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Netty系列之Netty高性能之道

Posted on 2016-04-27 14:51  bw_0927  阅读(219)  评论(0)    收藏  举报

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netty-high-performance/

 

2.2.4. 高效的Reactor线程模型

常用的Reactor线程模型有三种,分别如下:

1) Reactor单线程模型;

2) Reactor多线程模型;

3) 主从Reactor多线程模型

Reactor单线程模型,指的是所有的IO操作都在同一个NIO线程上面完成,NIO线程的职责如下:

1) 作为NIO服务端,接收客户端的TCP连接;

2) 作为NIO客户端,向服务端发起TCP连接;

3) 读取通信对端的请求或者应答消息;

4) 向通信对端发送消息请求或者应答消息。

Reactor单线程模型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2-22 Reactor单线程模型

由于Reactor模式使用的是异步非阻塞IO,所有的IO操作都不会导致阻塞,理论上一个线程可以独立处理所有IO相关的操作。从架构层面看,一个NIO线程确实可以完成其承担的职责。例如,通过Acceptor接收客户端的TCP连接请求消息,链路建立成功之后,通过Dispatch将对应的ByteBuffer派发到指定的Handler上进行消息解码。用户Handler可以通过NIO线程将消息发送给客户端。

对于一些小容量应用场景,可以使用单线程模型。但是对于高负载、大并发的应用却不合适,主要原因如下:

1) 一个NIO线程同时处理成百上千的链路,性能上无法支撑,即便NIO线程的CPU负荷达到100%,也无法满足海量消息的编码、解码、读取和发送;

2) 当NIO线程负载过重之后,处理速度将变慢,这会导致大量客户端连接超时,超时之后往往会进行重发,这更加重了NIO线程的负载,最终会导致大量消息积压和处理超时,NIO线程会成为系统的性能瓶颈;

3) 可靠性问题:一旦NIO线程意外跑飞,或者进入死循环,会导致整个系统通信模块不可用,不能接收和处理外部消息,造成节点故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演进出了Reactor多线程模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下Reactor多线程模型。

Rector多线程模型与单线程模型最大的区别就是有一组NIO线程处理IO操作,它的原理图如下:

 

图2-23 Reactor多线程模型

Reactor多线程模型的特点:

1) 有专门一个NIO线程-Acceptor线程用于监听服务端,接收客户端的TCP连接请求

2) 网络IO操作-读、写等由一个NIO线程池负责,线程池可以采用标准的JDK线程池实现,它包含一个任务队列和N个可用的线程,由这些NIO线程负责消息的读取、解码、编码和发送;

3) 1个NIO线程可以同时处理N条链路,但是1个链路只对应1个NIO线程,防止发生并发操作问题。

在绝大多数场景下,Reactor多线程模型都可以满足性能需求;但是,在极特殊应用场景中,一个NIO线程负责监听和处理所有的客户端连接可能会存在性能问题。例如百万客户端并发连接,或者服务端需要对客户端的握手消息进行安全认证,认证本身非常损耗性能。在这类场景下,单独一个Acceptor线程可能会存在性能不足问题,为了解决性能问题,产生了第三种Reactor线程模型-主从Reactor多线程模型

主从Reactor线程模型的特点是:服务端用于接收客户端连接的不再是个1个单独的NIO线程,而是一个独立的NIO线程池。Acceptor接收到客户端TCP连接请求处理完成后(可能包含接入认证等),将新创建的SocketChannel注册到IO线程池(sub reactor线程池)的某个IO线程上(一个socket绑定一个线程),由它负责SocketChannel的读写和编解码工作。Acceptor线程池仅仅只用于客户端的登陆、握手和安全认证,一旦链路建立成功,就将链路注册到后端subReactor线程池的IO线程上,由IO线程负责后续的IO操作。

它的线程模型如下图所示:

 

图2-24 Reactor主从多线程模型

利用主从NIO线程模型,可以解决1个服务端监听线程无法有效处理所有客户端连接的性能不足问题。因此,在Netty的官方demo中,推荐使用该线程模型。

事实上,Netty的线程模型并非固定不变,通过在启动辅助类中创建不同的EventLoopGroup实例并通过适当的参数配置,就可以支持上述三种Reactor线程模型。正是因为Netty 对Reactor线程模型的支持提供了灵活的定制能力,所以可以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性能诉求。

 

2.2.5. 无锁化的串行设计理念

在大多数场景下,并行多线程处理可以提升系统的并发性能。但是,如果对于共享资源的并发访问处理不当,会带来严重的锁竞争,这最终会导致性能的下降。为了尽可能的避免锁竞争带来的性能损耗,可以通过串行化设计,即消息的处理尽可能在同一个线程内完成,期间不进行线程切换,这样就避免了多线程竞争和同步锁。

为了尽可能提升性能,Netty采用了串行无锁化设计,在IO线程内部进行串行操作,避免多线程竞争导致的性能下降。表面上看,串行化设计似乎CPU利用率不高,并发程度不够。但是,通过调整NIO线程池的线程参数,可以同时启动多个串行化的线程并行运行,这种局部无锁化的串行线程设计相比一个队列-多个工作线程模型性能更优

Netty的串行化设计工作原理图如下:

 

图2-25 Netty串行化工作原理图

Netty的NioEventLoop读取到消息之后,直接调用ChannelPipeline的fireChannelRead(Object msg),只要用户不主动切换线程,一直会由NioEventLoop调用到用户的Handler,期间不进行线程切换,这种串行化处理方式避免了多线程操作导致的锁的竞争,从性能角度看是最优的。

 

2.2.6. 高效的并发编程

Netty的高效并发编程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 volatile的大量、正确使用;

2) CAS和原子类的广泛使用;

3) 线程安全容器的使用;

4) 通过读写锁提升并发性能。

如果大家想了解Netty高效并发编程的细节,可以阅读之前我在微博分享的《多线程并发编程在 Netty 中的应用分析》,在这篇文章中对Netty的多线程技巧和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2.2.8. 灵活的TCP参数配置能力

合理设置TCP参数在某些场景下对于性能的提升可以起到显著的效果,例如SO_RCVBUF和SO_SNDBUF。如果设置不当,对性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下面我们总结下对性能影响比较大的几个配置项:

1) SO_RCVBUF和SO_SNDBUF:通常建议值为128K或者256K;

2) SO_TCPNODELAY:NAGLE算法通过将缓冲区内的小封包自动相连,组成较大的封包,阻止大量小封包的发送阻塞网络,从而提高网络应用效率。但是对于时延敏感的应用场景需要关闭该优化算法;

3) 软中断:如果Linux内核版本支持RPS(2.6.35以上版本),开启RPS后可以实现软中断,提升网络吞吐量。RPS根据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以及目的和源端口,计算出一个hash值,然后根据这个hash值来选择软中断运行的cpu,从上层来看,也就是说将每个连接和cpu绑定,并通过这个hash值,来均衡软中断在多个cpu上,提升网络并行处理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