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站在公司的肩膀上
2011-09-15 00:49 yuxiong 阅读(192) 评论(0) 收藏 举报最近,一直在思考,在一个大公司,个人的成长和公司的成长之间该如何博弈。无意中,看到了王建硕同学的一篇博文,主要描述了google和微软的一些异同点,主要也是关于公司和个人之间的成长。
基础设施
Google和微软,从大的角度来说,他们很像:他们都是软件公司。但软件公司多了,Oracle也是软件公司,Adobe也是,Netscape也是,还有很多很多的软件公司,但Google和微软和他们有都不一样,显得很另类。从行业来说,微软主营的是操作系统和办公套件,Google专注互联网上的搜索,看似行业不一样,但他们在不同的行业又有一点相同。
这一点相同的地方,就是他们都是平台提供商。
平台这个被滥用的词挺难准确的表达我想表达的意思的。我要说的就是,就是他们都希望做好东西,让别人在在自己的基础上做开发,而不仅仅满足于别人用自己的应用程序本身。做为公司,它们是这样对待外部的用户和合作伙伴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员工的。
比如说Windows,首先要说,他是个不错的应用程序,否则也就没有它做平台的份儿了。但他真正的成功是让开发者在上面开发应用。如果我们看到微软内部,内部的各个部门互相提供大量的编程接口,这成就了微软内部的很多的创新。在微软内部,大家都争着为其他部门提供更好的"编程接口"好让他们用自己的服务。也就是说,在微软里面,自己可以在其上开发的“平台”很多,所以可以做出更好的东西。
Google的搜索当然不错,但看到他的背后,也是一个大的平台,让Google的工程师可以更高效的开发程序。比如GFS(Google File System),就提供了便宜的,巨大的,高容错的,高性能的存储。这样的平台,估计现在全球范围内不多。还有Mapreduce,这个让一个程序并发的跑在数万台电脑上的程序框架,让一个刚刚加入公司的程序员就可以操纵数万台电脑一晚上处理到几个Terabyte的数据;再比如说Bigtable这样的东东,巨大的存储结构。
这些东西,借用阳萌,其实是一个公司提供给员工的基础设施。
..........
给我们的启示
无论是程序还是公司,架构很重要,就是如何把人员和资源搭成梯子,文化上有让别人更伟大的导向,让一个刚刚进公司的人,可以迅速的做到比他进入其他公司的同龄人获得更多的支持,这才是一个公司的结构上的成功。
好的公司,尤其是非常成功,并且长久成功的公司,一定是在基础机构上面投资最多的公司;一个好的公司,一定要让员工站在自己的肩膀上。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