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第九章主要讨论了程序与应用之间的关系。 在这篇博客中,作者提到他们在学习前并不完全理解程序和应用之间的区别,但在学习第九章后,他们意识到应用实际上是程序的集合。这一点可能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概念。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操作系统的早期发展,以及如何随着时代的变化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02-28 14:51 园友3343150 阅读(4)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在第八章中,作者主要讲述了源文件与可执行文件及其转换过程。编写的程序被称为源代码,保存源代码的文件被称为源文件。计算机只能运行本地代码,而程序员键入的源代码无法直接识别运行。因此,需要编译器将源代码转换成本地代码。每种编程语言都需要其专用的编译器。编译器首先读入代码的内容,然后将源代码转换成本地代码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02-28 13:32 园友3343150 阅读(2)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这本书的第七章,主要探讨了网络通信和协议。读完这一章后,我对网络通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学习了计算机之间如何进行数据传输。在这种过程中,计算机需要将数据分成小块,每个小块都带有目标地址的标签,然后通过网络传输到接收方。这些小块被称为“包”或“帧”,它们在网络中的传输遵循特定的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02-27 21:30 园友3343150 阅读(2)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这本书的第六章,主要探讨了文件压缩的机制和方法。读完这一章后,我对文件压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知道了简单的压缩算法——RLE(Run-Length Encoding)。在这种算法中,每个字符后面标识出现的频率,例如“A6B1C2E5F1”就是用RLE算法压缩后的结果。然而,文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02-27 18:19 园友3343150 阅读(3)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在阅读了第五章“内存和磁盘的亲密关系”后,我对计算机程序如何运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明白了现代计算机普遍采用的是储存程序的方式。这种方式将从磁盘中读取的数据存储在内存中,当该数据再次被需要时,不是从磁盘而是从内存中高速读出。这个过程叫做磁盘缓存。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数据的访问速度,使得计算机能够更快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02-26 13:25 园友3343150 阅读(2)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在阅读《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四章后,我对内存的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一章的标题是“熟练地使用有棱有角的内存”,初看时有些困惑,因为我们通常不会将物理上的概念如“棱”和“角”与内存联系起来。但经过学习,我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形象化的描述,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内存的逻辑模型。 内存实际上是一个电子元件叫做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02-26 13:09 园友3343150 阅读(3)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第三章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 CPU: 作者详细解释了中央处理器(CPU)如何执行指令,并将其比喻为指挥家。他深入探讨了CPU中的寄存器、ALU和控制单元等组件的功能。 内存: 内存被形象地描述为舞台,存储着程序和数据。作者解释了不同类型的内存(例如RAM和ROM)以及它们如何在程序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02-04 20:16 园友3343150 阅读(5)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我读完《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日矢泽久雄的第二章节后,对计算机中的二进制表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在这一章节中,作者详细解释了为什么计算机使用二进制来表示信息。由于集成电路(IC)的每个引脚只能表示两个状态,所以计算机的信息数据只能用二进制数来处理。因此,即使程序中使用十进制数和文字等记述信息,在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01-28 13:33 园友3343150 阅读(4)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通过对第一章的学习,我了解了大体上CPU可以说是电脑的"大脑",即中央处理器。从功能来看可以分为寄存器,控制器,运算器和时钟。在这四个部分中,寄存器是最值得程序员注意的。总的来说,CPU对程序员来讲是寄存器的集合体。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使用java等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是被编译器转换成机器语言后再交由寄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01-21 15:51 园友3343150 阅读(3) 评论(0) 推荐(0)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