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例模式
2012-05-29 20:39 刘永强 阅读(125) 评论(0) 收藏 举报经典模式:简单说来,单例模式(也叫单件模式)的作用就是保证在整个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中,
任何一个时刻,单例类的实例都只存在一个(当然也可以不存在)
1)首先,该Singleton的构造函数必须是私有的,以保证客户程序不会通过new()操作产生一个实例,达到实现单例的目的;
2)因为静态变量的生命周期跟整个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是一样的,所以可以定义一个私有的静态全局变量instance来保存该类的唯一实例;
3)必须提供一个全局函数访问获得该实例,并且在该函数提供控制实例数量的功能,即通过if语句判断instance是否已被实例化,如果没有则可以同new()创建一个实例;否则,直接向客户返回一个实例。
在这种经典模式下,没有考虑线程并发获取实例问题,即可能出现两个线程同时获取instance实例,且此时其为null时,就会出现两个线程分别创建了instance,违反了单例规则。(见备注)
经典模式: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定义一个私有的静态全局变量来保存该类的唯一实例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
/// <summary>
/// 构造函数必须是私有的
/// 这样在外部便无法使用 new 来创建该类的实例
/// </summary>
private Singleton()
{
}
/// <summary>
/// 定义一个全局访问点
/// 设置为静态方法
/// 则在类的外部便无需实例化就可以调用该方法
/// </summary>
/// <returns></returns>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这里可以保证只实例化一次
//即在第一次调用时实例化
//以后调用便不会再实例化
if (singleton == null)
{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return singleton;
}
}
1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tatic object _lock=new object();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instance==null)
{
lock(_lock);
if(instance==null)
{
instance=new Singleton();
}
}
return instance;
}
}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何还要创建一个 syncObject 静态只读对象呢?
由于提供给 lock 关键字的参数必须为基于引用类型的对象,该对象用来定义锁的范围,
所以这个引用类型的对象总不能为 null 吧,而一开始的时候,singleton 为 null ,所以是无法实现加锁的,
所以必须要再创建一个对象即 syncObject 来定义加锁的范围。
还有要解释一下的就是在 GetInstance()中,我为什么要在 if 语句中使用两次判断 singleton == null ,
这里涉及到一个名词 Double-Check Locking ,也就是双重检查锁定,
为何要使用双重检查锁定呢?
考虑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有两个线程同时到达,即同时调用 GetInstance(),
此时由于 singleton == null ,所以很明显,两个线程都可以通过第一重的 singleton == null ,
进入第一重 if 语句后,由于存在锁机制,所以会有一个线程进入 lock 语句并进入第二重 singleton == null ,
而另外的一个线程则会在 lock 语句的外面等待。
而当第一个线程执行完 new Singleton()语句后,便会退出锁定区域,此时,第二个线程便可以进入 lock 语句块,
此时,如果没有第二重 singleton == null 的话,那么第二个线程还是可以调用 new Singleton()语句,
这样第二个线程也会创建一个 Singleton 实例,这样也还是违背了单例模式的初衷的,
所以这里必须要使用双重检查锁定。
细心的朋友一定会发现,如果我去掉第一重 singleton == null ,程序还是可以在多线程下完好的运行的,
考虑在没有第一重 singleton == null 的情况下,
当有两个线程同时到达,此时,由于 lock 机制的存在,第一个线程会进入 lock 语句块,并且可以顺利执行 new Singleton(),
当第一个线程退出 lock 语句块时, singleton 这个静态变量已不为 null 了,所以当第二个线程进入 lock 时,
还是会被第二重 singleton == null 挡在外面,而无法执行 new Singleton(),
所以在没有第一重 singleton == null 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实现单例模式的?那么为什么需要第一重 singleton == null 呢?
这里就涉及一个性能问题了,因为对于单例模式的话,new Singleton()只需要执行一次就 OK 了,
而如果没有第一重 singleton == null 的话,每一次有线程进入 GetInstance()时,均会执行锁定操作来实现线程同步,
这是非常耗费性能的,而如果我加上第一重 singleton == null 的话,
那么就只有在第一次,也就是 singleton ==null 成立时的情况下执行一次锁定以实现线程同步,
而以后的话,便只要直接返回 Singleton 实例就 OK 了而根本无需再进入 lock 语句块了,这样就可以解决由线程同步带来的性能问题了。好,关于多线程下单例模式的实现的介绍就到这里了,但是,关于单例模式的介绍还没完。
懒汉式单例
何为懒汉式单例呢,可以这样理解,单例模式呢,其在整个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中只存在一个实例,
懒汉式呢,就是这个单例类的这个唯一实例是在第一次使用 GetInstance()时实例化的,
如果您不调用 GetInstance()的话,这个实例是不会存在的,即为 null
形象点说呢,就是你不去动它的话,它自己是不会实例化的,所以可以称之为懒汉。
看下面的 GetInstance()方法就明白了:
饿汉式单例
其由于肚子饿了,所以到处找东西吃,人也变得主动了很多,所以根本就不需要别人来催他实例化单例类的为一实例,
其自己就会主动实例化单例类的这个唯一类。
在 C# 中,可以用特殊的方式实现饿汉式单例,即使用静态初始化来完成饿汉式单例模式
下面就来看一看
饿汉式单例类
namespace Singleton
{
public sealed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readonly Singleton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singleton;
}
}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