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ython中,定义类是通过class
关键字:
class Student(object):
pass
class
后面紧接着是类名,即Student
,类名通常是大写开头的单词,紧接着是(object)
,表示该类是从哪个类继承下来的。
和普通的函数相比,在类中定义的函数只有一点不同,就是第一个参数永远是实例变量self
,并且,调用时,不用传递该参数。
如果要让内部属性不被外部访问,可以把属性的名称前加上两个下划线__
,在Python中,实例的变量名如果以__
开头,就变成了一个私有变量(private),__xxx,只有内部可以访问,外部不能访问.
需要注意的是,在Python中,变量名类似__xxx__
的,也就是以双下划线开头,并且以双下划线结尾的,是特殊变量,特殊变量是可以直接访问的,不是private变量,所以,不能用__name__
、__score__
这样的变量名。
有些时候,你会看到以一个下划线开头的实例变量名,比如_name
,这样的实例变量外部是可以访问的,但是,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定,当你看到这样的变量时,意思就是,“虽然我可以被访问,但是,请把我视为私有变量,不要随意访问”。
双下划线开头的实例变量是不是一定不能从外部访问呢?其实也不是。不能直接访问__name
是因为Python解释器对外把__name
变量改成了_Student__name
,所以,仍然可以通过_Student__name
来访问__name
变量:
>>> bart._Student__name
'Bart Simpson'
静态语言 vs 动态语言
对于静态语言(例如Java,c++)来说,如果需要传入Animal
类型,则传入的对象必须是Animal
类型或者它的子类,否则,将无法调用run()
方法。
对于Python这样的动态语言来说,则不一定需要传入Animal
类型。我们只需要保证传入的对象有一个run()
方法就可以了:
class Timer(object):
def run(self):
print('Start...')
这就是动态语言的“鸭子类型”,它并不要求严格的继承体系,一个对象只要“看起来像鸭子,走起路来像鸭子”,那它就可以被看做是鸭子。
Python的“file-like object“就是一种鸭子类型。对真正的文件对象,它有一个read()
方法,返回其内容。但是,许多对象,只要有read()
方法,都被视为“file-like object“。许多函数接收的参数就是“file-like object“,你不一定要传入真正的文件对象,完全可以传入任何实现了read()
方法的对象。
在Python中,如果你调用len()
函数试图获取一个对象的长度,实际上,在len()
函数内部,它自动去调用该对象的__len__()
方法,所以,下面的代码是等价的:
>>> len('ABC')
3
>>> 'ABC'.__len__()
3
我们自己写的类,如果也想用len(myObj)
的话,就自己写一个__len__()
方法
built-in function getattr/setattr/hasattr in module __builtin__
在Python这类动态语言中,根据鸭子类型,有read()
方法,不代表该fp对象就是一个文件流,它也可能是网络流,也可能是内存中的一个字节流
在编写程序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实例属性和类属性使用相同的名字,因为相同名称的实例属性将屏蔽掉类属性,但是当你删除实例属性后,再使用相同的名称,访问到的将是类属性。
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实例属性
s = Student('Bob')
print s.name //实例属性
print Student.name //AttributeError: type object 'Student' has no attribute 'name',没有类属性
class Student(object): name = 'Student' //类属性
类变量/类属性(相当于c++中的类静态变量)访问方式:
类名.类变量
类成员变量访问方式:
实例.类成员变量
在 Python 中,类的基类只是简单地列在类名后面的小括号里。所以 FileInfo 类是从 UserDict 类继承来的。
Python 支持多重继承。在类名后面的小括号中,你可以列出许多你想要的类名,以逗号分隔。
__init__ 在类的实例创建后被立即调用。每个类方法的第一个参数,包括 __init__,都是指向类的当前实例的引用。按照习惯这个参数总是被称为 self。
当定义方法时你需要明确指定 self,但在调用方法时,你不 用指定它,Python 会替你自动加上的。但 self 在 Python 中并不是一个保留字,它只是一个命名习惯。
C++中父类的构造函数在子类构造方法中会被自动调用。但Python 不是这样,你必须在__init__方法中显示地调用在父类中的__init__方法。
__init__ 方法从不返回一个值。
__init__ 方法是可选的,但是一旦你定义了,就必须记得显示调用父类的__init__ 方法 (如果它定义了的话)。
在 Python 中,创建类的实例只要调用一个类,仿佛它是一个函数就行了。不像 C++ 或 Java 有一个明确的 new 操作符。
每一个类的实例有一个内置属性,__class__,它是对象的类。 成员函数的self参数指向类的当前实例的引用。
#!/bin/python class Test(object) : def __init__(self): print 'construct' def __del__(self): class_name = self.__class__.__name__ print class_name, "destoryed" if __name__ == '__main__': t = Test() del t
=================
属性分为实例属性与类属性
方法分为普通方法,类方法,静态方法
一:属性:
尽量把需要用户传入的属性作为实例属性,而把同类都一样的属性作为类属性。实例属性在每创造一个实例时都会初始化一遍,不同的实例的实例属性可能不同,不同实例的类属性都相同。从而减少内存。
1:实例属性:
最好在__init__(self,...)中初始化
内部调用时都需要加上self.
外部调用时用instancename.propertyname
2:类属性:
在__init__()外初始化
在内部用classname.类属性名调用,即使在__init__中访问类属性,也得用类名.类属性的方式来访问
外部既可以用classname.类属性名又可以用instancename.类属性名来调用
3:私有属性:
1):单下划线_开头:只是告诉别人这是私有属性,外部依然可以访问更改
2):双下划线__开头:外部不可通过instancename.propertyname来访问或者更改
实际将其转化为了_classname__propertyname
二:方法
1:普通类方法:
def fun_name(self,...):
pass
外部用实例调用
2:静态方法:@staticmethod
不能访问实例属性!!! 参数不能传入self!!!
与类相关但是不依赖类与实例的方法!!
3:类方法:@classmethod
不能访问实例属性!!! 参数必须传入cls!!!
必须传入cls参数(即代表了此类对象-----区别------self代表实例对象),并且用此来调用类属性:cls.类属性名
*静态方法与类方法都可以通过类或者实例来调用。其两个的特点都是不能够调用实例属性
e.g1:
- class A:
- member = "this is a test."
- def __init__(self):
- pass
- @classmethod
- def Print1(cls):
- print "print 1: ", cls.member
- def Print2(self):
- print "print 2: ", self.member
- @classmethod
- def Print3(paraTest):
- print "print 3: ", paraTest.member
- @staticmethod
- def print4():
- print "hello"
总结:类属性与类方法是类固有的方法与属性,不会因为实例不同而改变,写他们的目的是减少多实例时所创造出来的内存空间,加快运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