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down>使用手册~
Markdown文件编辑
- .md介绍~略
- .md文件的编写纯粹是体力活;
- Markdown 只控制文档的结构,不控制文档的样式。
Markdown文件编辑代码
~本篇代码的应用效果基于VScode——编写时间为2021/7/12。
注释语句
- html注释代码:
<!-- 我是被注释的内容! -->
- 效果预览:
分级标题
- Markdown代码:
# 一级标题
## 二级标题
### 三级标题
#### 四级标题
##### 五级标题
###### 六级标题 <!--最多6级标题-->
- 效果预览无
任务列表
- Markdown代码:
- [ ] 任务一 未完成的任务
- [x] 任务二 已完成的任务
- [ ] 文本
- [x] 文本
-
效果预览:
空格
- Markdown代码:
或   或  //插入一个空格 (non-breaking space)
  或   或 //插入两个空格 (en space)
  或   或 //插入四个空格 (em space)
或   或 //入细空格 (thin space)
//vscode通过键盘直接输入的空格,只识别其中一个空格,其他空格无效
- 效果预览:
| | //插入一个空格 (non-breaking space)
| | //插入两个空格 (en space)
| | //插入四个空格 (em space)
| | //入细空格 (thin space)
换行
<br>//通过html语言直接换行
  //在两行之间插入1.1.1.4提到的空格即可
对齐方式
- Markdown代码:
<center>行中心对齐</center>
<p align="left">行左对齐</p>
<p align="right">行右对齐</p>
- 效果预览:
【行左对齐】
【行右对齐】
分隔线
- Markdown代码:
---
!需要注意的是,分隔线所在的上一行【不能有无特效的文字】
!否则会【变为一级标题大小并且失效】
- 效果预览:
【效果展示结束】
斜体、粗体、删除线、下划线、背景高亮
- Markdown代码:
*斜体*
_斜体_
**粗体**
***加粗斜体***
~~删除线~~
<u>下划线</u>
==背景高亮==
- 效果预览:
斜体斜体
粗体
加粗斜体
删除线
下划线
背景高亮
超链接
- 超链接-行内式:
欢迎阅读 [本文档](www.baidu.com "百度一下")
【""】内为鼠标移动到地址文本时弹出的消息框
【消息框title】前需要加【空格】
- 效果预览:
欢迎阅读 本文档
- 超链接-参考式:
欢迎阅读 [百度][1]、[谷歌][2]
[1]:https://www.baidu.com "百度一下"
[2]:https://www.google.com "谷歌一下"
!!!中间的空行不能少,否则会失败
注脚
- Markdown代码:
鲁珀特之泪[^1],熔化的玻璃在重力下自然[^2]滴入冰水中,形成的蝌蚪状的“玻璃泪滴”,俗称为“鲁珀特之泪”。
[^1]:一种漂亮的化学现象的产物
[^2]:必须在自由落体状态下
//标注会自动追加到尾页,点击标注会跳转至尾页
锚点(跳转)
- Markdown代码:
[文本编辑](#跳转页面)
- 效果预览:
跳转至 111-markdown文件编辑代码
列表头
- Markdown代码:
- 一级列表
- 二级列表
- 三级列表
- 四级列表(同三级)
- 一级列表
- 二级列表
- 三级列表
- 四级列表(同三级)
- 三级列表
- 二级列表
插入图片
- Markdown代码:
//插入网络图片
//插入本地图片
- 无效果预览
多级引用
- Markdown代码:
> 一级引用
>> 二级引用
>>> 三级引用
>>>> 四级引用
- 效果预览:
一级引用
二级引用
三级引用
四级引用
转义字符
- Markdown中的转义字符为\,转义的有:
符号名称 | 符号 | 符号名称 | 符号 |
---|---|---|---|
反斜杠 | \ | 小括号 | () |
反引号 | ` | 井号 | # |
星号 | * | 加号 | + |
下划线 | _ | 减号 | - |
大括号 | {} | 英文句号 | . |
中括号 | [] | 感叹号 | ! |
-
注1:在编写该表格时,\ 将 | 屏蔽导致表格错乱,在\后加入空格即可解决。
-
注2:在这些具有特殊含义的字符前加上\后,Markdown编辑器在渲染排版效果时将展现其原始的含义。
-
注3:简而言之,转义字符能够沉默拥有魔法的字符,使他们的魔法无效化。
字体、字号、字色
- Markdown代码:
<font face="黑体">我是黑体字</font>
<font face="微软雅黑">我是微软雅黑</font>
<font face="STCAIYUN">我是华文彩云</font>
<font color=#0099ff size=12 face="黑体">黑体</font>
<font color=gray size=5>gray</font>
<font color=#00ffff size=3>null</font>
- 效果预览:
我是黑体字
我是收费的微软雅黑
我是华文彩云
我是变大的黑体
我是灰色
我是十六位进制闪瞎眼的青色
内容目录
- Markdown代码:
[TOC]
- 效果预览:
代码块
- 代码块-行内式:
java的 `pack();`偶尔用起来会很糟糕。
-
效果预览:
java的pack();
偶尔用起来会很糟糕。 -
代码块-真·代码块:
\```C++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printf("Hello world\n");
}
\```
//记得去掉转义字符 \ ,C++可以换成任何其他语言。
- 效果预览: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printf("Hello world\n");
}
表格
- Markdown代码:
符号名称|符号|符号名称|符号
:-:|-:|-|:-
反斜杠|\ |小括号|()
反引号|`|井号|#
星号|*|加号|+
下划线|_|减号|-
大括号|{}|英文句号|.
中括号|[]|感叹号|!
- 效果预览:
符号名称 | 符号 | 符号名称 | 符号 |
---|---|---|---|
反斜杠 | \ | 小括号 | () |
反引号 | ` | 井号 | # |
星号 | * | 加号 | + |
下划线 | _ | 减号 | - |
大括号 | {} | 英文句号 | . |
中括号 | [] | 感叹号 | ! |
- 第二行还可以为不同的列指定对齐方向。默认为左对齐。
- :- 左对齐; :-: 中心对齐; -: 右对齐。
一些特殊字符
- 特殊字符表:
特殊字符 | 描述 | 字符的代码 |
---|---|---|
< | 小于号 | < |
> | 大于号 | > |
& | 和号 | & |
¥ | 人民币 | ¥ |
© | 版权 | © |
® | 注册商标 | ® |
°C | 摄氏度 | °C |
± | 正负号 | ± |
× | 乘号 | × |
÷ | 除号 | ÷ |
² | 平方(上标²) | ² |
³ | 立方(上标³) | ³ |
待添加
- Markdown代码:
- 效果预览:
实用的Markdown编辑器
Typora
官网地址: https://www.typora.io/
- Typora在UI以及交互程序的设计上相较之于其他软件更为优秀。
- 不支持类似于vscode的双屏预览,即使开启双屏彼此也不同步。
快捷键列表(暂不提供)
Visual Studio Code - Markdown插件安装、使用
- 1、打开vscode-setting-扩展(Ctrl + Shift + X)
- 2、搜索Markdown All in One以及Markdown Preview Enhanced并安装。
- 3、安装好后创建后缀为.md的文件,点击文档右上角的分屏模式打开预览。
Markdown Preview Enhanced使用说明:
https://shd101wyy.github.io/markdown-preview-enhanced/#/
修改css样式(自用修改样式保存在ProgramDoc目录下F:\ProgramDoc\src
):
C:\Users\用户名\.vscode\extensions\shd101wyy.markdown-preview-enhanced-0.5.22\node_modules\@shd101wyy\mume\styles\preview_theme\github-light.css
修改markdown代码块样式(自用修改样式保存在ProgramDoc目录下F:\ProgramDoc\src
)
C:\Users\用户名\.vscode\extensions\shd101wyy.markdown-preview-enhanced-0.5.22\node_modules\@shd101wyy\mume\styles\prism_theme\github.css
.md插件快捷键列表:
快捷键 | 命令 |
---|---|
Ctrl + B | 切换粗体 |
Ctrl + I | 切换斜体 |
Alt + S | 切换删除线 |
Ctrl + Shift + ] | 标题(上升) |
Ctrl + Shift + [ | 标题(下降) |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Lockeart,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lockeart/p/15707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