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本纪》
A.
蜀王本纪
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柏、鱼凫、(案《文选·蜀都赋》刘注引下有
“蒲泽”二字)开明,是时人萌椎髻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已上至
蚕丛,积三万四千岁。(《文选·蜀都赋》刘注,《魏都赋》刘注,《王元长三
月三日曲水诗序》注、《御览》一百六十七。案《御览》引作“凡四千岁”。)
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后者名鱼凫。(案《初学记》八、《艺文
类聚》六、《御览》一百六十六引作“次曰伯雍”,又次曰鱼凫”。)此三代各
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鱼凫田於湔山,得仙,今庙祀之於湔,
时蜀民稀少。(《御览》一百六十六,又九百一十三。)
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案《史记·三代世表·索隐》引作“朱提有男子
杜宇”)从天堕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
王,号曰望帝。(案,《御览》一百六十六引下有“移居邦邑”四字。)治汶山
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复出。(《文选·思玄赋》注、《御览》一百六十六又八百
八十八。)
望帝积百馀岁,荆有一人名鳖灵。(案《后汉书》注、《文选》注引作“鳖
令”。)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
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
安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
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帝生卢保,亦号开明。(《后汉书·
张衡传》注、《文选·思玄赋》注、《御览》八百八十八、又九百二十三、《事
类赋》注六。)
望帝去时子圭鸣,故蜀人悲子圭鸣而思望帝。望帝,杜宇也,从天堕。
(《御览》九百二十三)
开明帝下至五代,有开明尚,始去帝号,复称王也。(《后汉书·张衡传》
注)
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徙蜀山,王无五丁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号
曰石牛,千人不能动,万人不能移。(《艺文类聚》七,《御览》八百八十八。)
蜀王据有巴蜀之地,本治广都樊乡,徙居成都。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定蜀,
因筑成都而县之。成都在赤里街,张若徙置少城内,始造府县寺舍。今与长安同
制。(《御览》八百八十八、《寰宇记》七十二。)
秦惠王时蜀王不降秦,秦亦无道出於蜀。蜀王从万馀人东猎褒谷,卒见秦惠
王。秦王以金一笥遗蜀王,蜀王报以礼物,礼物尽化为土。秦王大怒,臣下皆再
拜贺曰:“土者地也,秦当得蜀矣。”(《御览》三十七,又四百七十八,又八
百十一,又八百七十二,又八百八十八,《事类赋注》九。)
《秦惠王本纪》曰: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案:《御览》八百八十
八引作“秦王恐无相见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大,
便金牛下。有养卒以为此天牛也,能便金。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使五丁力
士拖牛成道,致三枚於成都。秦道得通,石牛之力也。后遣丞相张仪等,随石牛
道伐蜀焉。(《北堂书钞》一百十六,《艺文类聚》九十四、《白帖》九十六、
《御览》三百五、又八百八十八。)
武都人有善知蜀王者,将其妻女适蜀。居蜀之后不习水土,欲归,蜀王心爱
其女,留之,乃作伊鸣之声六曲以舞之。(《北堂书钞》一百六、《御览》八百
八十八。案《北堂书钞》引作“乃东平之歌以乐也”。)
武都丈夫化为女子。(案:《御览》八百八十八引“武都”上有“或曰前”
三字。)颜色美好,盖山之精也。蜀王娶以为妻。(案:《艺文类聚》作“为夫
人”。)不习水土,疾病欲归,蜀王留之,无几物故。蜀王发卒之武都担土,於
成都郭中葬之,盖地三亩,高七丈,号曰武担。(案:《开元占经》引作“又怨
之,号曰武担”。)以石作镜一枚,表其墓,径一丈,高五尺。(《后汉书·任
文公传》注、《三国志·蜀先主传》注、《北堂书钞》九十四又一百三十六。
《初学记》五。《艺文类聚》六、又七十、《开元占经》一百十三、《御览》五
十二、又七百十七,又八百八十八,《事类赋》注七。)
於是秦王知蜀王好色,乃献美女五人於蜀王。蜀王爱之,遣五丁迎女,还至
梓潼,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一丁引其尾不出,五丁共引蛇,山乃崩,压五丁。五
丁踏地大呼秦王,五女及迎送者皆上山,化为石。蜀王登台,望之不来,因名五
妇侯台。蜀王亲埋作冢,皆致万石,以志其墓。(《初学记》五,《艺文类聚》
七,又九十六,《白帖》五,《御览》五十二,又三百八十六,又八百八十八,
又九百三十四,《事类赋》注二十八。)
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伐蜀,王开明拒战不利,退走武阳,获之。(《寰宇
记》七十二)
张仪伐蜀,蜀王开明战不胜,为仪所灭。(《史记·秦本纪·索隐》)
秦王诛蜀侯恽后,迎葬咸阳。天雨,三月不通,因葬成都。蜀人求雨,祠蜀
侯,必雨。(《御览》十一)
蜀王有鹦武舟。(《初记学》二十五、《御览》一百三十七。)
秦为太白船万艘,欲以攻楚。(本注曰,“太白,船名”。《初学记》二十
五。)
秦为舶舡万艘,欲攻楚。(《御览》七百六十九、《事类赋注》十六。)
秦襄王时,宕渠郡献长人,长二十五丈六尺。(《法苑珠林》八、《御览》
三百七十七。)
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於石纽,其地名痢儿畔。禹母吞珠孕禹,坼副而生
於县涂山,娶妻生子,名启,於今涂山有禹庙,亦为其母立庙。(《史记·夏本
纪·正义》、《初学记》九、《御览》八十三。又五百三十一。)
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於成都青羊肆寻
吾。”今为青牛观是也。(《御览》一百九十一,《寰宇记》七十二。)
江水为害,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枚在市桥下,二枚在水中,
以厌水精,因曰石犀里也。(《北堂书钞》三十九、《艺文类聚》九十五、《御
览》八百九十。)
李冰以秦时为蜀守,谓汶山为天彭阙,号曰天彭门。云亡者悉过其中,鬼神
精灵数见。(《寰宇记》七十三)
(湔氐道。)县前有两石,对如阙,号曰彭门。(《续汉郡国志》补注)
宣帝地节中,始穿盐井数十所。(《御览》八百六十五)
○赵充国颂
明灵惟宣,戎有先零。先零昌狂,侵汉西疆。汉命虎臣,惟后将军。整我六
师,是讨是震。既临其域,谕以威德。有守矜功,谓之弗克。请奋其旅,於罕之
羌。天子命我,从之鲜阳。营平守节,娄奏封章。料敌制胜,威谋靡亢。遂克西
戎,还师於京。鬼方宾服,罔有不庭。昔周之宣,有方有虎,诗人歌功,乃列於
《雅》。在汉中兴,充国作武,赳赳桓桓,亦绍厥后。(《汉书·赵充国传》、
《文选》、《艺文类聚》五十九。)
○剧秦美新
诸吏中散大夫臣雄稽首再拜,上封事皇帝陛下:臣雄经术浅薄,行能无异,
数蒙渥恩,拔擢伦比,与群贤并,愧无以称职。臣伏惟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
庸,钦明尚古,作民父母,为天下主。执粹清之道,镜照四海,听聆风俗,博览
广包。参天贰地,兼并神明。配五帝,冠三王,开辟以来,未之闻也。臣诚乐昭
著新德,光之罔极。往时司马相如作《封禅》一篇,以彰汉氏之休,臣常有颠
旬病,恐一旦先犬马,填沟壑,所怀不章,长恨黄泉。敢竭肝胆,写腹心,作
《剧秦美新》一篇,虽未究万分之一,亦臣之极思也。臣雄稽首再拜以闻。曰:
权舆天地未祛,睢睢盱盱,或玄而萌,或黄而牙,玄黄剖判,上下相呕。爰初生
民,帝王始存,在乎混混茫茫之时,闻罕漫而不昭察,世莫得而云也。厥有云
者,上罔显於羲皇,中莫盛於唐虞,迩靡著於成周。仲尼不遭用,《春秋》困斯
发。言神明所祚,兆民所托,罔不云道德仁义礼智。独秦屈起西戎,荒岐雍之
疆,因襄文宣灵之僭迹,立基孝公,茂惠文,奋昭庄,至政破纵擅衡,并吞六国,
遂称乎始皇。盛从鞅、仪、韦、斯之邪政,驰鹜起剪、恬、贲之用兵,灭古文,
刮语烧书,弛礼崩乐,涂民耳目,遂欲流唐漂虞,涤殷荡周,<焦>除仲尼之篇
籍,自勤功业,改制度轨量,咸稽之於秦纪。是以耆儒硕老,抱其书而远逊。礼
官博士,卷其舌而不谈。来仪之鸟,肉角之兽,狙犷而不臻。甘露嘉醴,景曜浸
潭之瑞潜,大经,巨狄鬼信之妖发。神歇灵绎,海水群飞,二世而亡,何其
剧与?帝王之道,兢兢乎不可离已。夫能贞而明之者穷祥瑞,回而昧之者极妖
愆。上览古在昔,有凭应而尚缺,焉坏彻而能全。故若古者称尧舜,威侮者陷桀
纣,况尽泛扫前圣数千载功业,专用己之私,而能享祜者哉。会汉祖龙腾丰沛,
奋迅宛叶,自武关与项羽戮力咸阳,创业蜀汉,发迹三秦,克项山东,而帝天下。
レ秦政惨酷尤烦者,应时而蠲。如儒林刑辟历纪图典之用稍增焉。秦馀制度,项
氏爵号。虽违古而犹袭之,是以帝典阙而不补,王纲弛而未张。道极数殚,阍忽
不还。逮至大新受命,上帝还资,后土顾怀,玄符灵契,黄瑞涌出。氵毕氵孛
氵勿,川流海氵亭,云动风偃,雾集雨散,诞弥八圻,上陈天庭。震声日景,
炎光飞响。盈塞天渊之间,必有不可辞让云尔。於是乃奉若天命,穷宠极崇,与
天剖神符,地合灵契,创亿兆,规万世,奇伟倜傥诡谲,天祭地事。其异物殊怪,
存乎五威将帅,班乎天下者,四十有八章。登假皇穹,铺衍下土。非新家其畴离
之,卓哉煌煌,真天子之表也。若夫白鸠丹乌,素鱼断蛇,方斯■A6矣。受命甚
易,格来甚勤。昔帝缵皇,王缵帝,随前踵古,或无为而治,或损益而亡,岂知
新室委心积意,储思垂务,旁作穆穆,明旦不寐,勤勤恳恳者,非秦之为与?夫
不勤勤则前人不当,不恳恳则觉德不恺。是以发秘府,览书林,遥集乎文雅之囿,
翱翔乎礼乐之场。胤殷周之失业,绍唐虞之绝风。懿律嘉量,金科玉条,神卦灵
兆,古文毕发。焕炳照曜,靡不宣臻。式令轩旗以示之,扬和鸾肆,夏以节
之,施黼黻衮,冕以昭之,正嫁娶送,终以尊之。亲九族淑贤以穆之。夫改定神
,上仪也,钦修百祀,咸秩也。明堂雍台,壮观也。九庙长寿,极孝也。制成
六经,洪业也。北怀单於,广德也。若复五爵,度三壤,经井田,免人役方甫刑,
匡马法,恢崇庸烁德懿和之风,广彼绅讲习言谏箴诵之途。振鹭之声充庭,
鸿鸾之党渐阶。俾前圣之绪,布流衍而不韫,郁郁乎焕哉。天人之事盛矣。
鬼神之望允塞,群公先正,莫不夷仪。奸宄寇贼,罔不振威。绍少典之苗,著黄
虞之裔。帝典阙者已补,王纲驰者已张。炳炳麟麟,岂不懿哉。厥被风濡化者,
京师沈潜。甸内币洽,侯卫厉揭。要荒濯沐,而术前典。巡四民,迄四岳,增封
泰山,禅梁父,斯受命者之典业也。盖受命日不暇给,或不受命,然犹有事矣。
况堂有新,正丁厥时,崇岳氵亭海通渎之神,咸设坛场,望受命之臻焉。海外遐
方,信延颈企踵,回面内响,喁喁如也,帝者虽勤,恶可以已乎。宜命贤哲作
《帝典》一片旧三为一袭,以示来人。ゼ之罔极,令万世常戴巍巍。履栗栗,臭
馨香,含甘实。镜纯粹之至精,聆清和之正声,则百工伊凝,庶续咸喜。荷天衢,
提地厘,斯天下之上则已,庶可试哉!(《文选》、《艺文类聚》十。)
○连珠
臣闻明君取士,贵拔众之所遗。忠臣荐善,不废格而(疑当作“之”)所排。
是以岩穴无隐,而侧陋章显也。(《艺文类聚》五十七)
臣闻天下有三乐,有三忧焉。阴阳和调,四时不忒,年丰物遂,(一作“年
谷丰遂”)无有夭折,灾害不生,兵戎不作,天下之乐也。圣明在上,禄不遗贤,
罚不偏罪。君子小人,各处其位,众人(一作“众臣”)之乐也。吏不苟暴,役
赋不重,财力不伤,安士(一作“女士”)乐业,民之乐也。乱则反焉,故有三
忧。(《御览》四百六十入,又四百六十九。)
兼听独断,圣王之法也。(《文选》干宝《晋纪总论》注)
古之人主所以统天者,不远焉。(《文选》陆机《五等论》注)
B.
蜀王本纪
(明)郑朴辑
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濩,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去。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时蜀民稀少。
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复出。
望帝积百余岁,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帝生卢保,亦号开明。
望帝去时子圭鸣,故蜀人悲子圭鸣而思望帝。望帝,杜宇也,从天堕。
开明帝下至五代,有开明尚。始去帝号,复称王也。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徙蜀山。王无五丁,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号曰石牛。千人不能动,万人不能移。
蜀王据有巴蜀之地,本治广都樊乡,徙居成都。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定蜀,因筑成都而县之。成都在赤里街,张若徙置少城内。始造府县寺舍,令与长安同制。
秦惠王时,蜀王不降秦,秦亦无道出于蜀。蜀王从万余人,东猎褒谷,卒见秦惠王。秦王以金一笥遗蜀王,蜀王报以礼物,礼物尽化为土。秦王大怒,臣下皆再拜,贺曰:“土者,地也,秦当得蜀矣。”。
《秦惠王本纪》曰: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大便金。牛下有养卒,以为此天牛也,能便金。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于成都。秦道得通,石牛之力也。后遣丞相张仪等随石牛道伐蜀焉。
武都人有善知,蜀王者将其妻女适蜀。居蜀之后,不习水土,欲归。蜀王心爱其女,留之,乃作《伊鸣之声》六曲以舞之。
武都丈夫化为女子,颜色美好,盖山之精也。蜀王娶以为妻。不习水土,疾病欲归,蜀王留之。无几物故,蜀王发卒之武都担土,于成都郭中葬之。盖地三亩,高七丈,号曰武担以石作镜一枚表其墓,径一丈,高五尺。
于是,秦王知蜀王好色,乃献美女五人于蜀王。蜀王爱之,遣五丁迎女。还至梓潼,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一丁引其尾,不出。五丁共引蛇,山乃崩,压五丁。五丁踏地大呼,秦王五女及迎送者皆上山,化为石,蜀王登台,望之不来,因名五妇侯台。蜀王亲埋作冢,皆致万石,以志其墓。
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伐蜀。王开明拒战,不利,退走武阳,获之。
张仪伐蜀。蜀王开明战不胜,为仪所灭。
秦王诛蜀侯惲,后迎葬咸阳。天雨,三月不通,因葬成都。
蜀人求雨,祠蜀侯必雨。
蜀王有鹦武舟。
秦为太白船万艘,欲以攻楚。
秦为舶舡万艘,欲攻楚。
秦襄王时,宕渠郡献长人,长二十五丈六尺。
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其地名痢儿畔。禹母吞珠孕禹,坼副而生于县。涂山娶妻生子,名启。于今涂山有禹庙,亦为其母立庙。
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今为青牛观是也。
江水为害,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枚在市桥下,二枚在水中,以厌水精,因曰石犀里也。
李冰以秦时为蜀守,谓汶山为天彭阙,号曰天彭门。云亡者悉过其中,鬼神精灵数见。
县前有两石,对如阙,号曰彭门。
宣帝地节中,始穿盐井数十所。
《蜀王本纪》,旧题扬雄撰。
扬雄(前五三~一八年),西汉文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汉成帝时为侍郎。新莽时为大夫,校书天禄阁。本书为历代蜀王传记,始于先王蚕丛,迄于秦代。常璩《华阳国志》中《蜀志》所记载的蜀王事迹,与此略同。原书已佚。明代万历年间,郑朴搜求散见于《史记》、《文选》注及诸类书中的《蜀王本纪》文字,辑集成书。该辑本后收入《壁经堂丛书》。此次整理所用版本,即《壁经堂丛书》本。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濩、鱼凫、开明。是时人萌椎髻,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已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