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技术
1.路由分类
直连路由:当网络设备的某个接口g0/0/1配置了一个地址100.1.1.1,这个设备会自动产生1条关于100段的路由,对应的g0/0/1接口
静态路由: 当网络设备,要去往某个目的地,给200.200.200.200发包,身上没有200段的接口的,手工协商一条路由
动态路由(ospf,rip,isis):开启ospf功能,设置自动生成去往各个目的地的路由表项
2.路由优先级选择:
优先原则:
1.先比较精确度,最长掩码优先
2.再比较协议优先级
直连: 协议优先级0
静态: 协议优先级60
动态(ospf):协议优先级10
3.再比较开销值
4.如果前三项都相同,形成等价路由
3.ospf开启
1>开启ospf
2>把osfpf放进一个区域area 0
3>net 0.0.0.0 0.0.0.0
4>q

实际中可以对ospf进行提速
4.修改静态路由的协议优先级
ip route-static 192.168.6.0 2.2.2.2 preference 7



5.vlan:虚拟局域网
主要作用:隔离作用,隔离的是引起故障的包,连通的是正常的包
1>故障隔离
2>广播隔离
6.vlan接口类型
1>access:只有一个1个vlan通过的时候就用access
2>trunk:有多个vlan通过,就使用trunk类型
7.企业级DHCP配置
1>在三层交换机上开启DHCP功能
dhcp enable
2>创建地址池
ip pool bumenA
network 192.168.1.0 mask 255.255.255.0
gateway-list 192.168.1.254
dns-list 114.114.114.114
3>在网关接口下启用dhcp
在三层接口下启用dhcp
int vlan 10
dhcp select global
4>另外一个网段的dhcp


8.配置路由
1>添加去往互联网的路由
2>添加回程路由
当路由器或者三层交换机或者防火墙,收到一个去往不同网段的数据包
就会查路由表,路由表里面记录了去往每个网段应该怎么走

9.园区网络主要协议/技术

1.接入层:
vlan:隔离作用
生成树:防环
链路聚合:用来提高线路带宽,可以将多根线路捆绑起来
AAA:主要是做认证
2.汇聚层:
DHCP:自动分配地址
堆叠:将2个物理设备变为一个设备
10.ACL访问控制列表
对包进行挑选
11. 配置trunk类型的接口,允许哪些vlan通过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all
12.路由器的上做nat(与3层交换机还是有点不一样)
1>创建路由器的地址池
nat address-group 1 64.1.1.2 64.1.1.5
2>acl number 2000
rule permit source 192.168.0.0 0.255.255.255
3>出接口配置
int g0/0/1
nat outbound 2000 address-group 1
13.dhcp在三层交换机上配置,选择接口上进行配置(不需要配置地址池)
int vlan 20
dhcp select interface
dhcp server dns-list 172.16.100.1
14.acl配置拒绝策略,应用在路由器内网接口
acl 2001
rule deny source 192.168.10.0 0.0.0.255
rule permit source any
int g0/0/0
traffic-filter inbound acl 2001
15.在路由器上把一个内网服务器映射到外网
int g0/0/1
nat server global 64.1.1.3 inside 172.16.100.1
16.DHCP中继
17.ac侧的配置
1>创建AP组
AP组的作用:上多个AP加入同一个AP组,就能实现集中管理和配置,多个AP完成一个共同的工作,如实现校园网无线覆盖

2>创建管理模版


3>指定AC源接口
作用:设置AC用那个接口和AP进行对接
【AC】capwap source interface vlanif 100
4>导入AP

5>查看AP上线状态


tunnel模式:ap接收到sta发来的数据,先把数据交给ac,再有ac集中转发。数据量大的情况,ac的压力就会很大
direct-forward:ap收到的sta发来的数据,直接转发到核心网,不需要先交给ac
18:接入层交换机选型标准:
1>接口数量
24口,48口
2>转发性能
接入千兆,上行万兆
3>可管理性
建议:可网管的交换机
19.三层交换机
1>转发性能
背板带宽
会话数
包含:三层转发性能和二层转发性能
2>扩展性
机框型
3>冗余性
风扇,电源
20.路由器
1>性能
2>支持协议类型
21.网络设计
1>基础业务设计
a>vlan编号建议连续分配,以保证资源合理利用
b>vlan花粉需要区分业务vlan,管理vlan和互联valn
c>最常用的划分方式是基于接口的方式

VLAN规划:
预留二层设备的管理vlan
1>根据人员结构划分,分为访客vlan,研发部vlan,市场部vlan,行政部vlan
2>考虑到三层交换机需要通过vlanif与路由连通,所以需要预留互联vlan
3>AP与AC之间建立capwap隧道所需要的vlan

2>wlan设计
3>二层环路避免设计
4>网络可靠性设计
22.IP地址规划


23.路由设计
园区内部的路由设计
1>同一网段内:通过DHCP分配ip地址后默认会生成一条缺省路由,以Agg-S1作为三层网关
2>不同网段之间:由于当前拓扑较为简单,通过所有需要转发的三层数据的设备上部署静态路由即可满足需要,虚无部署复杂的路由协议
园区出口的路由设计:配置静态默认路由

24.可靠性设计
1>端口级别的可靠性:
为了增加接入交换机与汇聚交换机之间的可靠性,同时为了增加链路带宽,采用以太网链路聚合技术
2>设备级别的可靠性
可以采用iStack或者CSS技术,本组网不设计

25.出口NAT设计
1>静态NAT
适用有比较多的静态IP且有客户端要使用固定ip地址的场景
2>动态NAT
有地址池概念,取地址池中可用地址给客户端访问Internet使用
3>NAPT
在动态NAT的基础上对端口也进行转换,提高公网地址利用率
Easy IP适用于网络出口地址动态场景
4>NAT Server
适合内网有服务器需要向外部提供服务的场景

26.vlan技术
用vlan技术是虚拟局域网,分割广播域
27.路由技术
1>路由是指导保温转发的路径信息,通过路由可以确认转发ip报文的路径
2>路由设备室依据路由转发保温到目的网络的网络设备,最常见的路由设备:路由器
3>路由设备维护着一张路由表,保存着路由信息

28.路由
只要涉及到不同网段之间的通信
路由分类:
1>直连路由
2>默认路由:去外网的
3>明细静态路由:给内网主机回包的明细静态路由
29.NAT技术原理
1>NAT:对IP数据保温中的ip地址进行转换,是一种在现网中北广泛部署的技术,一般部署在网络出口设备,例如路由器或防火墙上
2>NAT的典型应用场景:在私有网络内部(园区,家庭)使用私有地址,出口设备部署NAT,对于“从内到外”的流量,网络设备通过NAT讲数据包的源地址进行转换(转换成特定的公有地址),而对于“从外到内的流量”,则对数据包的目的地进行转换
3>通过私有地址的使用结合NAT技术,可以有效节约公网IPv4地址

29.NAT配置步骤
1>设置什么数据包,需要做转换
ACl:在这里挑选数据包
2>设置从哪个接口发出数据包,需要做转换
30.防火墙配置
配置安全策略
1>设置安全域(信任域内网,非信任域外网)
firewall zone trust
add int g1/0/1
firewall zone untrust
add int g1/0/2
2>配置安全规则,语序哪些数据包通过
security-policy
rule name shangwang
source-zone trust
destination-zone untrust
access-authentication
action permit
与路由器相同的
3>配置ip地址
int g1/0/1
ip add 172.16.1.1. 255.255.255.0
4>配置路由(去外网的路由,回内网)
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1.1.1.2
ip route-static 192.168.10.0 255.255.255.0 1.1.1.1
5>配置NAT
nat -policy
rule name shangwang
source-zone trust
destination-zone untrust
action source-nat easy-ip (easy-ip是自动转换为出接口的ip地址)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