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blog.csdn.net/blog/xyyaiguozhe/30252559
假设server和client 已经建立了连接,server调用了close, 发送FIN 段给client(其实不一定会发送FIN段,后面再说),此时server不能再通过socket发送和接收数据,此时client调用read,如果接收到FIN 段会返回0,但client此时还是可以write 给server的,write调用只负责把数据交给TCP发送缓冲区就可以成功返回了,所以不会出错,而server收到数据后应答一个RST段,表示服务器已经不能接收数据,连接重置,client收到RST段后无法立刻通知应用层,只把这个状态保存在TCP协议层。如果client再次调用write发数据给server,由于TCP协议层已经处于RST状态了,因此不会将数据发出,而是发一个SIGPIPE信号给应用层,SIGPIPE信号的缺省处理动作是终止程序。
shutdown 可以选择关闭某个方向或者同时关闭两个方向,shutdown how = 0 or how = 1 or how = 2 (SHUT_RD or SHUT_WR or SHUT_RDWR),后两者可以保证对等方接收到一个EOF字符(即发送了一个FIN段),而不管其他进程是否已经打开了这个套接字。而close不能保证,只有当某个sockfd的引用计数为0,close 才会发送FIN段,否则只是将引用计数减1而已。也就是说只有当所有进程(可能fork多个子进程都打开了这个套接字)都关闭了这个套接字,close 才会发送FIN 段。
所以说,如果是调用shutdown how = 1 ,则意味着往一个已经发送出FIN的套接字中写是允许的,接收到FIN段仅代表对方不再发送数据,但对方还是可以读取数据的,可以让对方可以继续读取缓冲区剩余的数据。
shutdown()函数可以选择关闭全双工连接的读通道或者写通道,如果两个通道同时关闭,则这个连接不能再继续通信。close()函数会同时关闭全双工连接的读写通道,除了关闭连接外,还会释放套接字占用的文件描述符。而shutdown()只会关闭连接,但是不会释放占用的文件描述符。所以即使使用了SHUT_RDWR类型调用shutdown()关闭连接,也仍然要调用close()来释放连接占用的文件描述符。
由于close()不仅可以用于关闭套接字,也可以关闭普通文件、字符设备文件等类型,为了处理不同类型文件的关闭,操作比较复杂。而shutdown()只能用于套接字类型的文件,处理也比较简单。
1)对应的系统调用不同
int send( SOCKET s, const char FAR *buf, int len, int flags );
recv函数
int recv( SOCKET s, char FAR *buf, int len, int flags );
不论是客户还是服务器应用程序都用recv函数从TCP连接的另一端接收数据。
该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指定接收端套接字描述符;
第二个参数指明一个缓冲区,该缓冲区用来存放recv函数接收到的数据;
第三个参数指明buf的长度;
第四个参数一般置0。
这里只描述同步Socket的recv函数的执行流程。当应用程序调用recv函数时,recv先等待s的发送缓冲 中的数据被协议传送完毕(见上),如果协议在传送s的发送缓冲中的数据时出现网络错误,那么recv函数返回SOCKET_ERROR,如果s的发送缓冲中没有数 据或者数据被协议成功发送完毕后,recv先检查套接字s的接收缓冲区,如果s接收缓冲区中没有数据或者协议正在接收数据,那么recv就一直等待,直到 协议把数据接收完毕。当协议把数据接收完毕,recv函数就把s的接收缓冲中的数据copy到buf中(注意协议接收到的数据可能大于buf的长度,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要调用几次recv函数才能把s的接收缓冲中的数据copy完。recv函数仅仅是copy数据,真正的接收数据是协议来完成的),recv函数返回其实际copy的字节数。如果recv在copy时出错,那么它返回SOCKET_ERROR;如果recv函数在等待协议接收数据时网络中断了,那么它返回0。
- POLLIN: 有普通数据或者优先数据可读
- POLLRDNORM: 有普通数据可读
- POLLRDBAND: 有优先数据可读
- POLLPRI: 有紧急数据可读
- POLLOUT: 有普通数据可写
- POLLWRNORM: 有普通数据可写
- POLLWRBAND: 有紧急数据可写
- POLLERR: 有错误发生
- POLLHUP: 有描述符挂起事件发生
- POLLNVAL: 描述符非法
SIGPIPE
默认情况下,往一个读端关闭的管道或socket连接中写数据将引发SIGPIPE信号。我们需要在代码中捕获并处理该信号,或者至少忽略它,因为程序接收到SIGPIPE的默认行为是结束进程,而我们绝对不希望因为
错误的写操作而导致程序退出。引起SIGPIPE信号的写操作将设置errno为EPIPE。
我们可以使用send函数的MSG_NOSIGNAL标志来禁止写操作触发SIGPIPE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使用send函数反馈的errno值来判断管道或者socket连接的读端是否已经关闭。
此外,我们也可以利用IO复用系统调用来检测管道和socket连接的读端是否已经关闭。以poll为例,当管道的读端关闭时,写端文件描述符上的POLLHUP事件将被触发;当socket连接被对方关闭时,socket上的POLLRDHUP事件将被触发。
==================
man recv
These calls return the number of bytes received, or -1 if an error occurred. The return value will be 0 when the peer has per-formed an orderly shutdown.
=========================================
http://blog.csdn.net/locape/article/details/6292659
linux下可用sysctl -a | grep net.ipv4.tcp_wmem查看系统默认的发送缓存大小:
net.ipv4.tcp_wmem = 4096 16384 81920
这有三个值,第一个值是socket的发送缓存区分配的最少字节数,第二个值是默认值(该值会被net.core.wmem_default覆盖),缓存区在系统负载不重的情况下可以增长到这个值,第三个值是发送缓存区空间的最大字节数(该值会被net.core.wmem_max覆盖).
根据实际测试,如果手工更改了net.ipv4.tcp_wmem的值,则会按更改的值来运行,否则在默认情况下,协议栈通常是按net.core.wmem_default和net.core.wmem_max的值来分配内存的.
应用程序应该根据应用的特性在程序中更改发送缓存大小:
socklen_t sendbuflen = 0;
socklen_t len = sizeof(sendbuflen);
getsockopt(clientSocket, SOL_SOCKET, SO_SNDBUF, (void*)&sendbuflen, &len);
printf("default,sendbuf:%d/n", sendbuflen);
sendbuflen = 10240;
setsockopt(clientSocket, SOL_SOCKET, SO_SNDBUF, (void*)&sendbuflen, len);
getsockopt(clientSocket, SOL_SOCKET, SO_SNDBUF, (void*)&sendbuflen, &len);
printf("now,sendbuf:%d/n", sendbuflen);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将发送缓存设置成了10k,但实际上,协议栈会将其扩大1倍,设为20k.
-------------------实例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发送端是非阻塞发送,由于网络的阻塞或者接收端处理过慢,通常出现的情况是,发送应用程序看起来发送了10k的数据,但是只发送了2k到对端缓存中,还有8k在本机缓存中(未发送或者未得到接收端的确认).那么此时,接收应用程序能够收到的数据为2k.假如接收应用程序调用recv函数获取了1k的数据在处理,在这个瞬间,发生了以下情况之一,双方表现为:
A. 发送应用程序认为send完了10k数据,关闭了socket:
发送主机作为tcp的主动关闭者,连接将处于FIN_WAIT1的半关闭状态(等待对方的ack),并且,发送缓存中的8k数据并不清除,依然会发送给对端.如果接收应用程序依然在recv,那么它会收到余下的8k数据(这个前题是,接收端会在发送端FIN_WAIT1状态超时前收到余下的8k数据.), 然后得到一个对端socket被关闭的消息(recv返回0).这时,应该进行关闭.
B. 发送应用程序再次调用send发送8k的数据:
假如发送缓存的空间为20k,那么发送缓存可用空间为20-8=12k,大于请求发送的8k,所以send函数将数据做拷贝后,并立即返回8192;
假如发送缓存的空间为12k,那么此时发送缓存可用空间还有12-8=4k,send()会返回4096,应用程序发现返回的值小于请求发送的大小值后,可以认为缓存区已满,这时必须阻塞(或通过select等待下一次socket可写的信号),如果应用程序不理会,立即再次调用send,那么会得到-1的值, 在linux下表现为errno=EAGAIN.
C. 接收应用程序在处理完1k数据后,关闭了socket:
接收主机作为主动关闭者,连接将处于FIN_WAIT1的半关闭状态(等待对方的ack).然后,发送应用程序会收到socket可读的信号(通常是 select调用返回socket可读),但在读取时会发现recv函数返回0,这时应该调用close函数来关闭socket(发送给对方ack);
如果发送应用程序没有处理这个可读的信号,而是在send,那么这要分两种情况来考虑,假如是在发送端收到RST标志之后调用send,send将返回-1,同时errno设为ECONNRESET表示对端网络已断开,但是,也有说法是进程会收到SIGPIPE信号,该信号的默认响应动作是退出进程,如果忽略该信号,那么send是返回-1,errno为EPIPE(未证实);如果是在发送端收到RST标志之前,则send像往常一样工作;
以上说的是非阻塞的send情况,假如send是阻塞调用,并且正好处于阻塞时(例如一次性发送一个巨大的buf,超出了发送缓存),对端socket关闭,那么send将返回成功发送的字节数,如果再次调用send,那么会同上一样.
D. 交换机或路由器的网络断开:
接收应用程序在处理完已收到的1k数据后,会继续从缓存区读取余下的1k数据,然后就表现为无数据可读的现象,这种情况需要应用程序来处理超时.一般做法是设定一个select等待的最大时间,如果超出这个时间依然没有数据可读,则认为socket已不可用.
发送应用程序会不断的将余下的数据发送到网络上,但始终得不到确认,所以缓存区的可用空间持续为0,这种情况也需要应用程序来处理.
如果不由应用程序来处理这种情况超时的情况,也可以通过tcp协议本身来处理,具体可以查看sysctl项中的:
net.ipv4.tcp_keepalive_intvl
net.ipv4.tcp_keepalive_probes
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