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bernate 缓存
一、 一级缓存
1. 一级缓存只缓存整个对象,不能缓存对象属性;
2. 一级缓存是Session级的缓存,不能跨多个Session对象来使用;
3. Session的load/get方法支持一级缓存的读和写;
4. Query的list接口只支持一级缓存的写入,不能从一级缓存中读出对象。list接口加载对象要发出SQL;
5. Query的iterate接口既支持一级缓存的写入,也能从一级缓存中读取对象(如果有的话)。每次用iterate接口查询对象,都要先发SQL加载查询对象的id列表。如果需要用到某个对象,则根据该对象的id从一级缓存中查询,有则直接加载,没有则发出SQL从数据库加载(这时会出现1+N问题)。
6. Session的save方法会将save的对象放入一级缓存中,因此如果要save大批对象,则应该要及时清空一级缓存,可以采用Session的clear()方法。
7. 一级缓存是hibernate 默认使用的,无需配置即可使用。
二、 二级缓存
1. 二级缓存也是只能缓存整个对象,不能缓存对象属性,而且对load/get方法、list/iterate方法的在使用上跟一级缓存一样。
2. 与一级缓存不同,二级缓存是SessionFactory级的缓存,它允许多个Session对象之间共用。
3. 使用二级缓存前必须进行一些准备步骤(以EhCache为例):
(1) 需要有EhCache的xml配置文件(设置EhCache的“缓存对象最大数目”、“对象是否不失效”、“对象允许的空闲时间”、“对象的生存时间”及“对象数目超额时是否缓存至磁盘”);
(2) 在总配置文件hibernate.cfg.xml中启用二级缓存(默认开启,无需显示配置):
<property name="hibernate.cache.use_second_level_cache">true</property>
(3) 指定二级缓存的供应商:
<property name="hibernate.cache.provider_class">org.hibernate.cache.EhCacheProvider</property>
(4) 指定需要缓存的类及缓存方式(可在hibernate.cfg.xml或对应的类的.hbm.xml中配置):
在hibernate.cfg.xml中配置:
<class-cache usage="read-only" class="my.Student"/>
在Student.hbm.xml中配置(必须在配置id前完成):
<cache usage="read-only"/>
(5) 可以通过Session动态设置是否允许对二级缓存进行读和写,方法是:session.setCacheMode(CacheMode.GET)和session.setCacheMode(CacheMode.PUT)
(6) SessionFactory的evit()会将一个对象逐处二级缓存。
三、 查询缓存
查询缓存是专为Query的list方法设计的。对于iterate()方法,无论是查询对象属性还是对象本身,查询缓存用与不用都没有区别!
1.用查询缓存查询属性:
(1) 查询缓存必须要在hibernate.cfg.xml中显示启用:
<property name="hibernate.cache.use_query_cache">true</property>
(2) 在代码中如果要用到查询缓存(无论是写还是读缓存),都要进行开启操作,可通过Query的setCacheable(true)方法开启;
(3) 查询缓存的生命周期与Session无关(可以跨Session查询),当查询关联的表发生改变,那么查询缓存的生命周期结束(delete、update、modify)
(4) 开启查询缓存,并用Query查询对象的属性(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时,采用Query的list方法可以把得到的属性集合写入查询缓存中。如果查询缓存已经有了该对象的属性,那么就不会发出SQL而直接从查询缓存中取出来;
2.用查询缓存查询对象:
(5) 如果开启查询缓存并通过list接口查询对象,在首次查询时会发出SQL从数据库中获取对象,同时将对象的id列表放入查询缓存中;如果再次用查询缓存查询对象,并且一/二级缓存中又没有缓存该实体对象,则Hibernate查询缓存会根据该对象的id发出SQL从数据库中加载对象(这时会发出N条SQL语句)
(6) 如果同时开启查询和一/二级缓存,那么(5)中就不会发出N条SQL语句了,而是根据(5)中的id列表直接从一/二级缓存中加载。(此时的list接口有了读一/二级缓存的能力了!!!)
一.Session的缓存
Java是纯面向对象的语言,因此不可能像C语言那样直接操纵内存,例如声明一段可用的内存空间。在Java里面,缓存通常是指Java对象的属性占用的内存空间,通常是一些集合类型的属性。在session接口的实现类SessionImpl中定义了一系列的Java集合,这些Java集合就构成了Session的缓存。
二.Hibernate中Java对象的状态
在一个Hibernate应用中,Java对象可以处于以下三个状态之一:
1.临时状态(Transient)。处于这个状态的对象还被没有纳入Hibernate的缓存管理体系,跟任何session都不关联,在数据库中也没有对应的记录。
2.持久化状态(Persistent)。处于这个状态的对象位于Session的缓存中,并且和数据库中的一条数据记录相对应。
3.游离状态(Detached)。处于这个状态的对象不再位于Session的缓存中,它与临时对象的最大区别在于,游离对象在数据库中还可能存在一条与它对应的记录。
上述3个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且我们所说的状态都是针对某一个session实例而言的,比方说,对象A对于session1而言是处于持久化状态的,因为它处于session1的缓存中,但是对于session2而言对象A并不在它的缓存中,因此它是处于游离状态的。
3.Session缓存是实体级别的缓存,就是只有在查询对象级别的时候才使用,如果使用HQL和SQL是查询属性级别的,是不使用一级缓存的!
4.iterate 查询使用缓存,会发出查询Id的SQL和HQL语句,但不会发出查实体的,它查询完会把相应的实体放到缓存里边,一些实体查询如果缓存里边有,就从缓存中查询,但还是会发出查询id的SQL和HQL语句。如果缓存中没有它会数据库中查询,然后将查询到的实体一个一个放到缓存中去,所以会有N+1问题出现。
虽然,Hibernate对一级缓存使用的是自动维护的功能,没有提供任何配置功能,但是可以通过Session中所提供的方法来对一级缓存的管理进行手工干预。Session中所提供的干预方法包括以下两种
●evict() :用于将某个对象从Session的一级缓存中清除
evict()方法适用于以下二种情况:
1)不需要该对象进行同步的数据更新
2)在批量进行更新与删除时,当更新删除每一个对象后,要释对此对象所占用的内存.
●clear() :用于将一级缓存中的所有对象全部清除。
在进行大批量数据一次性更新的时候,会占用非常多的内存来缓存被更新的对象。这时就应该阶段性地调用clear()方法来清空一级缓存中的对象,控制一级缓存的大小,以避免产生内存溢出的情况。
3.1. Hibernate的二级缓存策略的一般过程如下:
1) 条件查询的时候,总是发出一条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 (选择所有字段)这样的SQL语句查询数据库,一次获得所有的数据对象。
2) 把获得的所有数据对象根据ID放入到第二级缓存中。
3) 当Hibernate根据ID访问数据对象的时候,首先从Session一级缓存中查;查不到,如果配置了二级缓存,那么从二级缓存中查;查不到,再查询数据库,把结果按照ID放入到缓存。
4) 删除、更新、增加数据的时候,同时更新缓存。
Hibernate的二级缓存策略,是针对于ID查询的缓存策略,对于条件查询则毫无作用。为此,Hibernate提供了针对条件查询的Query Cache。
3.2. 什么样的数据适合存放到第二级缓存中? 1 很少被修改的数据 2 不是很重要的数据,允许出现偶尔并发的数据 3 不会被并发访问的数据 4 参考数据,指的是供应用参考的常量数据,它的实例数目有限,它的实例会被许多其他类的实例引用,实例极少或者从来不会被修改。
3.3. 不适合存放到第二级缓存的数据? 1 经常被修改的数据 2 财务数据,绝对不允许出现并发 3 与其他应用共享的数据。
3.4. 常用的缓存插件 Hibernater 的二级缓存是一个插件,下面是几种常用的缓存插件:
EhCache:可作为进程范围的缓存,存放数据的物理介质可以是内存或硬盘,对Hibernate的查询缓存提供了支持。
OSCache:可作为进程范围的缓存,存放数据的物理介质可以是内存或硬盘,提供了丰富的缓存数据过期策略,对Hibernate的查询缓存提供了支持。
SwarmCache:可作为群集范围内的缓存,但不支持Hibernate的查询缓存。
JBossCache:可作为群集范围内的缓存,支持事务型并发访问策略,对Hibernate的查询缓存提供了支持。
3.5. 配置二级缓存的主要步骤:
1) 选择需要使用二级缓存的持久化类,设置它的命名缓存的并发访问策略。这是最值得认真考虑的步骤。
2) 选择合适的缓存插件,然后编辑该插件的配置文件。
多个事务并发访问同一块资源,可能会引发第一类丢失更新,脏读,幻读,不可重复读,第二类丢失更新一系列的问题。
解决方案:设置事务隔离级别。
Serializable:串行化。隔离级别最高
Repeatable Read:可重复读
Read Committed:已提交数据读
Read Uncommitted:未提交数据读。隔离级别最差
设置锁:乐观锁和悲观锁。
乐观锁:使用版本号或时间戳来检测更新丢失,在的映射中设置 optimistic-lock=”all”可以在没有版本或者时间戳属性映射的情况下实现 版本检查,此时Hibernate将比较一行记录的每个字段的状态 行级悲观锁:Hibernate总是使用数据库的锁定机制,从不在内存中锁定对象!只要为JDBC连接指定一下隔 离级别,然后让数据库去搞定一切就够了。类LockMode 定义了Hibernate所需的不同的锁定级别:LockMode.UPGRADE,LockMode.UPGRADE_NOWAIT,LockMode.READ;
Hibernate与jdbc的联系
hibernate是jdbc的轻量级封装,包括jdbc的与数据库的连接(用hibernate.property的配置文件实现当然本质是封装了jdbc的forname),
和查询,删除等代码,都用面向对象的思想用代码联系起来,hibernate通过hbm 配置文件把po类的字段和数据库的字段关联起来比如数据库的id,
在po类中就是pravite Long id; public Long getId() ;public setId(Long id);
然后hql语句也是面向对象的,它的查询语句不是查询数据库而是查询类的,这些实现的魔法就是xml文件,其实hibernate=封装的jdbc+xml文件
Hibernate与spring的联系
hibernate中的一些对象可以给Spring来管理,让Spring容器来创建hibernate中一些对象实例化。例如:SessionFactory,HibernateTemplate等。
Hibernate本来是对数据库的一些操作,放在DAO层,而Spring给业务层的方法定义了事务,业务层调用DAO层的方法,很好的将Hibernate的操作也加入到事务中来了。
5. Hibernate自带的分页机制是什么?如果不使用Hibernate自带的分页,则采用什么方式分页?
1、hibernate自带的分页机制:获得Session对象后,从Session中获得Query对象。用Query.setFirstResult():设置要显示的第一行数据,
Query.setMaxResults():设置要显示的数据行数。
2、不使用hibernate自带的分页,可采用sql语句分页,limit m,n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