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一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的在读书,在平时我会通过音乐,旅游,游戏和运动在不断的调试和优化后为我的生活充电,无论是戴上耳机沉浸在慵懒风格的音乐氛围里,还是在吉他弹唱等流行旋律的畅快瞬间,都能让我从代码世界暂时抽离,给大脑来一场 “节奏与灵感的按摩”;运动时的奔跑对抗、健身时里的力量训练,不仅能释放压力,更能让我在大汗淋漓后,带着清醒的头脑回去进行调试和优化;很高兴加入博客园,接下来我将通过博客园分享的学习日常。
1.技能树:屏幕截图 2025-09-14 165221
目前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1):熟悉Python的生态分布系统进行各类应用,如数据处理,网络爬虫;
(2):熟悉Python基础,包括Python基础语法和基本库的使用,进行编程;
(3):能运用 BeautifulSoup4(bs4)、XPath 和正则表达式等,高效准确地从各种网页中提取所需数据;
(4):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可以使用 SQL语法 进行简单的数据查询和操作。;
(5):熟悉 HTML/CSS 基础,了解JavaScript,能通过设计网页外观,控制页面布局,丰富视觉效果等制作网页;

2.技能偏好:以Python为基础,深化Python 全栈能力,可在 “爬虫系统工程化”(分布式爬虫架构、反爬对抗进阶,比如验证码识别、JS 逆向)和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落地”(结合 Web 开发做交互式数据平台,如用 Flask+ECharts 实现动态数据看板)方向深入;
缺少的能力:
大型项目经验:目前做的都是个人练习时的小作业和小项目,缺乏如在公司团队协作开发项目的经历,进行多人协作代码文档等,以及对 “项目架构设计”“版本控制(Git 高级协作,如分支管理、Code Review)” 的理解还很粗浅;
算法与性能优化:面对百万级数据时,爬虫的请求效率、数据分析的计算速度优化能力不足;算法基础(如数据结构、算法复杂度分析)需要强化(比如还没系统学过 “动态规划” 这类经典算法);
前端深度:能写基本静态页面,但对 Vue、React 等主流前端框架不熟悉,难以实现复杂交互的 Web 应用(比如实时更新的数据分析仪表盘)。
希望在课程中系统学习企业级项目的开发流程与协作方法(比如需求分析、模块拆分、测试部署),项目文档,公司手册等进入企业后才能了解到的知识,弥补对项目和企业经验的短板;也期待能深入实践 Python全栈方向,把零散的知识串联成体系。
在课程实践中,我可以听从分配担任任意角色 :既可以挑战自己的弱项板块,也能提供自己的想法和掌握的知识帮助团队协作;

3.未来规划:
理解并熟练掌握常见加密算法原理,包括对称加密(AES、DES)、非对称加密(RSA)、哈希加密(MD5、SHA1、SHA256)以及国密加密(SM4),能够结合盐值哈希提升数据安全性,能够熟练js逆向工程,熟悉常见的反爬策略。能够准确解决加密混淆,魔改算法等复杂问题。熟练使用Selenium和Drissionpage自动化工具绕过反爬机制,并结合requests库进行高效的数据抓取。熟练数据库MySQL、SQLite和MongoDB能够进行数据存储和查询优化,确保数据的高效管理和访问。
我希望未来能进入互联网或人工智能公司,从事数据相关的开发或分析工作(比如爬虫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全栈开发岗等)。为了这个目标,我现在会:
完善知识能力:深入自身代码的编写能力和不断丰富所需的技术;
持续积累项目经验:可以通过课余时间去 GitHub 找开源项目(如优秀的爬虫项目、数据分析案例);
关注行业动态:通过技术博客了解爬虫与数据分析领域的前沿工具(如新一代爬虫框架、AI 辅助数据标注工具),保持对技术趋势的敏感度。
本学期规划:
认真跟上课程节奏,把每个实践项目都当作 “真实企业需求” 对待,注重代码质量、注释规范、实验报告的编写;
在课余时间抓紧丰富相关技术的机会,在进行练习强化。

4.目前代码量:
Python:约4000行(包含爬虫脚本、python基础的学习 ,学期作业和课程设计等);
HTML/CSS/JavaScript:约1500 行(主要是 Web 项目的页面结构与交互代码)。
提高代码量,在量变达到后完成质变,让自己形成肌肉记忆。

5.时间投入与 WOOP 计划
Wish(愿望):在本课程中,能独立完成一个 “爬虫获取数据 + 数据分析 + Web 可视化展示” 的全链路项目,且代码质量高、可维护性强,同时取得英语四级证书;
Outcome(结果):如果愿望实现,不仅证明自己能把 “零散知识” 串联成 “完整链路”,还能产出一个 “拿得出手” 的作品,为未来求职增加筹码。同时证书的获取也能让我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对技术的学习和丰富
Obstacles(障碍):
内部障碍:“注意力分散,容易被手机、社交软件干扰”。比如写代码时突然弹出消息,就会忍不住去刷,导致思路中断,效率变低;
外部障碍:“其他课程作业多,挤压本课程的时间”。如果其他课程有大作业或考试,可能会被迫减少本课程的投入时间,影响项目进度。
Plan(if-then 计划):
如果写代码时想刷手机,我会对时间进行规划强制自己专注40分钟,专注结束后再休息 10 分钟看手机;
如果其他课程任务挤压时间,我会提前在周末制定 “时间优先级表”,把本课程的核心任务(如项目关键模块开发)排在前面,利用早起或晚间的碎片时间补足,确保本课程进度不受严重影响。
6.提有质量的问题, 给认真的反馈
作为大学生,我会以 “先自主思考、再精准提问,认真对待反馈” 的态度参与课程,如同健身学员主动向教练追问 “为何肥肉未减、肌肉不长” 以优化训练般,遇到课程中的疑问(如 Python 爬虫反爬时 IP 被封、数据分析中 pandas 多表关联逻辑混乱),我会先通过查阅官方文档、对比过往可运行代码、梳理报错日志尝试解决,若 1-2 天内仍无突破,再整理好 “问题核心 + 已尝试方案 + 关键截图” 向老师或助教请教,同时主动挖掘课程中的疑点与深度内容(如不同爬虫框架的并发控制差异、数据可视化的信息呈现优先级),确保一学期至少提出 3 个有价值的问题,全程融入自己的思考,不依赖 AI 生成模糊疑问;对于课程反馈,我会严格按时间节点填写,绝不拖延至老师催促,反馈内容会结合自身学习实际具体说明,这样既能避免疑惑积累、保证学习连贯性,又能通过组织语言提问与反馈,锻炼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为未来职场沟通铺垫,让提问与反馈真正成为深化专业理解、助力教学改进的桥梁。

posted @ 2025-09-19 20:57  聆笙忆  阅读(34)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