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背上的"猴子"

Posted on 2006-10-30 14:30  losingrose  阅读(187)  评论(0)    收藏  举报
    一位主管在过道上碰到一位下属,下属说:“我能不能和您谈一谈?我碰到一个问题.”于是主管便站在过道上专心听他讲述问题的来龙去脉,一站便是半个小时,既耽搁了原来要做的是,同时发现所获得的信息不足而无法决策,于是主管说:“我现在没有时间和你讨论,让我考虑一下,回头再找你谈。”
    这时我们发现,原来在下属背上的“猴子”,谈话时“猴子”的两脚就分别搭在两人背上,当主管便是要考虑一下再谈时,“猴子”便移到了主管的背上。
    这就是管理学者比尔·翁肯(Bill Oncken)发现的有趣的“背上的猴子”理论。所谓的“猴子”,是指“下属的工作”或“下一个工作”。
    回想一下,你是否有上述的情形呢?
    事实上,在现实管理生活中,这种情形可谓是司空见惯。总经理作经理的事,经理做员工的事。许多企业的老总,为得到一个单子,会亲自出马,依靠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去跟客户谈判,尽管常去的成功,但是销售人员并没有学会如何依靠自身的力量去跟客户谈判,遇到下一个单子,销售员还得请总经理;部门经理为了完成老总交办的一项工作,不知下属先进行策划,可下属递交的策划书牛头不对马嘴,于是只好亲自操刀上阵。久而久之,这种事就变成经理的事,而下属却乐得轻闲。管理者总是喜欢越俎代庖,不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就像“背上的猴子”所描述的一样,许多经理人接受了本该下属看养的“猴子”,结果下属养的“猴子”越来越少,主管养的“猴子”越来越多,精力分散,导致本该主管自己养的“猴子”反而疏于照看。
    这是管理的误区,其本质的原因是经理人角色错位引起的。我们知道,管理层可以分为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低层管理三类,而管理功能大致可以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类。孔子曰:“在其位,谋其政。”相应的岗位层次,必承担起相应的管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