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份《代码大全》观后感
在大二之前,我代码的终极追求就是“能跑就行”。只要程序能正确输出结果,代码长一点、乱一点,变量名随意一点,都无所谓。我甚至觉得花时间整理代码格式、优化结构是浪费时间,是“过度设计”。
《代码大全2》彻底重构了我的这种“代码审美”。它让我意识到,丑陋的代码是有“债”的,这个债就是未来的理解和修改成本。书中花了大量篇幅讲述的布局与风格、自文档化代码等,本质上都是在培养程序员的“审美”能力。
格式化的力量:我以前觉得缩进、空格是给机器看的。但书中告诉我,整齐的排版、一致的风格,是在为阅读者(包括未来的自己)创造一种视觉上的节奏感。当代码块清晰可辨,逻辑结构一目了然时,理解和调试的效率会呈指数级提升。这不再是“形式主义”,而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言如其意”的命名:书中关于命名的章节,让我开始了一场自我反思。当我开始使用calculateMonthlyRevenue、isValidatedUser这样的名字时,我发现代码仿佛会“说话”了,注释都变得多余。
简单的美感:书中强调的“管理复杂度”是最高法则。最优雅的代码不是最聪明的代码,而是最简单的代码。一个复杂的、充满奇技淫巧的“聪明”解决方案,远不如一个朴实、清晰、直白的方案来得美。这种“简单之美”,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克制,是最高级的设计。
现在,当我再回头看自己一个月前写的代码,如果感到费解或丑陋,我会感到羞愧并立刻想去重构。这本书,让我对代码产生了某种“洁癖”,而这种洁癖,正是一名专业程序员开始成长的标志。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