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2000 Lab. -- ASP.NET学习&分享 / ASP.NET案例精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您好,我来自台湾。很高兴与各位分享一些成果。希望对您有帮助。出版书籍是「ASP.NET案例精编 / 清华大学出版社」。

[职场、征人、面试](呛)你到底要不要换工作?你到底要不要换工作嘛?

 

 

好久没有发这样的文章了。


前些日子,有家人力顾问公司(猎人头)主动打电话给我,说有个工作适合我。
地点在北投,我就称他是北投A公司好了。

 

我不太清楚这些人力顾问公司是从哪里找到我的资料的?
他们总是很厉害地会找上来。

 

人力顾问小姐,跟我询问了一些基本问题、想法之后,
便交换了 E-Mail。

我把个人履历寄给她,她把工作内容寄给我看。

 

我看完之后,
问题来了,这份工作要找的是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以我的观念来看,这表示起薪不会太高。


工作内容仍以 Coding、或是SA为主力。

这都跟我与人力顾问刚刚谈好的内容,有点差异。


于是我赶紧写信通知她,
再一次提醒她我目前的薪资、工作内容,以及我未来想作的工作内容等等。

====================================================

(1). 由于我们公司也算偏远,所以为了避免求职者往返数次。
    公司都要求我们进行电话面试,通过了才到公司来。
    而且一次面谈完毕。(这是很贴心的设计,希望对方不要重复跑好几次)


(2). 再者,工作了十年,已经发现软件、Coding工作分类之细致,超乎自己想象。
    别说我不敢自称对「软件行业」多瞭了,我想外面的人对我们这行业更是雾里看花。


什么样的软件?写哪个部分(Application或是驱动程序、韧体BIOS)?

在哪种平台?面对哪种客户(哪种领域 /Know-How)?

要自己写?要找新人进来组团队?还是已经有人(我要带人吗??

外包?要外包在台湾?还是大陆?

征人的这家公司是软件公司(接案的)?或是在 User-Side?


有了上面两个因素,我很希望争取到「电话面试」的机会,

不然的话,扯不清啊!现在的社会,分工太细致了~


OK的话,我再请假去作现场的面试。(或许我这几年,被自己公司的规定给制约了。习惯这种模式来找人)

====================================================

昨天,终于获得对方主管首肯。
他也看过我的履历,愿意跟我面试。

 

因为下午开会,我都不在办公室。

到了晚上听见手机留言,我才回电。

 

于是人力顾问小姐跟我一起「乔」时间。

台湾的方言,「乔」是指「协调、沟通」的意思。

 

她在电话里面说:「能否安排时间面试?」

 

我:「好啊。因为地理位置差别太远,能否争取电话面试呢?」

 

她:「对方可以在晚上跟您面试喔」

      我心想,我18:30下班到台北火车站,大约要一小时(公交车很塞,到南港捷运站,这时段搭捷运去火车站。
      然后转去淡水线,到关渡捷运站,至少也要40分钟。

     还是搭出租车比较快?泛亚的出租车,可以打八折,但这下班时间,塞车程度真的好可怕


      到场时,已经晚上几点了?
      这样能谈吗?

 

我:「晚上可能不行,你知道我.......」
(话还没讲完.......)

 

经典的来了 

 这位小姐语气不太友善地说:「你要不要换工作!」
                                                「你要不要换工作嘛!」

我愣住了,不知道怎么回她。

 

我说:「您身为猎人头的顾问,怎么.....怎么会这样说呢?」

 

这位小姐第三发来了.....「你要不要换工作嘛!」

 

我无言以对,只好说:「您都这么讲了,那就这样吧。」

我忘记对方后来讲了什么,对方就挂了电话(或是摔了电话)。我也不记得了。


我想请问各位啊。


您觉得这样的「服务态度」,我该不该跟她们公司主管报告呢?
(我发誓我不会说出人名!因为我对事不对人)

 

但我觉得:更该知道这件事的,是北投A公司。
              他们委托(或是花钱请了)人力顾问帮他们找人,却是这样的态度。
              我相信他们真的有权知道(毕竟北投A公司总不能赔了钱、又赔了形象?)

 

 

 


后续,我透过管道,接触了人力公司的主管,
我信守承诺,不公布人名。
也趁着聊天的机会,跟主管询问「要求电话面试」会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吗?


后来也得到宝贵的经验,

答案是「见仁见智」,有些公司不喜欢,有些公司OK(如同我工作的公司,就要求效率)

 

 

 

其实,到了最后,我发现我的工作其实不在于IT技术或是程序代码。


而在于「」得大家都有共识。台湾的方言,「乔」是指「协调、沟通」的意思。


客户、结案时间、经费与人力之间,努力「」出大家都能接受的点。


但我老板绝对要求:你不能呛人家,或是现场动怒(Outof Control)。

 

毕竟,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呛完之后,谁也不知道后续的反应会跟滚雪球一样,
影响有多大。

后续若有不良反应,可能不是我扛得下,甚至我主管、我公司也可能扛不下......


我老板说:
          我们可以案子作不好被人骂,但千万不要被人用「案子以外的东西」来挑战我们。

 

 


我承认我昨天气到睡不着


昨天在电视里,听到于美人说了一句名言,大概是这样的。

你知道 胡适先生是怎么看待骂他的人吗?

第一,如果他骂得有理,那我有改进空间,  我谢谢他


第二,如果他骂错了,他为此损了他的品格。  我对不起他。


第三,如果他骂我,让他出名、升官或是获得好处(例如:那怕是剎时间心情爽一下),对他有好处的话,  我很高兴帮了他。

 

人生,还有好多学习的空间啊。
又长了智慧了.......

 

 

转贴一则更夸张的面试经验...... http://ppt.cc/ltso

posted on 2010-11-18 17:58  MIS2000 Lab.  阅读(17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ASP.NET案例精编——适用于VS 2005/2008(配光盘)
 

当当网购买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583373&ref=search-1-p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