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第十周作业

一、

刘未鹏的博客:怎样花两年时间面试一个人

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这篇博客下面的评论中,请列出你最感到有共鸣的三条(不限于三条)。10分

深表同感,不过现在很多时候不是我评判不准面试者水平高低,而是面试者根本达不到公司标准,许多基础都不过关。来公司正式上班发现某些人表现比面试差一些的也是有,但只要能融入公司文化,基本还是问题不大。即便在十分注重技术的公司,工作中涉及到日常事务处理、人际沟通的成分也不少,对纯技术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也不需要看完那么多书。
智力分两种,一种流体智力,一种晶体智力。前者对应于思维的速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者对应于知识和经验的累积。窃以为,读书和项目都是好的增进后者的方法,但是不一定对前者有益。
关于读书,多说一句,人生只有900个月,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静心读读那些经典著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是不因为了读书而囫囵吞枣,计算机科学更多还是需要自己实践。与诸位共勉。

2.读了这篇博客,你有哪三点具体的收获(不限于三点)。10分

  正是这样的不容易,才有不少公司走内部培养的办法,这里的逻辑是:一上来就招到靠谱的人太难了,但找一块靠谱的璞玉然后雕琢雕琢相对就简单很多。这倒是个办法,但这样做的人难免就陷入了纠结:培养好了,人跑了怎么办。这也不能怪招聘的公司,的确是人之常情。其实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培养的时候进行适当引导,让员工发挥自己的主动学习能力,这样不但人得到更多成长,公司也不会觉得投入太多患得患失。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无论是个人的进步,与公司的发展,每个人都应该有自主学习能力,即带着发展的眼光)
  现在企业对招聘者简历的要求也在变得越来越灵活变通(对于我们,我们应该去做新时代的程序员,对于新要求的程序员)
  读好书是如此的重要,因为好书往往带领你去到更好的书,更大的世界。(学会读书,读好书)

如何有效地记忆与学习?

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这篇博客中提到的哪些方法你已经在使用,举例说明使用之后的实际效果。10分

)联系/比较自身的经历:将别人的经历或者通过阅读和观察得来的经历和自身的经历进行比较,常常能够得到非常有价值的结论。“观察”和“比较”本身就是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我之前做过某件事情,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失败了;有一天我看到或阅读到某个人做类似或同样的事情,他成功了。我通过比较两人的差别,可以比较靠谱地推测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成功概率的差异。(对于自身情况的联系法,个人认为对于社会学科的记忆是相当有效的,具体的生活实践与历史,政治事件的结合理解,我认为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方法,如果文学学习是非常好的,那么对于生活一些事情的理解也有相当好的感情)

2.这篇博客中提到的哪些方法在你看来不错,但自己还没实践过,很想试一试。10分

对此一个靠谱的解释是:后一种记忆编码方式(称为精细编码)提供了更多的提取线索。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任何一个线索被触发都可能顺藤摸瓜地拎出整条鱼记忆来。

一个非常类似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只记了实验,忘了出处了,顺便请教知道的同学:) Update:感谢 Leeve 指教,这是 Craik&Tulving 于 1975 年做的一个关于记忆的浅层深层加工的经典实验,参考这里,论文原文可参考这里):

给出同样一组单词,让一组被试数一数每个单词有多少个音节,让另一组被试阅读单词的含义(或者设想单词可以被使用在哪些场景中),之后让两组被试回忆列表上的单词,猜哪一组能够回忆出更多?

这是一个被广为认可的记忆机制,即:我们在记忆的时候将许多线索(例如当时的场景、问题的背景,甚至所处的语言环境、空间位置)一并编码进了记忆,事后能否提取出这段记忆严重取决于提取线索是否丰富、以及在回忆的时候是否重现了记忆时的线索。
(线索记忆法,我觉得很好,很适合我,如同树形图的思维发散方式,是我很感兴趣的方式)

如何提问?

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开学已经要求大家阅读过此文,对照一段时间的学习,请举例说明你之前所采用的提问方式和得到的反馈。10分

对于开始的询问问题的方式,我认为是结果导向型询问方式,开始,对于问题的解答,我需求的更多的是结果,而不是如何得到这个答案,比如对于不同的函数的使用问题,我只会问应该怎么写,而不会去想着,发散或者举一反三。

2.请按照文章的要求,精确而言之有物的描述到目前为止最困扰你的一个问题。10分
对于用代码去解决问题,解法的要求是否以速度为主?
如果以牺牲内存的方式,是否为最好方式

posted @ 2019-05-01 22:33  啊伟啦  阅读(19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