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周作业
1、简述osi七层模型和TCP/IP五层模型
(1) osi七层模型:
① 物理层:物理层在局部局域网上传送数据帧,它负责管理电脑通信设备和网络媒体之间的互通。包括了针脚,电压,线缆规范,集线器,中继器,网卡,主机接口卡等。
② 数据链接层:数据链接层负责网络寻址,错误帧测和改错。当表头和表尾被加至数据包时,为形成信息框。数据链表头时包含了物理地址和错误侦测及改错的方法。数据链表尾是一串指示数据包未端的字符串。例如以太网,无线局域网和通用分组无线服务等等。分为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③ 网络层:网络层决定数据的路径选择和转寄,将网络表头加至数据包,以形成报文。网络表头包含了网络数据。例如互联网协议等等。
④ 传输层:传输层把传输表头加至数据以形成数据包。传输表头包含了所使用的协议等发送信息。例如:传输控制协议等等。
⑤ 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在数据传输中设置和维护电脑网络中两台电脑之间的通信连接。
⑥ 表示层:表示层把数据转换为能与接受者系统格式 兼容并适合传输的格式。
⑦ 应用层:应用层提供为应用软件而设置的接口,以设置与另一应用软件之间的通信。例如:http,https,ftp等等。
(2) TCP/IP 五层模型:
① 物理层:负责广电信号传递方式。集成器工作,以太网协议所在层。
② 数据链路层:负责设备之间的数据帧的传输和识别。交换机工作,网卡设备的驱动,帧同步,冲突检测,数据差错校验在数据链路层。
③ 传输层:负责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④ 应用层:负责应用程序之间的沟通。网络编程主要针对就是应用层。
2、总结描述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1) 三次握手:
①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是,客户端发送syn包(syn=x)到服务器,并进入 SYN_SENT状态,等在服务器确认;SYN:同步序列编号
②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包(sck=x+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y),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③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B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x+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TCP连接成功)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2) 四次握手:
①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主动调用close时,向服务器发送结束报文段FIN包,同时进入FIN_WAIT1状态。
②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会收到结束报文段FIN包,服务器返回确认报文段ACK并进入CLOSE _WAIT状态,此时如果服务段有数据要发送的话,客户端仍然需要接收。客户端收到服务器对结束报文的确认就会进入FIN_WAIT2状态,开始等待服务器的结束报文段。
③ 第三次握手:服务器端数据发送完毕后,当服务器真正调用close关闭连接时,会向客户端发送结束报文段FIN包,此时服务器进入LAST_ACK状态,等待最后一个ACK的到来。
④ 第四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发来的结束报文段,进入TIME_WAIT,并发出确认报文段ACK包,服务器收到了对结束报文段确认的ACK包,进入CLOSE状态,断开连接。而客户端要等待2MSL的时间,才会进入CKOSED状态。
3、描述TCP和UDP区别
(1) TCP
① 面向链接协议
② 全双工协议
③ 半关闭
④ 数据恢复,重传
⑤ 拥塞控制,慢启动和拥塞避免算法传输性能不高
(2) UDP
① 提供不可靠的网络访问
② 非面向链接协议
③ 有限的错误检查
④ 传输性能高
⑤ 无数据恢复特征
4、网卡绑定bond0的实现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bond0
NAME=bond0
TYPE=bond
DEVICE=bond0
BOOTPROTO=none
IPADDR=10.0.0.100
PREFIX=8
BONDING_OPTS="mode=1 miimon=100 fail_over_mac=1"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NAME=eth0
DEVICE=eth0
BOOTPROTO=none
MASTER=bond0
SLAVE=yes
ONBOOT=yes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1
NAME=eth1
DEVICE=eth1
BOOTPROTO=none
MASTER=bond0
SLAVE=yes
ONBOOT=yes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