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某些地理信息科学研究泼点凉水

首先申明,本文纯属扯淡,因此思路跳跃和洋洋洒洒在所难免,还请见谅。文中部分灵感来自从清华退学的博士生王铮,特此致意。夸夸其谈的治学和办学方针其实让很多老师和学生很为难,所感由此引发……


地理信息科学是上世纪末提出的概念,其核心是要使GIS从技术变为科学,这个本身没有问题,例如我们有计算机科学,问题是目标和思路的问题。中国擅长的是玄而又玄的理论,例如老子的道,所以越基础,越接近不可知的世界,我们越擅长。

80年代或者之前的计算机科学系,搞的还是实的东西,自己设计一些硬件和软件,例如伟大的方正排版;但现在大概都渐渐向我们的老祖宗学习了,所以有王铮同学的悲哀。如果袁隆平先生在现在的学术环境,他能否不下岗?如果陈景润先生在现在的数学所,他能否作出那样的成就?答案不言而喻,但为什么没有人可以站出来,喊一声“停”?

以前曾说过我国GIS是“平台与院系齐飞”,这样虽然不好,不过总比目前的“研究与玄学一色”要好不知多少倍。因为前者虽然不好,虽然浪费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财产,但可以造就MapGIS和SuperMap,可以让国产GIS软件的市场占有率达到其他软件的十倍百倍,让我们这些GIS的从业者有骄傲的地方。后者则不仅会造就不学无术和夸夸其谈,纳税人的钱还是被浪费,于国计民生何补。

以上是废话。提出地理信息科学,前提是因为GIS缺乏理论基础,已有理论不是计算机技术就是地图学和地理学。2卷本的《地理信息系统》经典中对基于地图学的GIS的批评在于地图是静态的(尺度、信息量)、二维的(没有3D和时间维)、精确的、平面的等,因此作为空间的表达有很多问题,诚如斯言。

但是不是明天就可以不使用地图了,我看不见得。大概10年20年后,地图还是地图,牢固的数学基础,保证了其数字化,所以才有GIS,有Google Map,有LBS。所以,如爱因斯坦所言,不赞成年轻人去搞他所搞的太理论的问题,因为有太多的不确定性。那么,对于现今的地理信息科学的一些问题,实在是不应该是人人都去搞,都去钻的,留给Goodchild这几个人,他们有Money有地位,有洋车和洋房,所以无所谓,广大的在校的硕士博士从业者恕难奉陪。

个人从事GIS这个行业的时间与一个这个专业的学生比较,本科还没有毕业,但与很多从业者,也算不短了。02年后半年开始做GIS,开始完全是开发,从03年末开始看各类学术文章和有关书籍,到目前,相信比90%的这个专业的博士毕业生看的文章肯定要多好多倍(特别是外文,因为闲的时间多),但效果用王铮同学的话,是越看越晕,大概是文章里良莠不齐,所以很是纳闷。其中一个关键结论是,尽管在米国,很多人在提地理信息科学,但还是做技术和应用的人多,特别是后者。大概老外眼光短,只会向眼前的前沿走,没有我们的学者跳跃式的魄力和气度。

在很多中文的文章里,个人非常欣赏王劲峰同学的几篇关于空间分析的文章(很好查,推荐一下),虽然是综述性,但确实清晰,大概是科学不是技术,更不是玄学。

回到地图,从软件谈谈搞GIS研究的圈子。有一些现象,南京、上海这一带,例如南大、南师、华东师大这些地方,使用Mapinfo的人好像多一些,而且从文章和个人能了解到的项目来说,这些地方搞所谓地学模型的比较多(就是使用GIS解决问题,即应用研究);中山大学不了解,但GIS好像搞很不错。大概和传统的商人气质有关。目前国内的GIS热点地区,以及搞的比较好的地区,大概也是这2个地区。

地图和GIS,或者电子地图和GIS,其实是密不可分的,或者说差不多。UCGIS的地理信息科学前沿研究领域里,有一块就是地学分析,我们庞大的GIS院系,专注的应该也是这一块,悲哀的是,95%以上的人只知道作图和玄学,地学模型和地学分析对于他们只是名词(感谢汤国安老师,是他使自己明白GIS研究应该是地学分析)。对于UCGIS的其他方向,与技术有关的(空间数据库之类)留给超图之类以及他们后边的院校。对于接近玄学的东西,留给地理所这样的地方,因为很多人也有车有房,让广大的赤贫的博士硕士耗这个,有意义吗?可恨的是我们很多院校的决策者,为什么偏偏要盯着这些呢?

龚建雅先生在去年的一篇GIS的综述文章里提到,“现有的GIS 理论基础可以支撑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近20 年来,真正推动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成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个人深表同意。文中谈到,类似地物的自动提取与识别需要长期研究,短期内难有突破。所谓需要长期研究,个人理解就是需要基础环境,研究基础,而不是谁都可以进入这个领域。

真正的基础研究需要环境、基础和相当的经费支持,试问全国的GIS专业的院系里有几个有条件,扳着指头数数,绝对用不着两只手。所以,地理信息科学的问题在于,第一,用不着那么多人去搞,第二,大多数人也没有资格搞。

李敖称自己的毕业论文和研究所入学考试,没有人敢提问题,原因大概在于老一辈学者虽然混蛋,但还没有新一代学者无知者无畏的勇气,如果是今天的院校,试问李敖这样的人可以毕业?可以入学?任何论文、文章都可以被一无所知的无畏的学者横挑鼻子竖挑眼,所谓学阀,如此而已。

回到GIS,一个例子。从地球的半径到细胞有多少数量级?Google地图使用非常有限级的缩放可以表达不到一米分辨率的详细的街道信息到全球信息,那么试问,有多少分析和应用需要所谓的多尺度(尺度研究有其他含义和意义,比例尺尺度是一方面)?我个人相信,GIS或者说类似技术的应用,能否解决实际问题,“现有的GIS 理论基础可以支撑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对问题的深入(所谓行业知识)和开发实施(软件工程),2者都是我们的软肋,避而不谈不搞不研究,掩耳盗铃是也。

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是工程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这个在IT及其有关行业应该是很清楚的事情,所以对于个人,更原意关注工程而不是理论,此为其一;第二,研究必须从实际出发,对于GIS,就是使用GIS来解决某个学科相关的问题,例如地学、农业、气候、林业等等,这应该是一个广阔天地,个人非常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没有人深入做这些事情,而且也不允许别人做,大概所谓学阀是也;第三,编程问题,这个在很多地方和很多人已经反复讨论,个人的意见是应该熟练,对于其他学科,实验是仪器或者野外,对于GIS,实验就是程序,目前来说,大多数的软件不开发(二次开发或者宏语言等等),就无法对研究的内容进行实验。

对于GIS这个行业,因为计算机科学的原因,知识和技能更新的速度很快,所以不断的学习就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年龄大了的学者。当然,有理论和经验,学习是很快的事情。实际上是,很多学者,很早就失去了学习能力,那么,我们又如何能期望他们可以给我们的行业带来什么。他们人心不古,学科江河日下。所以,很佩服自己硕士和现在的导师,都属于解放前生人,还可以不停的学习(这里绝对没有马屁,因为前者已属于院校官僚,有过节,恨不得一骂而快之,何来马屁)。

自己有时候真的很困惑,进入过2个与软件相关的行业,一个是所谓教育软件,一个是GIS,前者曾经也满腔热血,但环境和情况不说也罢。GIS会如何,目前的LBS和电子地图使GIS从一个很多人所不知的产业,变成一个主流行业;但学术圈,至少国内学术圈对于这些,还很疏离。一个在米国的同学,前些天谈GIS,他提到Google Earth,可见其深入人心,而我们的教授,是否知道Google Earth呢?当ESRI也开始学习Google Map,Google Earth,认真的改进自己的产品,那么对于每一个从业者,是否都应该去关注这些?实际的教学环境,最终会有怎样的从业者,而从业者又会使国内的GIS走向如何的明天?

所以,虽然GIS行业在借Web 2.0的大潮,使GIS从技术和科学走向服务,这一点已成为业内共识,但没有与此有关的研究,没有院校做这方面的工作和教学,我们是否又会是一个迟到者?

插一点闲话,记得自己上学的时候,学校也没有太多活动之类,但现在的学校和校园,有无数的活动,试问这样的环境,学生每天琢磨这些事情,怎么能学好,所以名校的本科毕业不会编程,用不好一个GIS桌面系统,没有任何二次开发的能力,也就不是什么怪事。不是怪事之下,GIS产业的明天又会有什么怪事?

最后,算是总结一下自己的观点,作为一门应用学科,GIS这个圈子,研究应该注重GIS的应用领域,和应用结合,例如应用GIS做地学模型和地学分析。GIS的教学和研究必须在理论的基础上教会学生的实际的工作能力,包括工具的使用和开发能力。工具使用是对于不同的平台和工具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论基础和经验很快上手;开发能力是掌握基本的编程基础,没有程序语言和数据结构的知识,我不相信一个人会理解空间索引的意义,理解GIS的数据结构,理解GIS的很多基础知识;没有开发能力,对于一个从业者,不管是研究还是应用,都会有很多局限。


 

注1:所谓玄学,意指伪科学,空泛,概念对概念,以及可以定量但实际非定量的研究,等等,地理学,包括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计量革命之后已经定量化,而我们的学者还在使用玄学的方式在研究,个人深不以为然。

注2:个人喜欢的是写一点技术性的东西,例如前边关于设计模式的文字,或者开发使用心得等等。很不喜欢写这样的文字,因为很累,但不吐不快。

 

posted on 2005-11-13 14:09  马维峰  阅读(2367)  评论(14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