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

在面向对象方法中一般是这样表述多态性的:向不同的对象发送同一个消息,不同的对象在接收时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即方法)。
也就是说,每个对象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响应共同的消息。在C++程序设计中,在不同的类中定义了其响应消息的方法,
那么使用这些类时,不必考虑它们是什么类型,只要发布消息即可。
从系统实现的角度看,多态性分为两类:静态多态性和动态多态性。

静态多态性是通过函数的重载实现的(运算符重载实质上也是函数重载)。

动态多态性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才动态地确定操作所针对的对象。它又称运行时的多态性。
动态多态性是通过虚函数(virtual function)实现的。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有4个主要特点:抽象、封装、继承和多态性。
面向对象技术强调软件的可重用性(software reusability)。

继承(inheritance)就是在一个已存在的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类。已存在的类称为―基类(base class )或父类(father class )。
新建的类称为―派生类(derived class )或―子类(son class )

从已有的类(父类)产生一个新的子类, 称为类的派生。
一个派生类只从一个基类派生,这称为单继承(single inheritance)

一个派生类有两个或多个基类的称为多重继承(multiple inheritance),
关于基类和派生类的关系,可以表述为:派生类是基类的具体化,而基类则是派生类的抽象。

用公用继承方式建立的派生类称为公用派生类(public derived class ),
其基类称为公用基类(public base class )。

用私有继承方式建立的派生类称为私有派生类(private derived class ) ,其基类称为
私有基类(private base class )。

派生类构造函数的任务应该包括3个部分:
(1) 对基类数据成员初始化;
(2) 对子对象数据成员初始化;
(3) 对派生类数据成员初始化。
程序中派生类构造函数首部如下:
Student1(int n, string nam,int n1, string nam1,int a, string ad):
Student(n,nam),monitor(n1,nam1)

执行派生类构造函数的顺序是:
1 调用基类构造函数,对基类数据成员初始化;
2 调用子对象构造函数,对子对象数据成员初始化;
3 再执行派生类构造函数本身,对派生类数据成员初始化。
派生类构造函数的总参数表列中的参数,应当包括基类构造函数和子对象的参数表列中的参数。
基类构造函数和子对象的次序可以是任意的,如上面的派生类构造函数首部可以写成
Student1(int n, string nam,int n1, string nam1,int a, string ad):
monitor(n1,nam1),Student(n,nam)
编译系统是根据相同的参数名(而不是根据参数的顺序)来确立它们的传递关系的。
但是习惯上一般先写基类构造函数。如果有多个子对象,派生类构造函数的写法依此类推,应列出每一个子对
象名及其参数表列。

posted @ 2015-03-31 12:58  牧 天  阅读(338)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