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 青年基金写作的历程与经验(1)

关键词:青年基金 申请书写作 文献阅读 讨论修改 作者:李二 日期:17/03/2021 - 18/03/2021

这两天终于把青基申请书提交了,该简单回顾一下自己的整个申请准备历程了。

1. 申请之缘由

说到申请青基的缘由,原本是无须赘述的,无非是因为学校考核、以后发展需要、没钱怎么开展科研之类的强制性因素。

但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个人原因:那就是通过青年基金打破自己研究的传统舒适区,做点既有一定基础的,又和自己硕博阶段的标签研究存在一定不同的研究。这样做的目的是:

  • 一方面,锻炼自己的眼界、独立科研能力、做事情能力等;
  • 另一方面,感觉自己以前的研究有点过于偏重传统,前沿性与潮流性不足,如果不想被时代抛弃,必须找到一个未来很有潜力的研究点。

2. 研究主题的确定是首要任务

接下来便是要敲定研究主题了,我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把自己想做的关键词、个人基础的关键词、自己了解到的前沿研究的关键词等,一一写到一张纸上。

头脑风暴时随便做的一个词云
头脑风暴时随便做的一个词云

首先我明确了自己肯定要用到无人机遥感,剩下就是确定具体研究工作了,大约有如下思路历程吧:

    1. 我一直是从事无人机植被遥感,所发的文章也基本都是这个方面的,因此这个大的背景不能丢。这样能或多或少体现出我的优势与基础
    1. 无人机遥感的优势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结合这些优势可以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呢?
  • (1) 分辨率很高,厘米级甚至毫米级分辨率;
  • (2) 飞行灵活,天底观测与多角度观测均可;
  • (3) 影像与点云可以同时获取,序列影像三维重建可以得到点云,能够对植被的结构与光谱均有较好的表征。
    1. 我在北京林业大学的林学院,研究对象应当在于森林。如果做农作物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一方面与学院学科布局不符,另一方面评审专家可能会介意这个事情。
    1. 我一直在植被定量遥感这个圈子中,核心就是植被参量的遥感反演,比如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等。当然最近比较火的各种植物功能性状(如:比叶面积 等)也在其内。那么最终要落脚到植被参数反演上。
    1. 既然要结合无人机森林植被参数反演,那么再去做冠层尺度的参数反演显然是说不太过去的,无人机是有潜力把单木做出来的:
  • (1) 无人机具有超高分辨率,是可以清楚地看到每棵树的;
  • (2) 虽说用无人机做冠层尺度并不是不行,而且很可能对精度有提升作用,但总感觉无人机飞了半天,就得到一个简单的数字(对应一个样地),有点费力不讨好的嫌疑;
  • (3) 把单木尺度做出来之后,再进行尺度上推,便于分析一些生态学问题。
    1. 最后,研究主题自然而然地就大致出来了,即基于无人机遥感的单木尺度植物功能性状反演
插一句,这是初稿确定的大致题目,后面进行了很多修改。

说实在的,采用植物功能性状这个提法的原因是:目前它是森林生态、植物生理等研究的热门词汇,目前在遥感类顶级期刊出现的也比较多,说明它在遥感圈中逐渐变得火热了,我不妨蹭个热点,嘿嘿。

不过我这个观点后面被证明是不适合的(主要是考虑到青基的评审问题),于是最后也没有把植物功能性状写在题目和内容中。采用叶面积指数与叶绿素含量这两个明确的参量代替。

但无论如何,最终非常确定的是,我的研究特色是用无人机数据做单木尺度植被参数反演

3. 是否有足够坚实的立项依据

我个人觉得,把你为什么要进行一项研究这个问题回答清楚,才能有目的有章法地进行这项研究,同时也能说服评审专家或者其他同行认可我们的工作。我以为,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盖大帽子”:有什么比较广泛的研究意义?比如……需求、……政策、……学科等,有2-3句话,最终落脚到本学科则比较好,毕竟要对本学科形成推动作用;

  • "摆大问题":此类研究有什么统一存在的问题?比如叶面积估算始终避免不了聚集效应的问题,冠层覆盖度估算需要最小化下垫面的影响,三维辐射传输模型总希望提高效率等。或者此类研究确实很少,当前绝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哪里,为什么存在这个现象等。

  • "提炼典型不足":如果该类研究比较多,则应当总结归纳出其主要不足之处,进而为解决现存研究的不足拟开展某某研究;如果该类研究比较少,则应当总结出为什么目前此类研究比较少,是数据不行?是技术未达到?是模型不合适?等等。为突破这个困境拟开展某某研究。

  • “为什么你能做”:如何让评审专家相信我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是研究思路看起来心颖,另一方面是科学的假说与合理可行的研究方案,最后一方面是个人的研究基础与各种软硬性条件。

既然我们每位青椒在本学科中经历了多年的学术培训,耳濡目染了许多的历史与当前研究,自然对于学科中的很多常见问题都普遍知道,那么 为什么以前没有人按照你的思路去做?以及你的思路真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我们不妨想想:

  • 是别人不够聪明? 还是这样做其实存在问题?或者是这种做法以前受到某某限制?还是这种做法得不偿失?抑或是这个研究本身就很冷门,没多大用途,没人关注等?

  • 这个思路是怎样形成的?你的这个思路是否理论正确?这个思路可能存在哪些困难与不足以及可否避免?完成这个思路关键是要解决哪些重要问题?

当你能够回答清楚以上这些问题的时候,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你能做好这个研究。

听说大部分评审专家最为关注的就是研究意义部分。穆老师说:把研究意义写好,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是研究内容与方案的创新性与可行性。

提醒大家,基金申请书与论文的研究意义部分写法有很大的不同,大家可以细细琢磨。

4. 清楚地说出前人的研究程度与不足

尽管我们告诉别人以前的研究存在某某不足,但是非小同行不一定非常认可,或者不一定很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把以前的研究以证据的方式阐述清楚。

因此,我们要花很长时间把相关的典型的文献了解一遍,总结出典型研究方案,评述他们的不足,进而从中引出我们的研究思路。这里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 要找与本研究最为相关的比较新的文献进行阅读总结,不要过于泛泛而论,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不要只述不评,要既述又评

  • 围绕关键词或者研究意义部分指出的问题将研究现状分为几条,分别论述。

例如我的研究是无人机去做单木尺度LAI和LCC,指出了单木尺度研究很少,存在两方面原因,结合无人机数据和三维辐射传输模型提供了新思路。因此在研究现状部分,就可以从冠层尺度的现状去讲,然后再讲到单木尺度,同时也不要忘记无人机做植被参数的现状,这样逻辑上就完整了。而最初我并没有意识到需要这么讲,仅仅是分物理模型、经验模型去写的,从逻辑上看,缺少单木尺度相关研究的部分,也缺少无人机做植被参数的现状。

  • 不要写的太长,应该要把关键的典型的研究摆出来,进行评述。

我之前也没有意识到这个,习惯按照历史发展脉络从头讲述,造成现状部分非常长,让人难以抓住重点。

  • 国内外研究现状最终要为研究意义中点出的当前研究不足服务,采用加粗字的方式将研究现状归纳出来的几条问题凸显出来。
虽说研究现状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准备的,但我听说一些评审专家的评审焦点并不在此。

5. 简明地说说目标、内容与方案

网上已经有很多大佬讲解了目标、内容与方案之间区别,我想我不必赘述了,只是有几点自己写作时的感悟,倒是可以拿出来让大家“评头品足”一番:

  • 目标:核心目标在首句,具体目标分层次,目标之间有逻辑。

例如:核心目标为A,具体目标为a, b, c,三者之间是有递进关系的,完成目标a可以为目标b打下基础之类的。写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实现……”。

  • 内容:分条陈述,每条的题目要有信息量,大约能够看出本项研究内容的核心是什么。每项下面要按照先后顺序,先研究什么,后研究什么。

写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研究……”,而不是“实现……”。

  • 方案:方案要较为具体,切忌几句话带过,重点部分要让人看出来你是怎么想的,打算怎么做。

我看有的人数据部分写的太多了,有的人具体路线写的太空了,但也不必过细。

  • 技术路线图:要有主线,让评审人看出你的思路,切忌颜色太多,形状太多,线条乱而无序,最好是能够模块化。

这个图挺重要的,要找人一起讨论,花较多时间修改。(感谢303办公室的范老师的倾情指导,嘻嘻)。

此外,仍要强调一点: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有逻辑。

先写到这里吧,保证一篇博文别太长,自己写起来也轻松一些,别人读起来也容易一些。

posted @ 2021-03-18 11:42  李二的阳台  阅读(583)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