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 - 残篇
20、数据的分析
1、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1. 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2. 加权平均数:若n个数x1,x2,x3,…,xn的权分别是w1,w2,w3,…,wn,则x1w1+x2w2+…+xnwnw1+w2+…+wn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重要性相同!】
【每个数据的重要性不同】
2、中位数和众数
知识点介绍:
1.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
3、方差和极差
知识点介绍:
1. 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
\2. 方差: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为了刻画数据的波动程度,数学中采用方差来实现】
4、数据的分析概念综合
知识点介绍:
1. 复习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的求法;
\2. 辨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实际意义。
5、数据的反求
知识点介绍:
1. 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补全残缺的数据;
\2. 已知一组数据的众数补全残缺的数据;
\3. 已知一组数据的中位数补全残缺的数据。
6、关联数据的方差
知识点介绍:
1. 会根据已知数据的方差直接计算“平移数据”和“扩倍数据”的方差。
每一项加上2之后方差并不会改变
要研究方差,就得算出新数据的平均数
接着化简
精辟总结
- 如一组数据的每个数都加上n, 则新的方差与原来的方差相同
- 如一组数据的每个数都乘以n, 则新的方差等于原来方差乘n的平方
26、概率初步
知识点介绍:
1. 确定事件: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的;
\2. 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1、随机事件
01 - 必然事件
一定会发生的事件 - 我们称之为必然事件
02 - 不可能事件
不可能发生的事儿
就像从上面的袋子中抓出兔子 - 不可能!
03 - 随机事件
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2、概率
知识点介绍:
1. 概率的意义:一般地,在大量重复实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为P(A)=p;
\2. 概率的基本概率:随机事件A的概率P(A)=事件A可能出现的结果数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3. 简单问题的概率。
概率:为0-1之间,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随机事件的概率
概率通用公式
总结:
3、用列举法求概率
知识点介绍:
1. 当试验中存在两个元素且出现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较多时,我们常用列表的方式,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再求出概率;
\2. 列举法(树形图法)求概率的关键在于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是一种,但当一个事件涉及三个或更多元素时,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形图。
s
4、用频率估计概率
知识点介绍:
1. 大量重复实验时,事件发生的频率在某个固定位置左右摆动,并且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根据这个频率稳定性定理,可以用频率的集中趋势来估计概率,这个固定的近似值就是这个事件的概率;
\2. 用频率估计概率得到的是近似值,随实验次数的增多,值越来越精确。
在做题时可以把频率当成概率来使用
5、几何概型
知识点介绍:
1. 会求与平面图形面积有关的概率问题。
提问: 小鸟落在草地上的概率是多少?!
计算几何概型公式
就用特定面积除以总面积!
下面针扎在草地上的概率是多少?!
还是用上面那个公式啊!
在半径为4的园中由一个内接四边形,现在随即往里面扔一粒米,求米粒落在正方形里的概率!
6、已知概率反求样本
知识点介绍:
1. 掌握根据概率反求样本的技巧。
3、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点介绍:
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是方程要满足两个条件
01 - 含有未知数 02 - 含有“=”
在古代人们把未知数叫做“元”, 有几个未知数就有几元!
方程除了“元”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 ----- 次数
合起来起个名字吧!
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本的方程!
小测试
下面这些式子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呢?!
如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得到的数带回方程中看成立与否即可!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lvhanghmm},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lvhanghmm/p/15346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