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基本命令

基本命令:

1、关机:init 0

2、切换终端: ctrl+alt+f(1-6)

3、新增用户:useradd username

4、修改用户密码: passwd username

5、ls 列目录。

6、查看当前登录用户:whoami who

7、日期时间:date cal hwclock -s(同步硬件时钟)

8、清屏:clear.

9、切换用户: su - username.

10、查看命令帮助:man  或在命令后跟 -h --help.

11、在输入命令时,使用TAB键来补全或提示命令。

12、grub加密:(a)grub-md5-crypt ,生成密文  (b)编辑 /etc/grub.conf文件,在隐藏目录的命令下增加一行,password --md5  ****(密文)

13、查看运行级别:runlevels  .0 关机  6 重启 1 单用户  2 3命令行模式,2没有网络  4 未用  5窗口

14、chkconifg  ,检测服务配置,能对各个级别的服务进行控制;--list,列出各条服务的启动设置。   --level 2345 设置某服务在各级别的启动。

目录与文件操作:

1、查看当前所在的目录:pwd

2、cd ~ 切换到当前用户的家目录。 cd -返回上一个目录。cd .  cd ..   cd /  cd

3、拷贝 -cp 移动(更名)- mv   删除 -rm     其中  rm -rf为递归删除目录或文件。mkdir 建立目录。touch 创建文件。

4、alias 别名  例 : alias cp='cp -i'

5、查看文件的三个命令: cat查看  head查看文件头  tail查看文件尾(例tail -1 a.txt,查看文件最后一行,可以用tail -f即时显示文件更新的内容) more (查看大文件,用回车翻页)less(查看大文件,用箭头键翻页)

 用户与用户组的操作:

 重要目录、文件:/etc/passwd存储所有用户的相关信息,该文件也被称为用户信息数据库(Database)。/etc/shadow文件存储所有用户的密码,每一个用户占用一行记录,该文件实际上就是存放用户密码的数据库(Database)。

1、useradd命令:新增一个用户。a) –u:指定用户的UID   b) –g:指定用户所属的群组   c) –d:指定用户的家目录d)    –c:指定用户的备注信息e)    –s:指定用户所用的shell  最常用的是指定用户的群组、家目录。另外:UID指定为0,则具有root权限。

2、 usermod命令:修改用户的账户信息。
a) –u:修改用户的UID
b) –g:修改用户的GID
c) –G:将一个用户加入到指定的群组中
d) –d:修改用户的家目录
e) –c:修改用户的备注信息
f) –s:修改用户所用的shell

注:-L  锁定用户  -U 解锁用户

3、userdel 删除用户 加-r选项,则同时删除该用户的家目录。

4、groupadd:创建一个新的群组账号。–g:指定群组的GID
  groupmod:修改一个群组账号的信息。–g:修改群组的GID   –n:修改群组的名称

5、关于文件权限:共10位,第一位:文件类型,-代表普通文件。 d代表目录 b代表设备  l代表软链接  p管道文件。

    第二至四位,代表属主的权限,五至七位,代表属组的权限,八至十位,代表其它用户的权限。

    其中rwx分别代表读写执行  -代表无对应权限。

6、chmod :设定或更改文件或目录上的权限。
     -R选项:不但设置(或更改)该目录权限,而且还要递归地设置(或)更改该目录中所有文件或子目录的权限。
  u:表示所有者(owner)的权限。
  g:表示群组(group)的权限。
  o:表示既不是owner也不与owner在同一个group的其他用户(other)的权限。
  a:表示以上3组,也就是所有用户(all)的权限。
  运算符(operator)
  +:表示加入权限
  -:表示去掉权限
  =:表示设定权限

7、chown修改文件或目录的属主、属组    chgrp修改文件或目录的属组。

8、执行文件的方式:  ./文件名   . 文件名   sh 文件名   bash文件名

9、  >   >> 第一个能将左边的输出覆盖到右边的文件中。  第二个能将左边的输出追加到右边的文件中。 wc -l 统计行数

10、 tar命令的常用选项:
  c:创建一个新的tar文件。
  t:列出tar文件中目录的内容。
  x:从tar文件中抽取文件。
  f:指定归档文件或磁带(也可能是软盘)设备(一般都要选)。
  v:显示所打包的文件的详细信息,v是verbose的第1个字母。
  z:使用gzip压缩算法来压缩打包后的文件。
  j:使用bzip2压缩算法来压缩打包后的文件。

11、vim编辑器基本模式:
a) 命令行模式:vi的默认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所有的输入被解释成vi命令,可以执行修改、复制、移动、粘贴和删除正文等命令,也可以进行移动光标、搜索字符串和退出vi的操作等。
b) 编辑模式:在编辑模式中,可以往一个文件中输入正文。在这一模式下,输入的每一个字符都被vi编辑器解释为输入的正文。使用ESC键返回命令行模式。
c) 扩展模式:在一些UNIX系统上也叫最后一行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可以使用一些高级编辑命令,如搜寻和替代字符串、存盘或退出vi编辑器等。要进入最后一行模式,需要在命令行模式中输入冒号(:),冒号这一操作将把光标移到屏幕的最后一行。

 

a:进入插入模式并在光标之后进行添加。
i:进入插入模式并在光标之前进行插入。
o:进入插入模式并在当前(光标所在)行之下开启新的一行。

 

 

 

     

进程查看与管理

1、常用 命令  :  top ,动态监控。    ps,查看进程信息  pstree,查看进程树      ps -aux  常用命令。

2、pkil kill -9    终结进程。

分区格式化挂载软硬链接

1、分区命令:fdisk ,加-l选项,能查看分区。进入命令界面后,有三个常用的命令:1 是n 能新建一个分区。  2是w能保存并退出。  3是p,能够查看分区结果。

2、格式化命令:mkfs.ext4 /dev/sdb1  也可以选择ext1 ext2 ext3,另外,在CENT7中,出现了xfs 系统。

3、挂载命令:  mount /dev/sdb1(源设备) /sdb1(挂载到的目录。)   umount /sdb1  反挂载。  

4、统计目录下文件的大小:du -sh /dir

5、链接命令: ln    ln -s /a.btx /b.ln(这一种是软链接)    ln /c.1 /d.2(这一种是硬链接),两个链接的区别:当源文件删除后,软链接失效,硬链接不受影响……

RPM YUM两种安装软件的方法

1、rpm -ivh  pachname   i 代表安装   v h 查看安装过程。 rpm -qa   查看某包的安装情况。  rpm -e 删除某包。

 2、yum的功能:yum是Yellow dog Updater, Modified的缩写,目的就是为了解决RPM的依赖关系的问题,方便使用者进行软件的安装、升级等等工作。

3、 安装软件:yum –y install 软件名
  删除软件:yum –y remove 软件名
  安装组件:yum –y groupinstall 组件名
  删除组件:yum –y groupremove 组件名
  清除yum缓存:yum clean all
  查找软件包:yum search

posted @ 2018-09-26 10:28  LZ鱼乐  阅读(153)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