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函数
内置函数:
1.可迭代的数据对象:字符串、字典、列表、元组、集合 --这些都是由多个元素组成的数据
2.以上都可以用这些方法 判断 属于或者不属于 False(假) True(真)
在:in
a = 'abcde' --判断 a 的值里面有 x b = 'x' in a print(b) --False(假)
不在:not in
a = 'abcde' --判断 x 是不是不在 a 里面 b = 'x' not in a print(b) --True(真)
注意:如果是 字典 里的判断,主要是通过key(键)去判断
a = {'张三‘:100,'李四':119,'王五';120}
b = '张三' in a
print(b) --True(真)
获取 可迭代的 数据组合中 有 多少个元素:Len()
a = 'qwer' b = [1,2,3,4,5] c = (1,2,3,4,5) d = {1,2,3,4,5) e = {'张三':110,'李四':119,'王五':120} print(len(a)) --a:4 print(len(b)) --b:5 print(len(c)) --c:5 print(len(d)) --d:5 print(len(e)) --e:3
从可迭代的数据对象中,获取最大值或最小值:
max() --最大值 min() --最小值
26个字母是倒着算的,最小的即是最大值,排第一个字母开始是最小值。以此类推~
字符串类型: a = 'axyz' print(max(a)) --最大值:z print(min(a)) --最小值:a
列表类型: a = [1,2,3,4,5] print(max(a)) --最大值:5 print(min(a)) --最小值:1
元组类型: a = (1,2,3,4,5) print(max(a)) --最大值:5 print(min(a)) --最小值:1
集成类型: a = {1,2,3,4,5} print(max(a)) --最大值:5 print(min(a)) --最小值:1
字典类型: a = {'张三':110,'李四':119,'王五':120} print(max(a)) --最大值:王五 print(min(a)) --最小值:张三
函数:--1.给你的某一段代码,去一个名字。2.在后期,只需要通过这个名字,就可以执行这一行代码了。
语法:
def 函数的名称():
函数具体要执行的代码
函数具体要执行的代码
例: def sss(): print('我的名字叫小李') print('我今年18岁了') --这样就创建成功啦, 后续想执行出上面的函数: sss() sss() --即可
有参数的函数: --创建一个函数,可以处理两个函数得加法,算出他们的值。
例: def sss(a,b): print(a+b) --创建成功,此时是没有具体的值的 如果要调用: sss(a=5,b=10) --15 --可以下一次调用继续修改他的值 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调用: sss(3,7) --10
有默认值的函数:
方法1:无默认值的 def sss(a,b,c,d): print('姓名:{0}':format(a)) print('年龄:{0}':format(b)) print('民族:{0}':format(c)) print('性别:{0}':format(d)) 执行: sss('小李','18','汉族','女') sss('小王','20','白族','男')
方法2:有默认值的 创建: def sss(a,b,c,d='女'): --设置默认值为女 --有默认值的一定要放在最后面来填写 print('姓名:{0}':format(a)) print('年龄:{0}':format(b)) print('民族:{0}':format(c)) print('性别:{0}':format(d)) 执行: sss('小李','18','汉族','女') sss('小王','20','白族',) --不填写性别,那打印出来的默认值则是 女
非固定参数:*args --表示是非固定的参数
语法: def sss(*srgs): print('我是:{0}'.format(args)) 执行: sss(1) sss(1,2.3) --都可以
函数的返回值:
语法: def sss(a,b): lll =a +b return lll --注意:return表示返回,后续如果还有代码,不会去执行,用到返回值就不要用return 执行: lll = sss(3,10) print(lll) --13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