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不知道哪里看到的一句话。

说何以琛和赵默笙最后在一起,是完美。

沈佳宜和柯景腾没有在一起,

郑微和陈孝正没有在一起,才是青春。

 

遗憾的,才是青春吧。

 

光线散漫地射到每个人的脸上,镜头切到电影的最后几个镜头。

郑微问陈孝正你那个时候在游泳馆对驯兽师说了什么。

陈孝正想起了他笑着说我今天要和我的女朋友求婚,可是我买不起钻戒,能不能让她摸摸海豚?

他回忆着,回忆着。

眼中带着泪水。

全剧终。

 

三个字打出来,芃和我终于忍不住崩溃大哭。

我旁边那个女孩也泣不成声。

我看着剧院中的人稀稀拉拉逐渐走出。

有的年长的人表情麻木,看着泪水抑制不住几乎不能行走的我们几个女孩略有惊讶。

 

四度落泪。

只是因为它柔软。

 

【一】

 

郑微。微观世界的微。

没看过原著。

当初看到这个不算漂亮却倔强的女孩的时候,想想这个女生怎么这么无理取闹。

她怎么可以无理取闹到像个树袋熊一样处处缠着陈孝正。

她怎么可以这么直接地看着阿正的眼睛说出我喜欢你。

她怎么可以这么厚脸皮像个屌丝一样半夜三更在男生宿舍打牌。

她怎么可以。

可以这么勇敢。

勇敢到做他那1CM的误差。

 

陈孝正的一句:我的人生是只能建一次的楼。

使她的人生全然崩溃。

 

【二】

 

始终不是很能理解觉得浪费了130分钟的人。

那些指责的人明显地分成了两个队伍。

一支摇曳着看了原作的旗杆,无法接受这样的改编。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些不可置否。

另一些人说这有多烂啊,完全就不好看啊,情节无趣啊,不明所以,印象不深刻啊。

是的,这是一部有着满满槽点的片子。

伊利和某医院多次的明显的广告植入。

陈孝正突然的那句你神经病啊。

情节过度的不合理。

转接镜头的生硬。

诸如此类的话。

日日上演。

 

我们往往来电影院的时候,往往怀着对某部片子的很高期待。

带着这样的心情,所以很多人万般挑剔。

 

少年PI横空出世,专家嫌它特技过多。

伊朗小鞋子的故事,有人说小题大做。

坏小子的展映,有人说金基德是变态。

鬼子来了被禁,有人鼓掌叫好。

 

甚至走在大街上说一句毛主席的错误之处,立马会被人扇耳光。

 

看,这个世界上永远有那么多的人不满足于现状。

 

看。

他们没有经历。所以永远无法懂得。

 

当有人问起说这部电影怎么样啊。

他们耸耸肩,说这部电影其实不怎么样。

就这样生生地阻断了他人属于自己的感官体验。

 

【三】

 

身边的一些人在人人上转发说为什么很多人都哭了,我却无动于衷。觉得很普通之类的字眼充斥在他们的评价中。

 

是不是缺了什么。

那些我们曾近有过的,现在已经逝去或者即将逝去的东西你已经忘却。

 

钱理群在评价鲁迅的时候曾经说过30岁以前,大多数人是读不懂鲁迅的。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那么多的挫折和苦难。

 

可是。

是不是因为这样的苦难。

让我们体验了人情冷暖。

让我们磨掉了自己的棱角。

我们变成一张张麻木的面孔。

生活在体制内。

寻不到知音。

丧失了爱人与被爱的能力。

 

在那些大无畏甚至有些洋洋得意感觉哭的人都是傻逼的人的字眼中,是不是隐藏了些许的酸楚和未能言说的遗憾。

其实,还有一点点的羡慕。

 

所以,能够看清这个世界,还爱它的人是很厉害的。

 

【四】

 

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

 

那个曾经等待林静等待了很久的郑微。

 

那些在阮莞墓前静静盛开的满天星。

 

就这样爱过一个不可能爱你的人。

 

就这样等待过那个当年昙花一现的人。

 

那个因为自尊被践踏而退学的朱小北后来死不承认是自己的刘老师。

 

苏小懒曾经在《欢迎光临我的懦弱之城》里说。

 

是不是每个人被羞辱后,都和我一样,内心瞬间会涌起一股强大的力量,煽动他,驱使他——应该迫切找到一个排山倒海般可以迅即扭转全局的途径宣告胜利,以此雪耻,维护尊严。但对于我而言,也就仅仅是在心里翻涌而已,没有任何可以付诸实际的行动。 

 

一直都很佩服这样的人。敢爱敢恨,敢做敢担当。

 

大多数的我们都是其中的一员吧。

 

多年之后的我们,有的升官,有的发财,有的找到了很好的对象,有的却默默无闻。是否再次相聚的时候,在比较中心中自然有落差。

 

我记得骆新曾经说过一段话:

中学毕业几十年后,我的同学们曾经举办过一次聚会。除了出国的和联系不上的,在北京我们一共寻找到近三十位同学,但到了聚会的那一天,到场的人,却只有十位。热心张罗这事儿的同学,苦笑着解释说:“许多人不来,并不是因为忙,而是觉得丢人——我们各自的人生,就像是从地球射出的几十缕激光,起点虽相同,但二十年的漫长路径,却令终点离散甚远。有做了高官的,有发了横财的,有出了大名的,但绝大部分人,要么默默无闻于平凡岗位,要么皓首穷经地独守清贫,如果说,你们是成功的代表,我们无疑就是失败的典型,没有人愿意在趾高气扬的成功者面前,曝晒自己败局已定的沮丧。”
听了这话,我感到很悲哀。
我们这个社会,对于成功的定义,似乎一贯都是“升官发财”。却忽略了除“升官发财”这个结果导向背后的努力过程和价值初衷。我们是否认真工作了?是否坚持真理了?是否承担责任了?是否惠泽他人了?……问心无愧,难道就算不上“成功”?

 

那些成功至上的盖棺定论成了主流。

它强大到超越了一切想要再见的想法,一切想要在一起的理由。

 

 

【五】

 

那个勇敢去爱的阮莞。

陪人去堕胎。被陪去堕胎。

命运仿佛是一个奇怪的轮回。

那样一个坚定执着的她婚前不停地奔跑和赵世永约见了最后一面,只为过去的青春做一个了结。

迎接她美丽的终点却是死亡。

那朵洁白的花就这样凋零在路边。一生为爱,为爱而死。

 

 

【六】

 

那个以结婚为目的而和阮莞在一起的医生。

多少年后。

“他工作很稳定啊。他工资很高啊。他有房有车啊。

这些道貌岸然却又理所应当似乎找不到任何驳斥的回答的理由成为了我们挑选伴侣最重要的理由。

 

多少年后。

家里的敦促。社会的压力。旁人的眼光。

你选择娶妻或者嫁人。然后生子。

最终越来越少的笑容在你的脸上显现。

在某个落雨的黄昏,某个宁静的夜晚。

你突然醒来。

满脸是泪,濡湿了枕头。

然后你也不知道你为什么哭了。

 

多少年后。

有人问你,你为什么喜欢他啊。

你笑了。然后模糊地带过,你说这个人很好啊。

而不是因为爱。

因为爱。

他很好代替了我爱他。

想想就难过。

于是渐渐成为了心中最为沉痛的呜咽。

 

也许我们本身的无奈和彷徨才造成了我们生命如此漫长破碎而曲折的过程。

 

【七】

看过一篇文章:

我们喜欢一件东西能喜欢多久.  
     一首歌听了几天也就腻了.  
     一种饮料喝了几个月也该换了.  
     一个人喜欢了几年,怎么样?也就应该找下一个了.  


     你想到你和他都还16岁的时候,那些共撑一把伞的日子,他握着的伞柄明显的倾向你,自己却淋湿半个肩头的日子.  
     光阴无法倒退,你觉得实在是已经到头.  
     剩下的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或者说下半生都和他没有关系了.  


     一种感动能保存多少.  
     你接到受里的玫瑰花几天就凋谢了,那香气能留在你记忆中么.  
     你们曾经听过的那几首歌几年后就已经过时了,那旋律你还记得么.  
     天早就放晴了,与你撑伞的也不再是那个人了,那把伞还立在你的墙角么.  
     你是不是会把这些都忘记呢.  


     仿佛什么都有期限.爱情或者友情,以及更多更多.  
     过程,挫折,时间,现实,无论是什么让他过期了.你听过压抑的哭声,了解感情的过度,
     知道心境的变化.你那么遗憾又无可奈何.  


     当你停在这样一个美丽而又冷酷的地方,很久之后才想起回头去看看,对岸依旧青春正好,
     梧桐树在两旁笔直地连成线,男孩或者女孩一路摇摇晃晃地冲过,笑声长留在耳边.


     于是你背过身用手掩住了潮湿的眼眶.  
     然后你才明白.  
     我们真正爱了,真正难过了,原来也就只有那几年.

 

在触手可及的时光里的那个人如果再次出现在你的面前。

阳光温暖。

微风熏醉。

你们穿着校服或者白色的衬衫。

你还会直直地看着他的眼睛。

勇敢而坚定地说:我喜欢你。

吗?

吗?

吗?

 

曾经有那么一刻。

你想拉住他的手或者摸摸她的头发。

可是你什么也没有做。

 

少年的隐涩终究埋下。悄然想着静香最终也没有嫁给大雄。

念叨着说不定这世间最好的感情就是你喜欢他。他喜欢你。你们最终却没有在一起。

然后就释怀了。

 

【八】

 

青春于毕业季终结。

你哭过笑过的日子就此散去。

那么一天,你们的人生不会再产生任何大片的交集。就像天与地一般。

你的蓝图里不会再有他,她,他们的身影。

越来越轻。

越来越轻。

而后至一颗尘埃。

每个人都孤独收场。

这是人世间亘古不变的悲凉。

最终虚无。

 

曾几何时洁癖的陈孝正还要在坐的地方垫书吃蛋糕。

一转眼他却穿着西装坐在台阶上抽烟。

曾几何时郑微傻头傻脑算错钢筋水泥的配比。

一转眼她却站在CBD地区钢筋水泥高之上的OL顶端。

曾几何时黎维娟从小县城出发想当成一个学霸,改变自己的命运。

一转眼她嫁给了一个50多岁的男人还成了两个孩子的后妈。

 

梦想与现实的重重阻碍。

我们在命运面前俯首称臣。

你不知道你自己在学些什么。也许将来你的工作根本和所学无关。

你不知道家人在你的背后提供了多少支撑的力量。

你不知道那些和你曾在学校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们将来会走向何方。

 

因为现实。

你放弃了选择的权利。

你甚至放弃了挣扎的权利。

像是砧板上的鱼。

等待宰割。

 

无数的陈孝正们和郑微们因为出国等分歧和意见分开。

无数的张开们碌碌无为。

无数的许开阳们利用某些跳板把无奈赋予现实。

 

但是,还是希望。

阮莞们的出现。

正如郑微唱的《红日》。

就算命运颠沛流离。

流离。

 

我们长大。

长大。

面对命运。

妥协。

妥协。

 

低头。

低头。

 

【全剧终】

 

突然想起前几天我被某人训的时候他说。

你不能改变它。

那你就只能适应它。

 

于是未来某一天。

亲爱的我们。

再次相遇。

我们逐渐变成了自己当初讨厌的模样。

就是如此现实。

 

时光兜兜转转,谁得到了谁,谁又失去了谁。

也许是陈孝正在洗衣服的地方残忍的那句“人首先要爱自己才能爱别人。”

也许是张开和土木工程系毕业喝时的那句“陪君醉笑三千场 不诉离殇”。

也许那时你笑的天真烂漫。

 

让我一度希望我们曾经的青春永不散场。

 

“我今天要和我的女朋友求婚,可是我买不起钻戒,能不能让她摸摸海豚?”

 

他笑的朴实。

 

然后他哭了。

 

我也哭了。

 

posted on 2013-05-16 13:54  知识天地  阅读(34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