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玩 Linux 随便记录点东西

声明:本文有大量内容由 AI 生成,但是这些内容均经过验证(特殊标注除外)。

利用 scp 传输文件

1、从服务器上下载文件

scp username@servername:/path/filename /var/www/local_dir(本地目录)

例如scp root@192.168.0.101:/var/www/test.txt 把192.168.0.101上的/var/www/test.txt 的文件下载到/var/www/local_dir(本地目录)

2、上传本地文件到服务器

scp /path/filename username@servername:/path

例如scp /var/www/test.php root@192.168.0.101:/var/www/ 把本机/var/www/目录下的test.php文件上传到192.168.0.101这台服务器上的/var/www/目录中

3、从服务器下载整个目录

scp -r username@servername:/var/www/remote_dir/(远程目录) /var/www/local_dir(本地目录)

例如:scp -r root@192.168.0.101:/var/www/test /var/www/

4、上传目录到服务器

scp -r local_dir username@servername:remote_dir

例如:scp -r test root@192.168.0.101:/var/www/ 把当前目录下的test目录上传到服务器的/var/www/ 目录

参考资料:https://www.cnblogs.com/jiangyao/archive/2011/01/26/1945570.html

微软大战代码 怎么不能鼠标中键选择矩形区域

在 Linux 系统下的 VS Code 中,鼠标中键无法直接进行矩形选择(列选择),通常是因为 Linux 系统默认将“鼠标中键”定义为“粘贴选定内容”(Primary Selection Paste)。这导致当你尝试用中键拖拽时,VS Code 可能会优先识别为粘贴操作,或者与系统的剪贴板功能发生冲突。

以下是几种解决方法,按推荐程度排序:

方法一:修改 VS Code 设置(最推荐)

你可以禁用 VS Code 中“中键点击粘贴”的功能,从而恢复中键用于矩形选择的功能。

  1. 打开 VS Code 设置:按下 Ctrl + , 或者点击左下角齿轮图标 -> Settings
  2. 在搜索框中输入:selectionClipboard
  3. 找到 Editor: Selection Clipboard 选项。
  4. 取消勾选该选项。

效果: 禁用后,在 VS Code 内点击鼠标中键不再执行粘贴操作,此时按住鼠标中键并拖动,即可实现矩形区域选择。


方法二:使用键盘+左键组合(通用替代方案)(未经验证)

如果你不想禁用中键粘贴功能,可以使用组合键来实现矩形选择。

  • 标准快捷键: Shift + Alt + 鼠标左键拖拽

注意(关于 Alt 键冲突):
在 Windows 上通常只按 Alt + 左键即可,但在 Linux(尤其是 GNOME 或 KDE 桌面环境)中,Alt + 鼠标左键通常被系统占用为“拖动窗口位置”。

  • 所以,在 Linux 上必须多加一个 Shift 键(即 Shift + Alt + 鼠标左键)。
  • 或者,你也可以去系统设置里把“移动窗口”的快捷键从 Alt 改为 Super (Windows键),这样在 VS Code 里就可以直接用 Alt + 左键了。

方法三:切换“列选择模式”

如果你需要进行大量的矩形选择操作,可以将编辑器暂时切换为列选择模式。

  1. 在顶部菜单栏选择 Selection (选择)。
  2. 点击 Column Selection Mode (列选择模式)。
  3. 此时,你直接使用鼠标左键拖拽,画出来的就是矩形选区。
  4. 操作完成后,再次点击该菜单项取消模式。

快捷键切换: 通常并未绑定默认快捷键,但你可以去键盘快捷方式设置里搜索 toggleColumnSelection 自行绑定。

总结

  • 想恢复鼠标中键拖拽: 请去设置里关闭 Editor: Selection Clipboard
  • 想保留中键粘贴习惯: 请使用 Shift + Alt + 鼠标左键

华硕笔记本的一些其他东西

安装 asusctl 和 supergfxctl。(官网https://asus-linux.org/)

由于 asusctl (现更名为 asus-linux 项目的一部分) 和 supergfxctl 官方主要支持 Fedora 和 Arch Linux,Kubuntu/Ubuntu 上没有官方维护的 PPA 源。因此,最稳妥且能用上最新功能的方法是从源码编译安装

这个过程听起来复杂,但只要按顺序复制粘贴下面的命令即可完成。

准备工作

  1. 更新系统并安装基础依赖
    打开终端,运行以下命令安装编译所需的工具库: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install -y build-essential git cmake pkg-config libclang-dev libudev-dev libpci-dev libseat-dev libsystemd-dev libglib2.0-dev libgtk-3-dev curl
    
  2. 安装 Rust 编程语言环境 (关键步骤)
    Ubuntu 仓库里的 Rust 版本通常太旧,编译会报错,所以我们要用官方脚本安装最新版:

    curl --proto '=https' --tlsv1.2 -sSf https://sh.rustup.rs | sh
    
    • 出现提示时,按 1 (默认安装) 并回车。
    • 安装完成后,运行以下命令让环境变量立即生效:
    source "$HOME/.cargo/env"
    

第一步:安装 supergfxctl (显卡切换工具)

这是管理显卡切换的核心工具(必须先装它)。

  1. 克隆代码仓库

    cd ~
    git clone https://gitlab.com/asus-linux/supergfxctl.git
    cd supergfxctl
    
  2. 编译并安装

    make
    sudo make install
    
  3. 启动服务

    sudo systemctl enable --now supergfxd.service
    

    如果这一步报错,通常是因为没重启,暂时忽略,继续往下走。


第二步:安装 asusctl (整机控制工具)

这是控制风扇、键盘灯、充电限制等功能的工具。

  1. 克隆代码仓库

    cd ~
    git clone https://gitlab.com/asus-linux/asusctl.git
    cd asusctl
    
  2. 编译并安装

    make
    sudo make install
    
  3. 设置 udev 规则 (非常重要)
    为了让普通用户也能控制硬件,需要刷新一下规则:

    sudo udevadm control --reload-rules && sudo udevadm trigger
    

第三步:安装图形界面 (可选但推荐)

如果你不想每次都敲命令,可以安装 rog-control-center,这是一个图形化界面。

  1. 回到 asusctl 目录(如果你刚才退出了的话)

    cd ~/asusctl
    

    注意:rog-control-center 就在 asusctl 的源码包里,不需要单独下载。

  2. 编译安装图形界面

    make -C rog-control-center
    sudo make -C rog-control-center install
    

第四步:重启与验证

现在,请重启你的电脑!

reboot

重启回来后,进行以下测试:

  1. 检查服务状态

    systemctl status supergfxd
    

    应该显示绿色的 active (running)

  2. 使用命令行切换显卡模式
    查看当前模式:

    supergfxctl -g
    

    切换到混合模式(推荐日常使用):

    supergfxctl -m Hybrid
    

    切换到独显直连/高性能模式(玩游戏用):

    supergfxctl -m AsusMuxDgpu
    

    (注:切换模式后通常需要注销或重启用户会话)

  3. 打开图形界面
    在程序菜单里搜索 "ROG Control Center" 并打开。你应该能在里面看到风扇曲线调整、键盘灯光设置以及充电限制(比如设为 80% 保护电池)。

常见问题解决

  • 报错 "Permission denied":如果你运行 asusctl 命令时提示权限不足,请确保你的用户在 admusers 组里,或者直接使用 sudo
  • 显卡模式切不过去:确保你已经按照我之前的建议,将 Kubuntu 的电源模式设为 Performance,并且闭源的 NVIDIA 驱动已正确安装。

自动挂载非系统分区

在 Kubuntu (使用 KDE Plasma 桌面) 中,默认情况下确实不会自动挂载非系统分区。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KDE 自带的设置,或者使用图形化工具来配置。

以下是三种方法,按推荐程度从高到低排列:

方法一:使用 KDE 系统设置 (最简单,无需修改系统文件)

如果你只是希望登录后自动挂载(不需要在开机未登录时就挂载),这是最安全的方法。

  1. 打开 系统设置 (System Settings)
  2. 找到 硬件 (Hardware) -> 可移动存储 (Removable Storage) -> 可移动设备 (Removable Devices)
    • 注意:虽然名字叫“可移动设备”,但通常也能管理内部的其他分区。
  3. 勾选 “启用可移动介质的自动挂载” (Enable automatic mounting of removable media)
  4. 在下方的列表中,找到你想要自动挂载的分区。
  5. 勾选该分区右侧的 “登录时自动挂载” (On Login)“插入时自动挂载” (On Attach)
  6. 点击 应用 (Apply)

下次登录时,系统就会自动帮你“点”那一下,分区就挂载好了。


方法二:使用 KDE 分区管理器 (图形化配置,系统级挂载)(未经验证)

如果你希望它是系统级挂载(即开机后无论谁登录,分区都已经挂载好,且挂载路径固定),可以使用自带的工具。

  1. 打开应用菜单,搜索并打开 KDE 分区管理器 (KDE Partition Manager) (需要输入密码)。
  2. 在左侧选择包含该分区的硬盘。
  3. 在右侧列表中,右键点击你要自动挂载的分区,选择 编辑挂载点 (Edit Mount Point)
    • 注意:如果分区处于挂载状态,可能需要先卸载(右键 Unmount)。
  4. 在弹出的窗口中:
    • 路径 (Path):选择或输入一个固定的文件夹路径(例如 /mnt/Data/media/你的用户名/Data)。如果不确定,可以保持默认或新建一个。
    • 勾选 “如果无法挂载则不阻止系统启动” (Don't prevent system from booting if not mountable) (这很重要,防止硬盘出问题时导致无法开机)。
  5. 点击 确定 (OK),然后点击工具栏左上角的 应用 (Apply) 按钮使更改生效。

方法三:使用 GNOME Disks (界面直观,适合新手)(未经验证)

很多 Kubuntu 用户觉得 KDE 自带的分区管理器设置不够直观,更喜欢用 GNOME 的磁盘工具。

  1. 打开终端 (Konsole),安装它: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install gnome-disk-utility
    
  2. 打开应用菜单,搜索 Disks (磁盘) 并打开。
  3. 在左侧选中你的硬盘,在右侧点击你要挂载的分区。
  4. 点击分区条下方的 齿轮图标,选择 编辑挂载选项 (Edit Mount Options)
  5. 关闭 “用户会话默认” (User Session Defaults) 的开关。
  6. 勾选 “系统启动时挂载” (Mount at system startup)
  7. 点击 确定 并输入密码。

小提示:
如果不小心配置错误导致开机无法进入桌面(进入了紧急模式),不要惊慌。只需要输入 root 密码,编辑 /etc/fstab 文件,把最后添加的那一行错误的挂载信息删除或注释掉(在行首加 #),保存重启即可。

CPU 锁定 4.7 GHz

使用 TLP 将 CPU 频率锁定在特定数值(例如 4.7GHz),本质上是强制 CPU 始终运行在最高性能状态,不进行降频。

⚠️ 警告:

  1. 散热风险:锁定 4.7GHz 会导致 CPU 即使在空闲时也会产生大量热量,风扇可能会狂转。
  2. 物理限制:4.7GHz 通常是睿频 (Turbo Boost) 频率。如果散热跟不上,或者达到功耗墙,硬件机制会强制降频(Thermal Throttling),无论软件怎么设置都无法抗拒。

如果确定要这么做,请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第一步:确认你的 CPU 支持的频率

在配置之前,需要确认 4.7GHz 是有效的频率,并且知道具体的数值单位(通常是 kHz)。

  1. 打开终端,输入以下命令查看 TLP 检测到的 CPU 数据:
    sudo tlp-stat -p
    
  2. 查看输出中的 /sys/devices/system/cpu/cpu0/cpufreq/scaling_available_frequencies(如果存在)或 scaling_max_freq
  3. 确认 4700000 (kHz) 是否在支持范围内。如果你的 CPU 最大只能到 4.5GHz,强行设 4.7GHz 是无效的。

第二步:修改 TLP 配置文件

我们需要修改 /etc/tlp.conf 文件。

  1. 使用文本编辑器打开配置:

    sudo nano /etc/tlp.conf
    
  2. 找到以下几项设置,去掉前面的 # 号(取消注释),并修改数值。
    注意:TLP 分为 AC(接电源)和 BAT(用电池)。通常你只会在接电源 (AC) 时锁定高频。

    A. 设置调度器为性能模式 (Performance)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告诉内核不要省电。

    CPU_SCALING_GOVERNOR_ON_AC=performance
    

    B. 锁定最小和最大频率
    将最小值和最大值都设为 4.7GHz(单位是 kHz,所以是 4700000)。
    注意:如果你的 CPU 实际上达不到 4.7G,请填入你查到的最大物理频率。

    CPU_SCALING_MIN_FREQ_ON_AC=4700000
    CPU_SCALING_MAX_FREQ_ON_AC=4700000
    

    C. 设置能量性能偏好 (EPP)
    对于现代 Intel/AMD CPU,这项设置比 Governor 更重要。

    CPU_ENERGY_PERF_POLICY_ON_AC=performance
    

    D. 确保睿频开启
    如果 4.7GHz 属于睿频范围,必须确保 Boost 是开启的。

    CPU_BOOST_ON_AC=1
    
  3. 按下 Ctrl + O 保存,按下 Enter 确认,然后 Ctrl + X 退出编辑器。

第三步:应用更改并验证

  1. 应用更改(无需重启电脑):

    sudo tlp start
    
  2. 验证是否生效
    你可以使用 watch 命令实时查看当前 CPU 频率:

    watch -n 1 "grep \"^[c]pu MHz\" /proc/cpuinfo"
    

    或者使用更直观的工具(如果你安装了 s-tui):

    s-tui
    

常见问题与排错

  • 如果频率依然在跳动
    现代 CPU(特别是 Intel 10代以后)使用 intel_pstate 驱动,它对频率的控制权很大。如果设置了 performance 偏好,它会自动尽可能维持高频,但如果没有任何负载,它可能依然会稍微降频以保护电路。
  • 如果频率卡在基准频率(例如 2.8GHz)上不去
    检查散热。如果 CPU 温度过高,BIOS 会强制锁频。
  • 如何恢复默认?
    再次编辑配置文件,把上述修改的行前面加回 #,或者将值改回 balance_performance,然后运行 sudo tlp start

建议:
比起硬锁 MIN_FREQ=4700000,更好的做法通常是只设置 GOVERNOR=performanceEPP=performance。这样 CPU 会极快地响应负载升到 4.7GHz,但在完全无事可做时稍微休息一下,这对硬件寿命更好。

电源模式不见了

省流:装了 TLP 是这样的。

在 Kubuntu (KDE Plasma) 中,电源模式(省电、平衡、性能)的切换选项通常依赖于一个名为 power-profiles-daemon 的后台服务。

Linux 上有一个非常流行的电源管理工具叫 TLP。如果你手动安装了它,或者系统默认包含了它,TLP 会自动禁用 power-profiles-daemon,以此避免两个电源管理程序互相打架。

  • 现象:KDE 电源图标里的滑块不见了,因为 TLP 接管了所有设置。
  • 解决方法:你需要在一个“有界面滑块但控制较少”和“无界面但自动化程度高(TLP)”之间做选择。

如果你想要回 KDE 的电源模式滑块,你需要卸载或禁用 TLP:

  1. 打开终端 (Konsole)。
  2. 输入以下命令卸载 TLP:
    sudo apt remove tlp tlp-rdw
    
  3. 重新启用 power-profiles-daemon(见方法二)。
  4. 重启电脑。

QQ 9 更改存储位置

好像改不了,只能把原来的聊天记录复制过来。
具体来说,把原来 Windows 上以 QQ 号命名的文件夹里的 nt_qq 文件夹里的东西,复制到 ~/.config/QQ/nt_qq_一坨你的UUID

微信 4 打不开

我记得是缺一个依赖,具体是啥我也忘了(

键盘的 F 键指向功能键

临时修改(重启后失效):

# 设置为 Mac 模式(媒体键优先)
echo 1 > /sys/module/hid_apple/parameters/fnmode

# 设置为 PC 模式(F键优先)
echo 2 > /sys/module/hid_apple/parameters/fnmode

永久修改:
你需要创建一个 modprobe 配置文件。

  1. 新建文件: nano /etc/modprobe.d/hid_apple.conf
  2. 添加以下内容:
    options hid_apple fnmode=1
    
    (将 1 改为 2 即为强制 F 键优先)
  3. 保存并重启,或者重新加载内核模块:
    update-initramfs -u
    

启动 HMCL 时应用缩放

在启动命令中加入 -Dglass.gtk.uiScale=1.5 参数。
参考资料:https://github.com/HMCL-dev/HMCL/discussions/3151

使用 NVIDIA 显卡启动 Minecraft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需求。在 Linux 笔记本(混合显卡)上,为了省电,默认情况下应用程序(包括 Java/Minecraft)都会使用核显(Intel/AMD iGPU)运行。

我们需要显式地告诉系统:“喂,启动这个游戏的时候,把渲染任务交给 NVIDIA 独显去做!”

这主要通过 NVIDIA Prime Render Offload 技术来实现。既然你已经安装了 nvidia-driver-535,这个功能是开箱即用的。

请按照以下步骤操作,最稳妥且方便:

第一步:验证显卡是否准备就绪

先确认 N 卡已经正常工作。在终端输入:

nvidia-smi

如果能看到显卡列表,说明驱动没问题。


第二步:创建一个“独显启动脚本” (prime-run)

为了方便以后任何软件(不只是 HMCL)都能一键调用独显,我们先创建一个通用的命令 prime-run

  1. 打开终端,创建脚本文件:

    sudo nano /usr/bin/prime-run
    
  2. 在里面粘贴以下内容:

    #!/bin/bash
    export __NV_PRIME_RENDER_OFFLOAD=1
    export __GLX_VENDOR_LIBRARY_NAME=nvidia
    exec "$@"
    

    (这段代码的意思是:设置好 NVIDIA 相关的环境变量,然后执行后面跟着的命令)

  3. 保存并退出:

    • Ctrl + O 回车保存。
    • Ctrl + X 退出。
  4. 赋予执行权限:

    sudo chmod +x /usr/bin/prime-run
    

测试一下:
输入 prime-run glxinfo | grep "OpenGL renderer"
如果输出里有 NVIDIA 字样,说明这个命令成功了!


第三步:在 HMCL 中设置

现在我们只需要告诉 HMCL,启动 Java 的时候要在前面加个 prime-run

  1. 打开 HMCL 启动器
  2. 进入 “设置” (Settings) -> “全局游戏设置” (Global Game Settings)(或者你可以针对某个特定整合包单独设置)。
  3. 找到 “命令包装” (Wrapper Command) 这一栏(有些版本叫“启动器包装”或类似的)。
  4. 在输入框里填入:
    prime-run
    
  5. 关闭设置

第四步:进游戏验证

  1. 通过 HMCL 启动 Minecraft。
  2. 进入游戏世界后,按下 F3 键打开调试界面。
  3. 看屏幕 右侧 的信息栏,找到 Display 这一行。
  4. 如果成功:你应该能看到类似 NVIDIA GeForce RTX 3060... 的字样。
  5. 如果失败:它显示的依然是 Intel UHD GraphicsAMD Radeon
posted @ 2025-11-28 16:30  淼畔  阅读(1)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