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作业

一、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刘梦瑶。日常没课的时候,最喜欢的放松方式是看脱口秀,总觉得听着别人用幽默的方式聊生活里的小事,既能缓解学习的压力,还能让我换个轻松的角度看问题。觉得自己最拿得出手的闪光点,就是性格开朗、想得开。不管是写代码卡半天没解决bug,还是生活中其他困难,都不会钻牛角尖纠结太久。顶多跟朋友吐槽一句“今天水逆”,第二天就会重新整理思路再来。比如上次做作业,卡了一天都没搞定,我索性先去看了场脱口秀放松,回来换了个方法试,反而很快就解决了,朋友都笑称我“心态像打不死的小强”。

二、现状、经验和计划

(1)当前技能树、技术偏好与课程期待

1.已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会用Python做基础数据处理,比如用Pandas导入Excel表格、计算数据平均值,之前完成过简单的学生成绩统计。对Hadoop、Spark等大数据工具有基础了解,能跟着老师的步骤完成简单环境搭建,跑通基础demo。能看懂并编写简单SQL语句,做过“查询某类商品销售数据”的基础练习。

2.技术偏好方向
对数据可视化更感兴趣,觉得把零散的数据做成直观的图表,能清晰看到数据规律,比纯看数字有意思。

  1. 缺少的能力
    大数据框架仅能“跟着操作”,无法独立完成环境搭建和问题排查。编程思路不够灵活,遇到陌生问题时,常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3.课程收获期待与角色定位
熟练掌握Python数据处理技巧,搞懂1-2个数据可视化工具(如Matplotlib、Tableau)的用法,多了解专业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做团队里的配合者,比如帮忙整理数据、制作简单图表、记录讨论思路,不拖团队后腿。

(2)未来规划与本学期安排

  1. 未来发展选择与当下准备
    未来想找一份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比如基础数据处理、数据录入类岗位。目前主要通过“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不落下课程进度”做准备,先打好基础。

  2. 自身优劣势分析
    优势:心态好,遇到难题不容易放弃,愿意主动跟着学习。
    劣势:动手能力一般,学习速度偏慢,需要多次练习才能记住知识点。

  3. 本学期规划
    每周课后复现课上代码,熟悉操作流程。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拖延,当天或第二天就向同学、老师请教。找一个小数据集练手,用学过的知识做简单分析(如分析某平台商品价格数据)。

(3)代码量统计与目标

  1. 当前代码量(精确到100行)Python:约800行(以课上作业和练习代码为主)
  2. 一流公司代码量要求
    据互联网了解想入职一流软件/互联网/人工智能公司,累计代码量至少需要几万行,目前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大差距,需要慢慢积累。

(4)课程时间投入与WOOP计划

  1. 每周课程时间投入
    计划每周拿出10小时用于这门课(含4小时上课时间、6小时课后练习时间),比以前的课稍多一些——这门课需要多练,不能只靠考前背诵。
  2. 课程结束时代码量目标
    总目标:新增3000行代码
    每周目标:平均完成200行代码
  3. WOOP计划
    Wish(愿望):课程结束时,能独立用Python处理一个完整小数据集,并做出1-2个清晰的数据可视化图表。
    Outcome(结果):既能轻松应对期末作业,也能有实际案例可展示,不至于说起专业技能时毫无底气。
    Obstacles(障碍):内部障碍是偶尔想偷懒,把“练代码”拖到第二天;外部障碍是社团活动或朋友邀约,会占用练习时间。
    Plan(if then计划):If 想偷懒不练代码,then 先只练20分钟,告诉自己“就做一小会儿”,通常开始后就能继续下去。If 活动占用练习时间,then 提前列出当天任务,活动结束后哪怕晚睡半小时,也要完成当天代码练习。

(5)课程反馈选择
选择选项D:遇到不懂的问题会主动请教,老师要求填写反馈时也会认真完成,毕竟反馈能让老师知道我们的学习难点,帮助调整教学。
最可能的失败因素:容易因为“事情多”而拖延练代码。对此会提前在手机上设置每日“代码练习提醒”,把任务拆成“每天写50行”的小目标,降低拖延门槛。

posted @ 2025-09-15 20:21  小瑶快跑  阅读(13)  评论(0)    收藏  举报