = A <= B # True is_superset = B >= A # True
位操作与集合操作的对比
| 操作类型 | 位操作(二进制) | 集合操作 |
|---|---|---|
| 与 | & |
& |
| 或 | ` | ` |
| 异或 | ^ |
^ |
| 取反 | ~ |
无直接对应操作 |
| 左移/右移 | << / >> |
无直接对应操作 |
总结:
-
计算机都是通过位操作直接操作二进制位,适合底层编程和性能优化,上述的案例也体现了其高效性;
-
按位操作是最节省资源的;
-
集合类操作适合做数据筛选;
-
位操作和集合操作在符号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应用场景不同。只能说集合是基于位操作的。
Reference
《程序员的数学基础课》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