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园logo
  • 会员
  • 众包
  • 新闻
  • 博问
  • 闪存
  • 赞助商
  • HarmonyOS
  • Chat2DB
    • 搜索
      所有博客
    • 搜索
      当前博客
  • 写随笔 我的博客 短消息 简洁模式
    用户头像
    我的博客 我的园子 账号设置 会员中心 简洁模式 ...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microelectronics

  • 博客园
  • 联系
  • 订阅
  • 管理

公告

View Post

挑战热极限:如何构建可靠的175℃ AC/DC电源系统

175℃高温环境的AC/DC电源是专为极端恶劣工况设计的特殊电源,其技术门槛和成本都远高于普通商用或工业用电源。下面将从应用场景、技术挑战、关键技术要点和未来趋势四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一、主要应用场景
175℃高温电源的核心应用领域,都是环境极其苛刻,普通电子产品无法正常工作的场合。

1.石油与天然气勘探
随钻测量系统:在钻探过程中,安装在钻头附近的电子设备需要实时收集并上传地质数据和钻井参数。井下温度随着深度增加而急剧上升,在深井或超深井中,175℃(甚至更高)的“井下高温”是常态。如智腾微的LMPA系列ACDC三相交流电源模块,可以在井下随钻工具实现40W/300W/600W的稳定供电。
测井工具:用于在钻井完成后对地层进行详细评估的仪器,同样面临高温高压的挑战。

LMPA40

2.航空航天与国防
航空发动机附近设备:安装在发动机舱或机身的某些区域的电子设备,会长时间暴露在极高的环境温度下。
导弹制导系统:导弹在高速飞行时,气动加热会导致弹体温度极高,其内部的电源和电子系统必须具备耐高温能力。
太空探测:在某些星球(如金星)表面或靠近太阳的探测任务中,设备需要承受极端高温。

3.汽车领域(尤其是电动汽车)
直接安装在发动机或变速箱上:为了减少线束长度和重量,一些电源或控制器会被集成到热源附近。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器:电机在高速高负载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其附近的电源转换器(如为栅极驱动器供电的隔离电源)需要承受高温。
刹车系统:特别是电子机械刹车系统,在频繁制动时会产生高温。

4.工业领域
冶金与铸造:在熔炉、热处理设备附近的监控或控制设备。
地热能源:地热发电站中的井下设备和地表高温区域的监控系统。

二、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
在175℃高温下,几乎所有电子元件的特性都会发生剧烈变化,带来巨大挑战:

1.半导体器件性能衰减
漏电流急剧增加:MOSFET、二极管的漏电流会随温度呈指数级增长,导致效率下降、发热加剧,甚至热失控。
阈值电压/导通电压下降:导致开关特性变化,控制环路不稳定。
载流子迁移率降低:导致导通电阻和开关损耗增加。

2.磁性元件(电感、变压器)性能变化
磁芯损耗增加:铁氧体等常用磁芯材料在高温下损耗会大幅上升,效率降低。
饱和磁通密度下降:高温下磁芯更容易饱和,导致电感值骤降,电流失控。
绕组电阻增加:铜线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导致铜损加大。

3.电容器的寿命与稳定性
这是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普通电解电容在105℃以上寿命急剧缩短,根本无法工作。陶瓷电容的容值在高温和高直流偏压下会发生显著变化。薄膜电容和钽电容(经过特殊筛选)是常见选择,但也需要特别关注其电压和纹波电流额定值在高温下的降额。

4.封装与材料可靠性
焊点疲劳: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在温度循环下会导致焊点开裂。
封装材料老化:PCB板材、绝缘材料、硅凝胶等可能在高温下加速老化、碳化、失去绝缘性。
热管理:在如此高的环境温度下,如何将器件内部产生的热量有效地散发出去是巨大难题,通常只能依靠系统级散热。

三、实现175℃高温电源的关键技术
要克服上述挑战,需要从器件选型、电路设计和系统集成等多个层面进行专门设计:

1.宽禁带半导体器件
碳化硅 和 氮化镓 是绝对的主角。相比传统硅器件,它们具有:
更高的禁带宽度:天生具有更低的本征载流子浓度,因此高温漏电流小得多。
更高的结温能力:SiC器件通常可工作在200℃以上,甚至250℃。
更高的开关频率:有助于减小无源元件(电感、电容)的体积,但高频也会带来新的挑战。

2.高温专用无源元件
电容:优先选用高温陶瓷电容、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 或经过特殊筛选和测试的钽电容。
磁性元件:使用高温铁氧体(如PC95)或粉末磁芯。绕组需采用高温漆包线。
电阻:使用金属膜电阻或厚膜电阻。

3.高温PCB板材
避免使用普通的FR-4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Tg通常在130-140℃)。需要使用高温FR-4、聚酰亚胺 或 陶瓷基板。这些材料具有更高的Tg点,能保证在175℃下仍保持良好的机械和电气性能。

4.稳健的电路拓扑与控制策略
选择对元件参数变化不敏感的谐振拓扑,或经过精心设计和补偿的PWM拓扑。控制IC本身也需要是高温级的,或者采用分立元件搭建控制电路。设计时需进行大量的高温仿真和测试,确保在整个温度范围内(-55℃ 到 +175℃)的稳定性和性能。

5.先进的封装与热设计
采用灌封胶或硅凝胶进行保护,以提高机械强度、绝缘性和导热性。在无法有效散热的情况下,设计理念是 “耐高温”而非“散热” ,即确保所有元件都能在175℃的环境温度下正常工作,而不是试图将内部温度降下来。

四、总结与未来趋势
1.总结:175℃高温AC/DC电源是面向极端环境应用的高可靠性、高成本特种电源。其核心在于选用SiC/GaN等宽禁带器件和经过认证的高温无源元件,并通过特殊的系统设计和严格的工艺来保证其在寿命周期内的稳定运行。
2.未来趋势:
集成化:出现更多集成了控制器、驱动器和功率器件的高温电源模块,简化客户设计。
标准化:随着电动汽车和航空航天需求的增加,可能会催生更多标准化的高温电源产品。
新材料:如氧化镓 等新一代半导体材料,以及性能更优的磁芯和介电材料,将继续推动高温电源的性能边界。
数字控制:采用耐高温的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控制器,实现更智能、更灵活的控制算法,以自适应地补偿参数变化。

总而言之,175℃高温AC/DC电源是现代工业向极端环境拓展的“动力心脏”,其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相关高端装备的性能与可靠性。

posted on 2025-11-27 15:54  传感与微电子技术  阅读(0)  评论(0)    收藏  举报

刷新页面返回顶部
 
博客园  ©  2004-2025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ICP备20210404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