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硬件介绍
1、学习型号:STM32F103C8T6 命名规则
ST:ST公司 M:微控制器 32:32位寄存器 F1:主流类型MCU(通用型) 103:增强型 C:48脚 8:64K闪存 T:LQFP封装 6:工业级温度范围-40℃~85℃
2、ARM处理器
由ARM提供内核设计,半导体厂商实现内核周边电路诸如存储器、外设等。
ARM处理器主要可分为三型
2.1M微控制器 Cortex-M 在嵌入式领域使用
2.2R实时型
2.3A应用型 Cortex-A 在高端应用领域
3、STM32F1103C8T6主要参数介绍
内核:ARM Cortex-M3
主频:72MHz 由8Mhz内部主时钟经内部锁相环倍频而来
RAM:20K(SRAM) 运行内存
ROM:64K(Flash) 程序存储器(闪存)
供电:2.0~3.6V(标准3.3V) 51的供电为5V
4、系统结构
Cortex-M3:微控制器。
三大总线:指令总线(主要连接flash闪存)、数据总线、系统总线。
AHB总线:A先进的 H高性能的总线 主要用来挂载最基本的和性能较高的总线(复位和时钟等) 由于AHB与APB1、APB2存在差异,故使用两桥接与之相连。
APB1:A先进的 P外设总线。
APB2:A先进的 P外设总线(连接重要外设)。
性能比较:AHB(72Mhz)>APB2(72Mhz)>APB1 (36Mhz)。
DMA:CPU的助手,处理数据搬运等工作,拥有与CPU一样的总线控制权以访问外设。
5、引脚及其定义
为C=48引脚
引脚主要分为三个类型 电源相关引脚 最小系统相关引脚 IO口、功能口相关引脚
电源相关引脚:采用分区供电的方式,三个VSS引脚负责接地三个VDD引脚接3.3V电源 VSSA、VDDA负责连接内部模拟部分电源
最小系统相关引脚:OSC_IN OSC_OUT连接主时钟8Mhz晶振 NRST复位引脚,低电平有效 PB2(boot1引脚)、BOOT0 控制启动模式(仅复位后的第四个时钟上升沿有用,其余时间boot1可被用作PB2引脚) PA13、PA14为调试引脚
三种启动模式: boot1为0时为正常模式,主闪存存储器被选为启动区域。 boot1=0 boot0=1时 适用于串口下载时(其余两种下载方式均不可用时),将系统存储器选为启动区域,将系
统存储器的bootloade接受串口数据并刷新到主FLASH中。 boot1=1 boot0=1时。启动模式为内置SRAM。
两种调试模式:SWD与JTAG SWD两个接口SWDIO\SWCLK,仅用PA12\PA13引脚即可,STlink采用SWD模式 JTAG模式则需五个引脚。
6、最小系统电路
晶振:8Mhz主时钟晶振,可倍频至72Mhz,还可连接32.768Khz晶振以支持RTC功能,以二的十五次方分频得到一秒。
启动配置:主要三种启动配置,通过配置BOOT0 与BOOT1实现。
复位;分为上电复位与按键复位,低电平有效。
下载端口:采用STLINk即采用SWD模式调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