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学习之路-建立一个工程
谨以此文记录自己对51单片机的学习之路。
这一次开始一步一步的建立一个keil 工程,用来熟悉keil 的基本操作。
建立第一个demo工程,介绍以下demo的含义。
全称:Demo = Demonstration(示范/展示)缩写自英文词源,国际通用表述为“Demonstration”。
工程定义:指为验证技术可行性、展示核心功能而构建的简化原型系统;区别于完整项目,通常省略非核心模块(如数据校验、异常处理)和生产级优化。
文件的结构目录 :分为5个文件夹进行划分。

1.打开keil,点击Project -> New uVision5 Project ,选择demo/Project 的位置,命名demo,将工程文件放在此处。

2.选择芯片型号 AT89C52 ,选择同类型号的芯片。也可以使用STC89C52RC

这里会弹出一个51的单片机的启动文件,这里可以是和否都可以选择。

3.选择一个新建文本,Ctrl+S 保存,保存的位置 选择在demo/Source,命名为 main.c。

4.右击 -> Source Group 1 选择 add existing files to Group "Source Group 1 " ,找到demo/Source/main.c 选择后 点击 Add ,完成对源程序的添加,添加后可看到main.c出现。


5.在main.c中编辑 对应的代码。点击工具栏中的translate,即可检查该文本的内容是否有语法错误,在底部 build output可以看到编译信息。
main.c 的文本内容 以下下图注释中做出解释,包含程序最基本的框架。

6.设置文件输出路径、链接文件路径
点击 工具栏中 魔法棒的位置, 选择 output ,勾选 create Hex file 前面的框。即可生成烧写文件。

再点击 Select Folder for Objects,选择demo/output文件夹,将生成的.Hex 放在此处。

选择Listing,再点击 Select Folder for Objects,选择demo/Listing文件夹,将生成的链接文件放在此处。

然后删除 demo/Project 下的 Listings 和 Objects

7.点击工具栏中的 Bulid ,然后观察Build output 的编译信息,已做出说明。

8.对 工具栏中的 translate Bulid Rebulid 三者区别做出解释。
Translate(翻译/编译单个文件)
仅对当前编辑的源文件(如 .c 或 .s 文件)进行语法检查和编译,生成对应的目标文件(.o或 .obj)。不执行链接,因此不会生成最终的可执行文件(如 .hex 或 .axf)。
典型用途:快速验证单个文件的语法错误或局部逻辑修改。
Build(增量编译)
仅重新编译自上次构建后修改过的文件及其依赖项,未修改的文件直接复用已有目标文件。自动执行链接步骤,生成完整的可执行文件。首次编译时会自动触发 Rebuild。
典型用途:日常开发中快速迭代测试代码修改。
Rebuild(全量编译)
强制重新编译工程中所有源文件,无论是否修改过,并重新链接生成可执行文件。会清除之前的中间文件(如 .o 和 .lst)。
典型用途:修改全局配置(如头文件、编译器选项)或发布正式版本前的彻底编译。
|
操作 |
编译范围 |
链接步骤 |
执行速度 |
适用场景 |
|
Translate |
仅当前活动文件 |
❌ 不链接 |
最快 |
快速检查语法错误 |
|
Build |
修改过的文件+依赖 |
✅ 链接 |
较快 |
日常开发调试 |
|
Rebuild |
所有文件 |
✅ 链接 |
最慢 |
全局配置变更或版本发布 |
参考资料:1.《手把手教你学51单片机 C语言版》 -宋雪松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