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文章

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

你做这么多疯狂和不可思议的事,难道不担心失败吗?
他说,“不,恰恰相反,这些事情失败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成功的可能性,我之所以去做,不是因为这些事可以成功,而仅仅因为我想去做,那是我对于世界未来的主张。”


 经历了蒸汽机、火车、汽车、电灯、电话、电报、计算机、火箭这样的伟大发明之后,人类在科学技术上已经几十年都没有什么革命性的突破了。

这种比特世界的巨大进步和原子世界的原地踏步,也使得彼得·蒂尔发出“我们想要一辆会飞的汽车,得到的却是140个字符”这样的感慨。

确实是这样,我们这个时代的精英,几乎全都扑在了互联网上。工业革命开始后的那两百多年,那个科学家、发明家和实业家英雄辈出的火热年代,仿佛离我们已经非常遥远。20世纪60年代末人类首次完成登月之后,一度被认为普通人也负担得起的星际旅行,至今也没有成为现实,而且看起来依然遥遥无期。

今天在中国火热无比的全民创业,几乎也全都是互联网项目。互联网当然没什么不好(我们热爱互联网),但正如杰夫·汉默巴彻所说的那样,“我们这一代人中最优秀的头脑,都在思考如何让人们点击广告,这太糟糕了。”



确实,埃隆是个有雄心壮志的冒险家。他想用工业发明和公司组织来表达他的价值观,而不仅仅追求商业成功。可以说,埃隆已经接过乔布斯的衣钵,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新偶像。

这个影响就是——梦想可以再疯狂些,再疯狂些,再疯狂些……只要你是认认真真的。


 

很多看起来很不现实的梦想,其实只要是认认真真的,你的关注点就不再是“是否可行”了,而是“实现的路径”是什么。我发现,这是一个“创业家”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

在研发特斯拉的过程中,因为电池设备太重,所以必须从材质入手减轻车身重量。马斯克要求工程师们用铝来代替钢。但是,当时整个北美地区能生产铝车身板材的汽车制造厂屈指可数。铝材在巨大的压力机下容易拉伸变形,从而形成像妊娠纹一样凹凸不平的表面,导致上色不均。面对巨大的操作困境,团队屡次劝说马斯克放弃这个想法。
但马斯克不为所动,毫不妥协。他说:“我知道我们一定能够做到,只是花多少时间和精力的问题。”
最后的结果证明他是对的。他永远要求同事们去考虑“实现路径”,而不是争论“是否可行”。实际上,他的思维模式是站在未来的远景看待眼前的处境,具有某种超越性。


 

posted @ 2024-12-29 22:58  指尖下的世界  阅读(46)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