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是什么 02:26
产品经理的常⻅误解 05:47
- 1回家案例 02:40

- 职业认知差异:产品经理这⼀职业在⼤众认知中存在明显偏差,亲戚常将其等同于传统"经理"职位,认为就是管理者
常⻅误解表现:
- 将职称中的"经理"直接等同于⾏政职务
- 认为产品经理是技术岗位,可以短期培训掌握
- 误以为产品经理的⼯作内容就是"当经理"
⾏业内外认知差异:
- 外部认知:完全不了解产品经理的具体⼯作内容
- 内部认知存在六种典型误解:
-
- 原型设计师:被认为只是⽤Axure等⼯具画原型的
- ⽂档撰写者:被研发视为专⻔写PRD⽂档的
- 项⽬管理替代:被当作项⽬经理的另⼀种称呼
- 责任承担者:项⽬或产品出问题时的"背锅侠"
- ⾏政辅助⼈员:端茶倒⽔、订餐团建的组织者
- 冲突调解者:与开发、运营等部⻔"撕逼"的专业户
认知偏差根源:
- 岗位名称中的"经理"造成⾏政职务误解
- ⼯作内容涉及⾯⼴且边界模糊
- 不同企业对产品经理的定位差异⼤
- 缺乏社会普遍认知的参照标准
现实困境:
- 难以向⾮专业⼈⼠解释清楚岗位实质
- ⾯临不合理的技能传授要求(如"⼏天教会当经理")
- 职业⾝份在传统社交场合缺乏普遍认知基础
典型误解:
- 画原型的
- 写⽂档的
- 项⽬管控者
- 背锅的
正确认知:这些是⼿段⽽⾮⽬的
产品经理的真实职责 09:02
岗位实质:
- 是上述六种⻆⾊的复合体,但远不⽌于此
- 核⼼价值在于产品全⽣命周期的规划与管理
- 需要平衡商业⽬标、⽤户体验和技术实现
⼯作特点:
- 需要同时具备硬技能(原型、⽂档)和软技能(沟通、协调)
- 既是产品的"设计师"也是"监护⼈"
- 在组织内部扮演桥梁⻆⾊,连接不同职能部⻔
职业发展:
- 从执⾏层(产品专员)到战略层(产品总监/CTO)的晋升路径
- 随着职级提升,⼯作重⼼从具体执⾏转向整体架构
- ⾼级阶段需要具备跨团队、跨地域的协调能⼒(如管理300⼈产品团队)
产品经理的定义 09:27
- ⾏业认知差异:维基百科将产品经理描述为"产品CEO",但实际⼯作中这种定位存在夸⼤,特别是在多产品线的公司中(如字节跳动拥有今⽇头条、抖⾳等多款产品时)
- 职责范围:负责从产品愿景传达、市场调研到开发落地的全流程管理,需综合考虑⽬标⽤户群体、竞品分析和商业模型适配性
- 管理对象:既包含实体产品管理,也涉及⾳乐/信息服务等⽆形产品的管理
PM与PD的定义与区别 10:07
PM(Product Manager):
- 核⼼特征:强调Manager属性,是产品的第⼀责任⼈
- 职责范围:负责产品全⽣命周期管理,包括开发、运营等各环节统筹
- ⼯作重⼼:更侧重产品战略层⾯的把控
核⼼职能:
- 商业设计:确定⽬标⽤户群体、问题解决⽅案及盈利模式(如电商平台的佣⾦抽成设计)
- 运营策略:包含客户获取⽅案(如拉新活动设计)、品牌传播策略、供应链/⽣态关系维护(如抖⾳内容创作者⽣态建设)
- 系统实现:功能特征设计、交互逻辑规划、内外系统对接⽅案
⼯作定位:
- 战略承接:将商业战略转化为可执⾏的运营⽅案和技术实现路径
- 跨部⻔协同:需同时对接运营团队(业务侧)和开发团队(技术侧)
PD(Product Designer):
- 核⼼特征:突出Designer属性,⼜称功能经理
- 职责范围:专注于需求转化,将业务/⽤户需求转化为具体产品功能
- ⼯作重⼼:侧重与研发团队的技术对接
⼯作边界:
- 不参与商业策略制定(由CEO/决策层负责)
- 不介⼊运营策略规划(由运营总监分解)
核⼼职能:
- 需求收集与汇总(如电商平台的优惠券功能需求处理)
- 产品功能设计实现(将业务需求转化为PRD⽂档)
- 研发对接协调(如优先级排期、技术可⾏性评估)
PM与PD的核⼼区别
职能范畴:
- PM:负责商业模式设计、市场分析、盈利预测等顶层设计
- PD:专注原型设计、PRD⽂档等执⾏层⼯作
产出差异:
- PM产出包含竞品分析、商业分析⽂档
- PD产出主要是原型图和PRD
组织关系:
- PM指导运营(如制定⽤户增⻓⽬标)
- PD受运营驱动(如设计活动⻚⾯)
职业发展:
- PM更接近CEO⻆⾊(如张⼩⻰之于微信)
- PD偏向执⾏者⻆⾊(如电商平台产品设计师)
总结
- PM范畴:商业模式设计(⽤户群体/问题解决⽅案/盈利模式)
- PD范畴:系统设计(功能特性/交互逻辑)和运营策略执⾏
- 转型必要性:⻓期做PD可能导致地位下降,5-6年后需转向COO/运营总监等职位
- 职业选择⼝诀:"及时更换⾃⼰的屁股"(需向业务负责⼈转型)
企业产品经理的定位 14:00
典型企业分⼯:
- PM主导型:腾讯/百度系(如微信产品经理负责整体战略)
- PD主导型:阿⾥/京东/苏宁(如淘宝产品经理岗位实际称为ProductDesigner)
发展路径影响因素:
- 组织因素:企业内部权⼒分配机制(如阿⾥虽有PD岗位但仍有PM存在)
- 个⼈因素:能⼒素质匹配度(⻓期从事需求对接的PD难以转型PM)
能⼒发展建议:
- PM需培养商业洞察⼒(如社区社交APP的⽬标⽤户定位分析)
- PD需深化需求转化能⼒(如活动运营需求的技术实现⽅案设计)
企业规模与产品经理地位1600
不同公司阶段产品经理的定位
A轮:模式验证成功、B轮:做规模、C轮:成为一个行业的主导,要兑现,验证明你的盈利能力。D轮:准备上市,为股东负责。
初创公司特点:
- 核⼼地位:初创公司产品经理往往能左右经营⾏为,产品策略调整直接关联经营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如共享单⻋模式创新)。产品经理具有极⾼话语权,能直接影响公司经营⾏为
- 话语权特征:即使初期不重要,优秀产品经理能快速改变公司话语权结构
- 系统依赖性:初创阶段缺乏成熟系统,产品是业务开展的基础⽀撑("⼤家运营啥呀?⼤家⽣意怎么做呀?")
独⻆兽公司特点:
- 权⼒转移:C轮后重要性让位于运营和市场,业务掌舵者变为运营部⻔负责⼈,产品经理地位下降
- 创新限制:业务模式成熟后⼤规模创新基本停⽌,转向微创新(如苏宁线上系统达3000+个,研发超1万⼈时)
- 决策优先级:微创新需服从业务KPI(例:提升客户满意度但增加运营成本的⽅案会被否决)
- 典型特征:产品发展由业务需求驱动(如滴滴转向精细化运营阶段),产品发展被"需求"主导,个⼈素质重要性下降
巨头公司特点:
- 产品经理作⽤最⼩化,创新主要来⾃⾼层决策(需调动数千⼈协同)
- 成熟机制保障执⾏(PMO/管理层例会/KPI考核),部⻔协作成熟,资源调配效率⾼(如阿⾥双⼗⼀系统协同)
- 产品经理沦为"需求落地执⾏者",⼯作重⼼转向需求落地和细节优化(如微信⼩功能迭代)
发展阶段对⽐:
- 初创期:如"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开拓状态
- 成熟期:类似"在美国持枪会被捕"的规范约束
商业模式与产品经理的境遇
交易驱动型
典型⾏业:
- 新零售(盒⻢鲜⽣、三只松⿏)
- 电商(阿⾥、京东)
- O2O(饿了么、共享单⻋)
- 互联⽹⾦融(平安好医⽣、⽀付宝)
核⼼特征:
- 以订单交易为核⼼指标
- 产品经理早期即沦为PD⻆⾊(如京东产品经理主要对接研发)
考核机制:
- 主要背负IT指标⽽⾮业绩指标
- ⽤户体验常为交易让步(如电商强制凑单功能)
⽤户驱动型
典型领域:
- 短视频(抖⾳、快⼿)
- ⼯具应⽤(咕咚、Keep)
- 社交(微信、QQ)
发展规律:
- C轮前产品主导,运营配合
- 早期产品驱动,PM主导(如爱奇艺初创期)
- C轮后运营重要性上升(如视频⽹站会员变现)
- 产品经理⻓期背负核⼼业绩指标
特殊案例:
一切都不是绝对的,PD不一定就很低等(如阿里P8),交易驱动的PM也不一定最终就沦落为“螺丝钉”(如京东拼购负责⼈)
- 阿⾥P8级PD年薪可达200万
- 苏宁乐拼购从产品升级为独⽴事业部
- 苏宁拼购负责⼈从产品经理成⻓为事业部总经理(1000+产品经理中唯⼀成功案例)
选择维度:
- 初创公司:拿期权快速兑现(5年周期)
- ⼤⼚PD:镀⾦跳槽获取⾼薪
现实案例:
- ToB企业本质是销售驱动(如⽤友、⾦蝶)
- 产品⽅案需服从销售需求(定制化开发优先)
核⼼结论:
- PM/PD⽆绝对优劣,取决于公司规模和发展阶段
- ⽤户驱动型创业公司天然适合PM发展
- 交易驱动型⼤⼚PD仍有突破可能(但概率极低)
成为产品经理或pd的条件 34:32
成为PM或PD所需的能⼒ 34:43
- 综合能⼒要求:产品经理需要同时具备运营策略、系统设计和商业模式三⽅⾯能⼒,不能偏废任何⼀⽅。岗位能⼒是全⾯覆盖的,不能因为擅⻓某⽅⾯就忽视其他领域。
- 权⼒博弈因素:能否成为PD/PM不仅取决于个⼈素质,还受公司内部权⼒分配影响,需要平衡多⽅利益关系。
⽤户体验的重要性 34:56
- 核⼼关注点:需要深⼊理解⽤户使⽤系统的真实感受,例如电商场景要关注购物流程舒适度、收货体验、物流⼈员服务标准化等细节。
- 服务延伸:优秀的⽤户体验包含增值服务设计,如快递员代扔垃圾等超出⽤户预期的服务触点。
商业模式的构建与评估 35:27
- 盈利可⾏性:必须验证商业模式能否持续盈利,避免项⽬亏损导致公司资源枯竭。关键评估⽤户付费意愿与价值获取效率。
- 规模匹配:商业模型需要与技术实现能⼒、运营资源相匹配,确保可⽀撑预期业务规模。
技术实现的考量 35:46
- 技术边界意识:提出的产品⽅案必须符合当前技术可⾏性,例如⽆⼈机送货案例中需考虑续航、运载量等硬性技术限制。
- 协同验证:任何创新构想都需要提前与技术团队确认实现可能性,避免商业设想脱离技术现实。
⼩⽶案例:⽤户体验、科技与商业的结合 37:14
- 产品设计创新:⼩⽶灯具采⽤卡扣式安装设计,实现底座固定后轻松更换灯体,解决传统灯具安装维护难题。
- 全链路体验:⾸次提供包含安装的完整服务,隐藏线路设计保证美观,APP控制⽀持颜⾊调节等趣味功能。
- 商业策略:通过智能家居定位实现溢价,配合饥饿营销和发布会造势形成品牌效应,最终占领⼩区装修市场。
产品经理的三位⼀体能⼒模型 39:10
能⼒三⻆:
- ⽤户维度:深度理解⽤户需求和使⽤场景
- 商业维度:掌握盈利模式设计和运营策略
- 技术维度:知晓技术实现原理和边界
协同要求:三个维度需要动态平衡,优秀PM要能在技术限制下最⼤化⽤户体验和商业价值。
产品经理的⼀天 39:38

- 周⼀上午活动安排 39:54
团队协同:上午9点召开跨部⻔周会,同步产品、运营、技术团队进度,重点跟进本周deadine任务。
⽂档管理:10点进⾏PRD评审,明确需求⽂档细节;11点确认本周上线计划,协调研发资源。
- 周⼀中午业务⽅讨论 40:17
⾮正式沟通:利⽤午餐时间与运营团队讨论经营⽬标达成路径,通过社交建⽴⼯作外的合作关系。
- 周⼀下午业务评审与技术沟通 40:27
跨境项⽬案例:以印度COD(货到付款)项⽬为例,需要协调地接物流公司的押⾦规则、结算周期等本地化运营细节。
设计评审:下午3:30验收⾼保真原型,确保交互设计符合产品⽬标。
- 周⼀晚上⼯作内容 41:32
核⼼⽂档撰写:晚间集中处理复杂PRD编写,重点攻克技术⽅案描述等专业内容,新⼈PM需全程参与学习。
- 周⼆⼯作概览 41:43
技术⽅案:下午1点参与线上故障复盘,3点进⾏⼤促技术⽅案评审,需协调研发、运维多⽅资源。
绩效管理:穿插进⾏团队成员绩效⾯谈,平衡业务推进与⼈员发展。
- 周三⼯作概览与⽇常任务 42:15
多线程处理:同步推进视觉评审、客服培训、⼤促沟通等多个会议,需要快速切换不同专业领域的思维模式。
- ⼯作与⽣活平衡 42:46
时间管理:⽂档⼯作主要安排在晚间,⽩天⽤于会议和决策;⾼阶PM需把握关键节点⽽⾮事必躬亲。
⻆⾊转换:保持⼯作与私⼈时间的明确界限,如固定安排家庭活动时间维持⽣活平衡。
产品经理的⼯作 43:17
产品⽣命周期五⼤阶段

定义阶段:
- 市场调研:分析市场规模、竞争对⼿情况(如市场份额、盈利情况)、市场前景和⻘年⽤户接受度
- ⽤户调研:建⽴⽤户画像,明确⽤户类型及其特征
- 竞争分析:评估与竞品相⽐的优势和劣势
- 盈利分析:预测成本结构,识别收益来源
需求阶段:
- 明确产品⽬标和功能列表
- 建⽴需求池并进⾏需求管理
设计阶段:
- 产出原型和PRD(产品需求⽂档)
- 包含业务流程、⽤户⾏为分析、界⾯布局和信息架构
- 与UED团队协作确定视觉⻛格(如科技感、冷峻或活泼⻛格)
- 反例:法律类APP设计过于活泼,或娱乐类APP设计过于死板
开发阶段:
- 主要⼯作:开发进度管理、团队协作和需求管控
- ⻆⾊转变:成为拿着Project软件跟进研发进度的协调者
- 测试管理:过测试⽤例、盯测试进度、进⾏⼆次⽤户体验测试
发布与迭代阶段:
- ⽤户教育:通过弹框、在线帮助等⽅式引导新功能使⽤
- 培训⼯作:ToB产品需要销售培训,ToC产品需要运营培训
- 持续优化:收集⽤户反馈、监控产品数据、调整运营策略
- 案例:VIP类产品需要制定定价⽅案
核⼼⼯作职责
⽤户研究:
- 明确⽬标⽤户群体特征
- 代表⽤户发声,重视⽤户体验
- 案例:通过⽤户画像使需求分析更精准
需求管理:
- 获取、评估和管理⽤户需求
- 建⽴规范的需求变更流程
- 注意:防⽌需求频繁变更(如2023年需求反复修改)
产品设计:
- 完成PRD、原型和流程图
- 运⽤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技能
- ⼯具:原型设计⼯具与UED团队协作
项⽬管理:
- 开发进度管理(常⽤Project软件)
- 团队协作与需求验收
- 实际⼯作中常需要"端茶倒⽔"激励团队⼠⽓
数据分析:
- 运营数据分析和总结
- 数据挖掘指导产品迭代
- 案例:通过数据分析发现1%的关键体验问题
⼯作挑战与应对
多⻆⾊挑战:
- 需要同时扮演⽂档撰写者、原型设计师、项⽬经理等多重⻆⾊
- 常⻅⼯作冲突:与运营、开发部⻔的"撕逼"沟通
- ⾃嘲定位:"背锅侠"和"打杂⼈员"
⼯具应⽤:
- 进度管理:Project等⼯具(但⼯具不是核⼼)
- 关键重点:确保⾥程碑节点达成
- 案例:固定资产信息系统项⽬的阶段划分
能⼒要求:
- 需要建设复合型能⼒模型
- 既要懂商业(市场/盈利分析),⼜要懂技术(开发流程)
既要会设计(原型/交互),⼜要善沟通(团队协作)
完整⼯作流:
- 从市场调查到产品发布的全流程闭环
- 各阶段产出物:需求⽂档→设计原型→测试⽤例→运营⽅案
- 持续迭代机制:通过⽤户反馈和数据驱动产品进化
产品经理的能⼒模型
初级、中级、⾼级产品经理的任务与能⼒对⽐ 49:44

基础能⼒稳定性:
- 需求分析、产品设计、⽂档撰写三项能⼒在初/中/⾼级阶段均保持3分⽔平,说明这些是产品经理的基础核⼼能⼒
阶梯式成⻓能⼒:
- 沟通协作:从初级2分→中级3分→⾼级4分,呈现明显成⻓曲线
- 产品规划:初级1分→中级3分→⾼级5分,是区分职级的关键指标
- 团队管理:初级1分→中级2分→⾼级4分,反映管理职责随职级增加
技术能⼒定位:
- 熟悉技术维度稳定在2分,印证"能听懂即可"的定位
沟通协作与产品规划能⼒的提升 50:14
沟通协作进阶:
- 初级:基础跨部⻔沟通(2分)
- 中级:协调开发/测试/运维(3分)
- ⾼级:整合业务⽅/⽤户/⽼板多⽅诉求(4分)
产品规划本质:将战略idea分解为可执⾏⽅案,案例:⼀号店项⽬
⽂档撰写定位:需求表达清晰即可,具体格式可由开发⼈员纠正
产品运营与业务规划的重要性 50:40
运营能⼒跃迁:
- 中级:掌握基础运营(3分)
- ⾼级:精通活动/⽤户/社群运营(4分),可能兼任业务负责⼈
业务规划深度:
- 初级:了解业务流程(1分)
- ⾼级:制定业务发展战略(4分)
⾮授权领导⼒:
- 通过影响⼒⽽⾮职权推动业务⽅执⾏⽅案
技术熟悉度与⽤户研究的⻆⾊ 51:35
- 技术能⼒边界:保持"听得懂"的2分⽔平即可,⽆需深⼊编码
- ⽤户研究策略:
- 有⽤户研究部⻔时:及格⽔平(2分)即可协作
- ⽆专⻔部⻔时:需⾃主提升⾄3分能⼒
- 领域知识积累:从初级2分到⾼级3分,反映⾏业认知的持续深化
产品经理的能⼒模型总结 52:00
四⼤核⼼特质:
- 上帝视⻆:全局性业务洞察
- 结果导向:以⽬标驱动过程
- 业务理解:深度掌握⾏业逻辑
- ⾮授权领导:跨部⻔协调能⼒
不可替代性:
- 职业包装者⻆⾊:整合分散需求形成完整⽅案
- 案例说明:⼀号店"去产品经理化"改⾰失败印证价值
为什么产品经理不可替代:

- 核⼼特质:经营软实⼒的岗位,需要具备渊博知识、⼈格魅⼒、说服⼒和感染⼒,拥有⼴阔视野和清晰思维,同时充满创造⼒。
- 独特定位:公司中唯⼀的"包装者"⻆⾊,区别于研发、运营、物流等"建设者"岗位。不直接参与代码编写、活动执⾏或物流配送,⽽是整合各⽅能⼒形成产品⽅案。
不是建设者而是包装者
⼩区雷购案例 54:32
⼀号店背景介绍 54:42
- 市场地位:2013-2014年是中国第三⼤电商公司,占电商市场份额10%+,⽇均订单量超100万单
- 业务特点:专注快消品销售(⻝品/⽇⽤品),主要⽤户群体为中⽼年妇⼥和零⻝爱好者
- 物流架构:采⽤"中⼼仓(北上⼴成武)+中转仓+配送站"三级物流体系,全国3700个配送站
⼩区雷购项⽬起源 55:10
- ⾏业背景:O2O热潮下,纯电商公司⾯临线上线下融合挑战
- ⽤户痛点:传统配送需2-3天,⽆法满⾜即时性需求(如做饭缺调料)
- 预算限制:项⽬总预算仅3万元(仅上海试点),⽆法建设新物流设施
物流配送流程分析 55:40
标准流程:
- 订单处理(当⽇16:00前订单当天进⼊系统)
- 中⼼仓配货(最快2⼩时出库)
- 中转仓转运(次⽇早⼊库)
- 配送站分发(次⽇中午到站)
- 末端配送(最快次⽇晚上送达)
时效瓶颈:仅"配送站→⽤户"环节可在1⼩时内完成,其他环节均需12+⼩时
配送站与⽤户需求匹配 01:02:04
关键发现:
- 配送站距⽤户最近(部分区域10分钟可达)
- 现有3700个站点覆盖⼩区级⽹络
- 每个站点可腾出5m2作临时仓储
数据应⽤:
- 通过收货地址定位⼩区⽤户群
- 利⽤"猜你喜欢"推荐系统预测需求
- 80⼈团队维护的成熟推荐算法
⼩区雷购实施细节 01:02:46
模式创新:
- 变"⽤户下单→配送"为"预置商品→即时购买"
- 每⽇根据预测补货,未售出商品次⽇返仓
- ⼤数据持续优化预测准确率
系统改造:
- 新增3700个虚拟前置仓管理
- 建⽴配送站⼩型进销存系统
- 订单系统直连末端配送
项⽬成本与效益评估 01:04:40
成本构成:
- 300个试点站点货架(3万元)
- 利⽤现有系统改造(零边际成本)
- 不新增场地和⼈员
商业价值:
- 配送时效从2-3天缩短⾄10-40分钟
- ⼤幅提升⽤户粘性和复购率
- 验证"轻资产"O2O模式可⾏性
总结01:05:47
能⼒包装者:
- 整合现有资源(配送站+推荐系统)
- 避免能⼒重建(如苏宁⼩店模式)
- ⽤3万预算创造千万级价值
核⼼素质:
- 系统思维(物流/数据/⽤户体验闭环)
- 成本意识(货架改造⽽⾮新建仓库)
- 资源整合(协调80⼈算法团队+3700个配送站)
产品经理的核⼼⼯作:包装产品⽅案 01:07:41
- 核⼼能⼒:将业务需求包装成可落地的产品⽅案,这是研发、运营等其他岗位⽆法替代的核⼼竞争⼒。
- ⼯作本质:不是直接建设具体功能,⽽是通过规划能⼒将零散的业务需求整合为完整产品形态。例如程序员专注代码实现,运营专注⽤户活跃,⽽产品经理需要统筹全局。
通过满⾜⽤户诉求换取⽤户⾏为 01:07:51
- ⾏为闭环:通过产品⽅案满⾜⽤户诉求→换取⽤户⾏为数据→优化产品能⼒。典型案例:
- 家庭主妇专档:分析17:00-20:00购买数据(酱油、盐、花⽣油等)
- 球迷专档:分析周末23:00-02:00的啤酒、凤⽖、红肠等夜宵需求
- 数据应⽤:通过"预定功能"收集⽤户需求时段,针对性打造特⾊商品专栏,实现精准推荐。
利⽤⽤户⾏为加速能⼒打造 01:10:02
- 能⼒迭代:⽤户⾏为数据可加速新功能开发(如球迷专栏)和能⼒建设(数据分析能⼒)
- 正向循环:更精准的⽤户了解→更准确的推荐→更强的⽤户粘性→更丰富的⾏为数据
各部⻔的特点 01:12:34
- 专业局限:各部⻔具有"内视"特点,仅关注⾃⾝专业领域:
- 研发:只关⼼代码实现和接⼝调⽤
- 运营:专注⽤户活跃度,不关⼼商品上架流程
- 客服:仅处理客诉,不关注公司⽑利率

上帝视⻆:产品经理需要超越部⻔局限,看清业务全貌,发现机会和问题。如果陷⼊某个专业领域(如过度关注⽂档撰写),就会丧失核⼼竞争⼒。
平衡矛盾

平衡各部⻔⽭盾(如研发资源有限与运营需求急迫)
代表⽤户发声(确保产品⽅案真正解决⽤户痛点)
能⼒基础:建⽴在对业务全局的深⼊理解(上帝视⻆)之上
运营与⽤户的⽭盾关系
- 运营本质:运营的核⼼⽬标是"⽤户按照我说的做",通过训练⽤户⾏为达成业务⽬标。双11就是典型案例,虽然体验差(半夜抢购、复杂满减规则、物流延迟等),但成功训练出⽤户消费习惯。
部⻔差异:
- ⽤户运营:关注产品打开频率
- 市场运营:追求⽤户流量增⻓
- 商品运营:促进付费转化
- 活动运营:提⾼活动参与度
- 开发视⻆:追求技术实现的简洁性,常与运营需求产⽣冲突
- 老板视角:又快又好又强大又省钱:案例:窗帘⽼板不切实际地要求"两个⽉做出⽐淘宝更好的APP"
- ⽤户真实诉求:产品应满⾜使⽤欲望,⽽⾮被"欺负"(如双11的复杂规则)
平衡者⻆⾊:
- ⽭盾调解:需平衡运营、开发、⽤户三⽅的对⽴需求(如既要功能丰富⼜要操作简单)
- ⽤户代⾔⼈:全公司唯⼀代表⽤户发声的岗位,需⽤上帝视⻆洞察本质需求
核⼼能⼒:
- 知识⼴度与⼈格魅⼒
- 说服⼒与感染⼒
- 创造性解决问题能⼒
- 清晰的系统化思维
撕逼本质:正当的争执应服务于需求平衡,⽽⾮个⼈固执。
双11的运营启示
成功悖论:
- 实际优惠有限(先涨价后降价)
- ⽤户体验差(数学题式凑单、物流爆仓)
- 却形成全⺠购物狂欢
运营逻辑:
- 通过市场教育改变⽤户⾏为
- 利⽤从众⼼理和损失厌恶("错过等⼀年"⼼理)
- 典型案例:⽤户⽤Exce计算最优购买⽅案
产品思考:成功的运营≠好的⽤户体验,关键在于是否达成商业⽬标
初创公司、独⻆兽公司和巨头公司的创造⼒ 01:21:51
初创公司特征:
- 产品经理可直接影响公司经营⾏为
- 优秀产品经理能快速改变公司话语权结构
- 产品策略调整常伴随经营模式创新(如早期微信每年推出2-3个杀⼿级功能)
独⻆兽公司转变:
- 产品经理重要性让位于运营和市场部⻔
- 仅允许"微创新"且需服从业务发展需求
- 典型案例:微信后期创新速度明显下降
巨头公司现状:
- 产品经理沦为需求执⾏者
- 创新决策完全集中于⾼层(如张⼩⻰必须亲⾃推动⼩程序)
- 组织协同容易但创新僵化(需3000-4000⼈体系认同⽅案)
巨头公司的创造⼒及案例 01:22:23
巨头公司创新困境:创新基本来源于公司⾼层,基层创新空间极⼩。以微信为例,早期(前3年)每年推出核⼼功能(红包、朋友圈、公众号、摇一摇、扫一扫等),⽽2018年仅完成UI改版和微视频等次要更新。
典型案例分析:
- 微信红包:由基层产品经理(仅⼯作3年)提出并实现,现类似创新已难再现
- ⼩程序/⼩游戏:必须由张⼩⻰亲⾃推动才能落地
- 苏宁案例:多条业务线(拼购、⼩店、电商)创新失败,仅靠阿⾥股票投资获利
根本原因:组织规模导致(微信研发体系达三四千⼈),单个产品经理话语权过低,资源调配需⾼层权威强制推动
历史验证:
- 微信四⼤杀⼿锏(朋友圈、红包、小程序、公众号)中,红包、朋友圈均由基层产品经理提出
- 1977年互联⽹诞⽣以来的创新规律验证
现实困境:
- 巨头公司创新机制失效(如苏宁各业务线全⾯失败)
- ⾼层决策不接地⽓(年营业额2000-3000亿公司依赖股票投资获利)
关键数据:
- 微信早期:每年2-3个重⼤创新(2011-2013年)
- 微信后期:2018年仅UI改版1个重要更新
核⼼结论:产品经理(尤其是基层)是公司创新的核⼼源泉
互联⽹技术发展与产品发展01:27:22
互联⽹基础服务发展历程 01:27:26
- 核⼼服务:FTP(⽂件传输)、Tenet(远程登录)、SMTP(邮件传输)、DNS(域名解析)、HTTP(⽹⻚浏览),这些核心技术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奠定了基础,至今都再没有什么大的突破。
- 发展历程:
-
- FTP:1971 > 1980 > 1985 > 1994 > 1998
- Telnet:1969 > 1973
- SMTP:1982 > 1998 > 1999 > 2008
- DNS:1983>1987
- HTTP:1996 > 1997 > 1999 > 2014 > 2015
互联⽹技术的历史与现状 01:27:46
-
- 技术稳定性:互联⽹核⼼技术⾃20世纪70-80年代奠定理论基础,90年代已基本成型
- 底层协议:TCP/IP协议体系⾄今未发⽣质变,仍基于⼆进制运算体系
- 计算能⼒:从486到现代计算机仅是计算能⼒的量变,未发⽣质变(未进⼊量⼦计算时代)
互联⽹应⽤的发展 01:28:47
- 本质特征:全球互联的计算机⽹络系统,使⽤TCP/IP协议连接设备
- ⽹络构成:包含私有、公共、学术、商业和政府⽹络
- 服务范围:承载超⽂本(WWW)、电⼦邮件、电话、P2P⽂件共享等服务
互联⽹产品的发展实例 01:30:51
早期形态:
- MUD⽂字游戏(通过命令交互)
- BBS论坛(如⽔⽊清华,最⾼在线3339⼈)
- FTP⽂件管理器
- 需预约的聊天⼯具



现代产品:淘宝、微信、抖⾳、王者荣耀等
技术对⽐:现代产品与早期产品在基础协议层⾯完全相同
⽤户需求与产品变化 01:32:55
- 需求本质:20年来⽤户核⼼需求未变(社交、购物、娱乐等)
- 变化本质:满⾜需求的⽅式和产品形态发⽣巨变
- 从MUD到MMORPG
- 从BBS到社交媒体
- 从FTP到云存储
创新⽅向:产品经理通过创造⼒将原始应⽤转化为现代产品
产品经理的⻆⾊与职责:创造性地解决⽤户需求

我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在做应用。是的,就是在做产品。
从哪些原始的应用变成了现在这些五花八门的产品,所有的核心创造都是产品经理做的。
很多人说产品经理的核心素质有123456789,我认为,产品经理的天生的职责就是创造,核心素质就是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种聚沙成塔的能力。这包括三点,你发现了这些沙,你明白如何成塔,你知道塔的价值。
产品经理的核⼼竞争⼒ 01:34:01
五⼤不可替代性:
- 产品的包装者
- ⽭盾平衡能⼒
- ⽤户体验代表
- 上帝视⻆
- 持续创造⼒
能⼒培养:所有学习和实践都应围绕这五个维度展开
道与术关系:具体技能是"术",核⼼能⼒是"道",⼆者需兼顾但重点在"道"
什么是好的产品经理 01:36:32

核⼼特质
- 成功特质:优秀产品经理是"做什么都能成功的⼈",需要具备将各种事情做到极致的能⼒
- ⻆⾊本质:理解世界并描述世界的⼈,需要结合内外部所有情况寻找问题的最优解
- 关键区别:不是简单"把事情做了",⽽是真正"把事情做对"的⼈
能⼒模型
- 逻辑能⼒:需要极强的逻辑思维来推导解决⽅案
- 全局视野:具备上帝视⻆全⾯审视问题
- 同理⼼:深⼊理解⽤户体验和需求
- ⾃我否定:能够突破固有思维,接受更好的解决⽅案
- 成⻓公式:好机遇=(实践数量 + 高增长业务) × 好导师
⾏业误区:
- "⼈⼈都是产品经理"应改为"⼈⼈都有机会成为产品经理"
- 80%从业者仅停留在"把功能做出来"的层⾯
真正价值:做出"对的产品",需同时满⾜:
- 时:正确的时间
- 事:正确的事情
- 势:正确的趋势
⾏业现状:能达到此标准的从业者不⾜万分之⼀
进阶路径
产品助理:
- 核⼼⼯作:需求分析⽂档(PRD)、界⾯原型、简单交互设计
产品经理:
- 负责完整产品
- 需具备:项⽬管理、需求管理、跨部⻔团队管理能⼒
产品总监:
- 要求:成功产品经验、跨部⻔管理经验
- 能⼒:产品思想和远⻅,能影响公司战略⽅向
软实⼒要求
- 知识储备:需要渊博的跨领域知识
- ⼈格魅⼒:具备说服⼒和感染⼒
- 思维特质:⼴阔视野与清晰思维并存
核⼼能⼒:
- 资源整合能⼒
- ⽭盾平衡能⼒
- ⽤户体验同理⼼
- 上帝视⻆看问题
- 持续创新能⼒
成⻓建议:
- 避免⼀步登天,注重⽇积⽉累
- 持续培养五⼤核⼼能⼒
- 将⼯作⽣活体验与能⼒培养相结合
能⼒检验:
- 能否学会资源整合?
- 能否平衡各种⽭盾?
- 能否建⽴⽤户同理⼼?
- 能否保持全局视⻆?
- 能否实现突破创新?
产品经理职业发展答疑
1. 应届⽣求职建议
- 校招策略:应届⽣应通过校招渠道申请产品助理实习,重点展现个⼈素质⽽⾮经验
- 核⼼素质:需要体现聪明才智、⼯作热情等基本素质,企业对应届⽣的能⼒预期合理
- 简历处理:应届⽣简历内容较少属正常现象,不必过度纠结
2. 转⾏与年龄因素
- 运营转产品优势:运营转产品经理具有业务规划能⼒优势
年龄⻔槛:
- 产品经理⻩⾦年龄为20-30岁
- 30多岁属于成熟期
- 40岁以上⾯临创造⼒质疑(但可通过能⼒证明 )
转⾏时机:建议尽早转⾏,⼤龄转⾏者应选择熟悉领域
3. 职业适配性判断
判断⽅法:
- 保持职业热情是关键前提
- 需要通过实际⼯作体验才能确认适配性
学历要求:学历背景不重要,⼤学本科毕业即可满⾜基本要求
4. 薪资⽔平参考
⼀线城市薪资:
- 产品助理:¥10k+
- 产品经理:¥20k-30k
- ⾼级产品经理:¥30k+
- 产品总监:¥40k-50k(年薪可达百万级)
地域差异:
- 杭州受阿⾥影响薪资较低(主要靠股票)
- 成都等新兴城市机会增多
- ⻄安等地以ToB业务为主
5. ⾏业选择建议
朝阳⾏业:
- AI/⼈⼯智能
- 物联⽹(IoT)
- 游戏⾏业(但岗位为产品策划⽽⾮产品经理)
慎选领域:
- 跨境电商ERP(企业倾向⾃研系统)
- ToB标准化ERP(企业个性化需求增强)
- 新零售(⻛⼝已过)
6. 能⼒提升路径
转岗准备:
- 系统课程学习是基础
- 必须配合项⽬实践(可主动争取公司内部机会)
作品展示:
- 将竞品分析、PRD、原型等作品发布在知乎/简书
- 可作为⾯试时的能⼒证明
7. 苏宁⼩店案例分析
战略问题:
- 定位模糊,试图成为"全能⼩店"
- 各项业务均⾯临专业竞争对⼿
执⾏困境:
- ⼈员技能要求复杂
- 集团资源难以赋能
- 成本控制困难
商业启示:
- ⼩店应专注,⼤店可全⾯
- 需建⽴核⼼竞争优势
知识小结
|
|
⼈(⼩CEO),PD是产品设计师 |
三⼤板块; -PD专注需求转化与研发对接 |
|
|
企业类型与产品经理发展 |
交易驱动型(阿 ⾥/京东)vs ⽤户驱动型(腾讯/抖 ⾳) |
- 交易型企业产品话语权低易沦为PD; - ⽤户型企业产品主导期更⻓ |
★★★★☆ |
|
产品⽣命周期管理 |
五⼤阶段:定义 →设计→开发→发布→迭代 |
市场调研/需求池/原型 PRD/进度管控/数据监控闭环 |
★★★★☆ |
|
核⼼竞争⼒模型 |
五⼤不可替代 性:包装者/⽭盾平衡者/⽤户代⾔ ⼈/上帝视⻆/创新 源泉 |
⼩区雷购案例:整合配送站+推荐系统实现零成本前置仓 |
★★★★★ |
|
能⼒成⻓路径 |
初级→⾼级的能 ⼒跃迁图谱 |
⽂档/原型是基础,业务规划和产品架构能⼒是关键分⽔岭 |
★★★★☆ |
|
职业发展建议 |
初创公司vs巨头公司的选择策略 |
- 初创公司:创新空间⼤但⻛险⾼; -巨头公司:流程规范但易螺丝钉化 |
★★★☆☆ |
|
⾏业趋势判断 |
交易型产品与⽤户型产品的⽣命周期差异 |
爱奇艺案例 :C轮后产品经理话语权下降的必然性 |
★★★★☆ |
|
典型⼯作场景 |
产品经理的⽇常协作流程 |
需求评审→视觉交互→开发跟进→故障复盘→数据复盘完整闭环 |
★★★☆☆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